徐尚達
關注欠發達地區農業現代化 打造農業富民生動實踐
——以河北省某國家級貧困縣為例
徐尚達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100083)
由于經濟和社會條件的制約,我國欠發達地區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相對緩慢。本文以河北省某國家級貧困縣為例,探析目前欠發達地區農業現代化發展現狀,總結出貧困地區農業現代化發展應堅持“125”原則,即實現“一個保障”,推進“兩個深化”,堅持“五個結合”。
農業現代化;發展;路徑
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的發展一直備受關注。“十三五”規劃中專門論述了推進農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在欠發達地區的發展狀況,與地區整體發展密切相關。
該縣處河北省南部,屬國家級貧困縣。長期以來農業結構一直處于“一棉獨大”的單一模式。基于此,政府把推進現代農業擺上重要日程,聘請專家編制了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圍繞農民增收、扶貧開發,以區域化、品牌化、高效化、生態化、景觀化為方向,做到有機構辦農事,有專人管農事,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了堅實基礎和優勢條件。
結合該縣農業發展實踐,總結欠發達地區農業現代化發展應堅持“125”原則。即實現“一個保障”,推進“兩個深化”,堅持“五個結合”。
2.1實現“一個保障”
發展現代農業,必須保障糧食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這事關國計民生。應繁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同時探索高效種植、生態養殖、循環利用等模式,形成育種、增糧、產肥等生態循環鏈,增產量、提品質、促增收、優生態。
2.2推進“兩個深化”
2.2.1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 農村不富裕,關鍵問題之一是農民沒有財產性收益,針對此問題,應加快農村宅基地、承包地確權工作。通過探索實施農村空閑宅基地、舊房產權貨幣化、土地承包經營權貨幣化,實現土地復耕與新民居建設良性互動,在推動農民生產方式轉變同時,積極迎合農民生活方式的轉變,為統籌城鄉一體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2.2.2深化農村金融保險體制改革 實施金融下鄉,使農村空閑宅基地收儲和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相結合,整理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通過土地復耕實現指標的置換,為流轉土地農戶提供貸款。由政府組建擔保公司,引入政府增信機制,從而拉動企業投資。
2.3堅持“五個結合”
2.3.1與農業產業化相結合 圍繞提升產業化水平,打造農牧結合、生態循環農業發展體系,同時,提高農業信息化、科技化水平。由于傳統農業地域性、季節性強等特點,給農產品銷售帶來空間與時間上的制約,政府應與電商平臺戰略合作,解決企業以及老百姓農產品銷售與消費之間的問題。
2.3.2與農民充分就業相結合 農戶土地流轉后,應采取多種就業方式保障農民充分就業。一是輸出到經濟發達地區務工;二是直接到農業龍頭企業就業或當季節性工人;三是針對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婦女,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在掙錢同時也有時間料理家務;四是對年齡偏大、沒有一技之長、不便外出打工的,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聘用環衛工人,從事河道看護、環境衛生整治等工作,在掙錢的同時又維護了基礎設施建設;五是對孤寡老人,建設養老院,為其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同時打造農民流轉土地掙租金、打工掙薪金、參與入股掙紅金的“一份土地掙三份錢”模式,實現農民充分就業。
2.3.3與農民脫貧致富相結合發展現代農業,最終目的是讓農民脫貧致富。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可以對農戶開展電子商務培訓,同時加大對農民理財知識的輔導,努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大力推廣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制定產業“首席專家”制度,聘請專家提供技術指導。
2.3.4與幸福鄉村建設相結合 推動“物的新農村”和“人的新農村”建設齊頭并進,農民生產方式改變后,必然對生活方式的改變產生強烈要求。政府可以委托專業規劃設計團隊,按照三產融合思路,對休閑觀光、旅游農業和幸福鄉村建設進行統籌規劃,完善農村醫療、休閑、娛樂等配套建設,充分發揮農村的觀光、休閑、養老功能。
2.3.5與周邊地區協同發展相結合 某個地區自身產業結構不可能完全合理,發展現代農業應符合地區協同發展方向。隨著土地流轉速度的加快與基礎設施的完善,農業服務業價值開始提高,容納農民就業的空間更廣闊,讓進城農民返鄉創業,不再背井離鄉,有利于緩解區域中心城市的人口壓力。
農業是安天下、穩民心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欠發達地區發展現代農業必須用工業化思路抓農業,打破當前松散狀態,解決好跨區域管理難、涉農力量整合難、項目擺放規范難、發展質量保證難問題,項目一體招商、土地一體流轉、資源一體整合、智力一體引進、產業一體發展,使農業富民成為生動實踐。
[1]龍冬平,李同昇,苗園園,于正松.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空間分異及類型[J].地理學報,2014(02):213-226.
[2]馮獻,李寧輝,郭靜利.“四化同步:背景下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思路與對策建議 [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4 (01):11-14.
[3]齊飛,朱明,周新群,魏曉明.農業工程與中國農業現代化相互關系分析[J].農業工程學報,2015(01):1-10.
[4]張紅宇,張海陽,李偉毅,李冠佑.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目標定位與改革創新[J].中國農村經濟,2015(01):4-13.
[5]馮獻,崔凱.中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內涵與同步發展的現實選擇和作用機理[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3(03):269-273.
[6]顧寧,余孟陽.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金融支持路徑識別[J].農業經濟問題,2013(09):58-64.
F327
ADOI編號:10.14025/j.cnki.jlny.2016.14.002
徐尚達,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