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娟
開拓設計思路 合理規劃現代農業觀光園
高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陜西西安710055)
現代農業觀光園是一種新型的旅游方式,使游人在其中得到放松,本文綜述了現代農業觀光園在規劃設計中應遵循的原則,總結出規劃設計思路,并展望了現代農業觀光園的發展前景。
農業觀光園;原則;規劃設計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們生活節奏也隨之加快,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希望走進自然的田園生活。服務于城市居民的農業觀光園便在這種回歸田園的潮流中應運而生。現代農業觀光園是人們較為喜歡的休閑去處,其是農業與旅游業的結合,是集旅游、休閑農事體驗為一體的為居民提供的身心放松的場所。農業觀光園主要是以盈利為目的,在此前提下,如何對現代農業觀光園進行規劃設計,是每個規劃設計人員需要思考的問題。本文綜述了現代農業觀光園在規劃設計中應遵循的原則、總結在產業結構、旅游項目策劃、景觀設計等方面的要點,并提出一些建議,最后展望了現代農業觀光園的發展趨勢。
農業觀光園是旅游業與農業觀光相結合的產物,是以農業生產為主導產業,以城市居民為主要服務對象,以市場為導向,集休閑娛樂性、觀賞性和農事體驗為一體,集社會效益、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等多種效益于一體的新型產業園[1]。農業觀光園開辟了新的旅游方式,豐富了旅游產業。滿足城市居民親近田園生活,體驗新型旅游方式的心理。
2.1因地制宜
設計來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在規劃設計中充分尊重當地原有地貌及特色,在對其原真性保護的基礎上,進行觀光農業的合理開發與規劃設計,力求以最少的環境代價獲得最大的景觀效果及經濟效益。例如適當的設計微地形,營造豐富的景觀效果,且不可大面積的挖山填湖,一方面是對當地水文環境的破壞,另一方面費時費力,加大園區營建成本及后期維護管理費用。
2.2以人為本
一切設計以人為本,滿足不同年齡段,不同文化層次,不同愛好者的需求。
2.3地域性原則
我國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民俗文化、地域風情,設計應將當地的人文景觀與農業生產結合,充分挖掘農耕文化、民俗文化等,通過將地域文化的提取,概括,解構,通過設計語言,設計手法在園區表達,體現不同地區農業觀光園的特色,增強園區趣味。
3.1產業結構規劃
從橫向看,產業結構以農業為主導,養殖業為輔的模式,改善單一的產業模式,為園區帶來經濟效益。從縱向上看,稱為立體農業,例如在果樹林里,種植具有中草藥價值的植物,或養殖家禽類等,提高單位面積的產出與經濟效益。注意在選擇植物種植時,應以和諧共生為主,避免物種間競爭。
3.2旅游項目策劃
旅游項目策劃的前提是前期充分的資料收集、調研,包括所處地理位置、周邊環境、自然資源、人文資源當地居民收入情況等,在此基礎上進行客源分析,得出精準的市場定位,然后結合旅游學理論進行規劃。前期的分析和旅游學理論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前期分析沒有旅游開發相關知識,即使園區建成也不會形成良性運作,沒有前期詳細分析直接進行盲目開發,不僅會造成當地環境的破壞,也使投資與收益失衡,導致園區陷入虧損的困境。只有兩者統籌兼顧,才能設置合理的旅游,休閑項目。
3.2.1餐飲 挖掘鄉土餐飲文化,加強特色,定期舉辦飲食節,提供廚藝教學活動。同時也可作為婚慶場地,一方面給園區帶來經濟效益,同時體現當地婚俗文化。
3.2.2購物 田園超市,特色售賣點,形成銷售鏈、線上訂購派送等。
3.2.3娛樂 在合理規劃功能區的基礎上,設計射擊、咖啡酒吧、沙療、垂釣、土陶制作、農事參與等項目。此外兒童作為特殊使用人群,設置兒童游戲場地,依托當地土壤狀況,在裸露的地表,可采用樹木枯干經過加工處理形成游戲設施,可滿足兒童親近自然釋放天性,同時減少園區維護成本。
3.3景觀設計
3.3.1地形 地形普遍應用于造園中,其具有加強空間的獨立性,豐富空間層次,組織排水,控制游人視線,形成小氣候等功能[2]。設計應結合用地實際情況合理設計,一般高差不大的土地用作生產用地,低佳之處蓄水建湖,抬高的地形用于栽植果樹等。
3.3.2水體 避免大面積的挖山填湖,根據游客量設置合理的水體面積。
3.3.3植物生產區溫室外和道路兩側不宜栽植高大喬木,以免影響作物正常的光合作用,一般以小喬木為主,常綠灌木作為綠帶,適當配以地被花草,總體上形成四季變化的植物景觀季相。
3.3.4建筑 應體現住宅特色,采用當地原材料,構建原生態的居住條件。
3.3.5道路 主道路以科學、便捷為準則,既要便于集散人流、物流、又要利于生產區內路網,次道路應將景觀節點連接,成為網狀,方便游人到達,游步道營造中國古典園林曲徑通幽的意境美。
3.3.6其他 農業觀光園中不可缺少的設計要素還有垃圾箱、標志牌小品等,它們既有其自身的功能性,又具有景觀功能,設計中應挖掘地域文化,通過設計語言將文化元素體現在景觀小品中。
4結語
農業觀光園是未來農業生產的重要模式,隨著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未來農業觀光園無疑會更加豐富和多元化。開發農業觀光園的最重要思路就是將生態概念、地域文化與鄉村特色旅游項目相結合,通過規劃設計、開發建設,形成一個全新的產業[3]。
[1]徐志.北方農業觀光園規劃設計研究[D].山東:山東建筑科技大學,2014.
[2]胡長龍.園林規劃設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7.
[3]陳銀,馬興軍.農業觀光園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現代農業科技,2010(1):351-352.
TU986.2
ADOI編號:10.14025/j.cnki.jlny.2016.14.005
高娟,碩士研究生在讀,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研究方向:園林植物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