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唐代嶺南貶謫詩歌的文化詮釋

2016-03-28 15:52:54王新鋒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016年11期

王新鋒

(華南農業大學 藝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642)

?

唐代嶺南貶謫詩歌的文化詮釋

王新鋒

(華南農業大學 藝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642)

有唐一代,近兩百余名謫宦文人被貶嶺南道,嶺南既是他們的人生受難地,又是文學的重生地。荒蠻的自然社會條件與身心困厄交相摧折,無疑使謫宦備嘗艱辛,深味世態炎涼與生命沉淪,甚至對精神信仰作出新的調適。與此同時,他們置身奇美陌生的嶺南世界,“為江山風物之所蕩,往往指事成歌詩。”這些詩歌洋溢著貶謫精神、山水性靈與佛禪意趣,顯示了唐代詩歌新的審美追求,重構了貶謫文學的地域景觀,標志著嶺南詩歌新的發展。

謫宦;貶謫詩歌;文化詮釋;悲劇精神;空靈

張說、沈佺期、宋之問、杜審言、韓愈、柳宗元、劉禹錫、李紳等唐代名士,都曾被貶嶺南。貶黜前,他們已經名滿都下,掌握了高超嫻熟的寫作技巧;左遷后,置身奇美陌生的異域世界,北人寫南地,將自然景觀、禪理趣味和貶謫情懷合而為一,創作了數量可觀、水平上乘的詩歌作品,奠定了山水詩空靈之美的審美追求。謫宦其人其詩盡顯憂患意識和愛國情懷,展現了悖論式復雜體驗,散發著濃郁的悲劇色彩,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存在價值。

一、時空倒懸下的沉淪與超越

神龍元年,杜審言因“二張案”流放峰州,途經湘江時,作了那首膾炙人口的《渡湘江》:“遲日園林悲昔游,今春花鳥作邊愁。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詩中昔日園林優游,今朝江邊愁窮;人為南竄之身,湘江不改北流,今昔南北相形之下反差刺目,仕途的挫敗感、濃烈的悲劇氣息洋溢其間,正是其感人之處,類似描寫在嶺南貶謫詩歌中俯拾皆是:“憶昨京華子,傷今邊地囚”(沈佺期)。“昔陪天上三清客,今作端州萬里人”(李紳)。“朝為青云士,暮作白頭囚”(韓愈)。“萬里人南去,三春雁北回”(韋承慶)。“北極辭明代,南溟宅放臣”(張說)。“南浮漲海人何在,北望衡陽雁幾群”(沈佺期)。

古代士人深懷“修齊治平”信念,認為自身修為提高,與齊家乃至治國平天下息息相關,人生發展有著清晰路線可循。突遭流貶后,謫宦的仕途人生頃刻倒懸,貶謫以強有力方式,驟然間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軌跡,今非昔比,南北不同,這種巨變反差構成對比書寫的現實基礎。

昨日已逝,只有回憶:“花雜芳園鳥……車馬洛橋邊”(杜審言)。“兩朝賜顏色,二紀陪游宴”(宋之問)。“扈巡行太液,陪宴坐明光”(沈佺期)。“同游翰墨場,和樂塤篪然”(劉禹錫)。“撫中良自慨,弱齡忝恩遇”(宋之問)。“遙思禁苑青春夜,坐待宮人畫詔回”(李德裕)。沈佺期在《三日獨坐驩州思憶舊游》中寫道:“麗日風徐卷,香塵雨暫收。紅桃初下地,綠柳半垂溝。童子成春服,宮人罷射鞴……舞籥千門度,帷屏百道流。金丸向鳥落,芳餌接魚投。濯穢憐清淺,迎祥樂獻酬。”在這些美好回憶中,謫宦用的字眼多是“京”“洛”“花”“車”“光”“宴”“游”“樂”“恩”“眾”等,字面寫盡昔日無限風光,行間背后流露出的復雜感受,甚難言道。

一朝失寵,今日被貶荒蠻,或為囚或為客,身心凄楚無限悲涼:“昆弟兩三人,相次俱囚桎”(沈佺期)。“炎方難久客,為爾一沾襟”(常袞)。“遠謫南荒一病身,停舟暫吊汨羅人”(李德裕)。“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柳宗元)。“休垂絕繳千行淚,共泛清湘一葉舟”(韓愈)。“瘴江昏霧連天合,欲作家書更斷腸”(李紳)。“獨游千里外,高臥七盤西”(沈佺期)。“黃絹外孫翻得罪,華顛故老莫相嗤”(盧肇)。“欲知此后相思夢,長在荊門郢樹煙”(柳宗元)。“瘧瘴因茲苦,窮愁益復迷”(沈佺期)。“往來皆此路,生死不同歸”(張說)。描寫當下境況時,謫宦用的字眼多是“病”“愁”“淚”“昏”“獨”“罪”“思”“窮”“歸”等,境況堪虞何足道哉!

時空是詩歌創作的基本要素,是敘事和抒情的基座。因為貶謫,貶謫詩歌的時空被裁為“昔日中原”與“今日嶺南”兩截,二者構成截然相反的對照關系。同時,二者又包含豐富含義。“今”與“昔”原本只是時間概念,但謫宦昔為青云之士,今成白頭之囚,“今昔”在這里就蘊含著成敗、得失、悲喜的生命體驗。“南”與“北”原本只是地理概念,但謫宦用“北”指代千里之外的京都,用“南”指代身處的蠻荒嶺南。這樣,“南北”就具有別華蠻、尊卑、上下的意味。因此,“今昔南北”被詩意表現后,便從客觀的自然時空、現實時空,轉換為意識形態的審美時空、文化時空,具有了生命意識和文化含義。在這倒懸的時空中,“今日嶺南”與“昔日帝京”表現為冷與暖、枯與榮、悲與喜、暗與明、實與虛、敗與成等一系列截然相反的意象和情緒,呈現刺目對立,這既是謫宦現實遭遇的冰冷反映,又是悖論式復雜體驗的文化表征。

然而,歷史總是充滿吊詭。“(張說)晚謫岳陽,詩益凄婉,人謂得江山之助”(辛文房《唐才子傳》)。“夢得佳詩,多在朗、連、夔、和時作,主客以后,始事疏縱,其與白傅唱和者,尤多老人衰颯之音”(賀裳《載酒園詩話又編》)。至于韓愈,“凡在近貴所作詩,似遜于遷謫及散處時之郁勃豪壯”(錢仲聯《韓昌黎詩系年集釋》卷二)。至于柳宗元,“精思于竄謫之文,然后世慮銷歇,得發其過人之才、高世之趣于寬閑寂寞之地,蓋有懲創困絕而后至于斯也”。今人亦如此評價:“到了貶謫之后,由于生活情感的變化,在藝術上也有了進步。如沈佺期的《夜宿七盤峽》、宋之問的《題大庾嶺北驛》《度大庾嶺》《晚泊湘江》《江亭晚望》諸篇,不僅在律詩的形式非常完整,情意也很真實……和他們早期的詩,風格迥然不同”。與“昔日帝京”的優游之作相比,歷經磨難后在“今日嶺南”錘煉出的詩歌造詣已臻化境,不可同日而語。

有學者認為,“貶謫與文學之間,正存在著一種正比例關系,亦貶謫所受磨難愈甚,文學所含悲情愈深,愈易驚動俗聽。”通過詩歌創作,苦難的生存轉化為審美存在,成為后人審美玩味的客體。謫宦終于在詩歌中安放了孤寂漂泊的靈魂,超越了窮蹇有限的人生,在詩的王國涅槃重生走向永恒。

二、貶謫文化的詩意抒懷

謫宦是政治上的失意者,也是忠貞的愛國者,其人其詩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和悲劇精神,兩者構成貶謫文化的核心內涵,并在文化深處構建了貶謫詩歌的審美趣味與哲學基礎。

愛國主義從古至今都是中國文學禮贊弘揚的主旋律,唐代亦如此。封建君主是國家的化身,忠君愛國本是一體。同時,家國觀念緊密相關,思鄉成為愛國的含蓄表達。因此,忠君與思鄉是愛國主義的慣常表現,愛國主義又成為了貶謫文化的基本精神。

悲劇精神即“面對痛苦與毀滅的必然性時,主體在獨立意志支配下所表現出的人格力量和抗爭與超越精神。”筆者以為,生存與毀滅的對立,悲哀與力量感的混同,沉淪與超越的抵牾,一系列二元悖反又相生相成的矛盾體驗,構成悲劇精神核心特征。

愛國主義和悲劇精神,在嶺南貶謫詩歌中通過三個話語體系全面展現:其一,以政治為觀照對象,通過“戀闕”、“揚忠”等內容表現的“社稷之念”;其二,以故土為觀照對象,通過鄉土鄉音鄉情等內容表現的“故園之思”;其三,以嶺南為觀照對象,通過險惡的自然環境、身體痛苦與精神苦悶等內容表現的“異域之殤”。三個部分相輔相成互為表里,構成貶謫文化雙重精神的詩意表達。

(一)“社稷之念”的詩意表達

作為政治人物,國家社稷不僅是謫宦致力服務的對象,還是其價值實現精神寄托的客體。君王與其衍生符號,是國家社稷的化身,成為“戀闕”之情的生動體現。“思君無限淚,堪作日南泉”(沈佺期)。“君恩空自感,鄉思夢先知”(戎昱)。“未報恩波知死所,莫令瘴炎送生涯”(韓愈)。“京都”、“洛陽”等是君王的衍生符號,也成為謫宦思念對象。再如“逢君入縣鄉,傳我念京周”。“傳聞合浦葉,曾向洛陽飛”(張說)。“去國魂已游,懷人淚空垂”(柳宗元)。“獨上高樓望帝京,鳥飛尤是半年程”(李德裕)。

忠臣是愛國者的楷模,屈原、賈誼又是忠臣楷模,自然得到謫宦禮贊。荊湘楚地是北官南貶必經之地,同遭流放與貶謫的屈原、賈誼引起他們隔代的共鳴,嶺南謫宦對屈原和賈誼進行憑吊。“別路追孫楚,維舟吊屈平”(宋之問)。“為報春峰汨羅道,莫將波濤枉明時。”(柳宗元)“游吳經萬里,吊屈向三湘”(劉長卿)。“遠謫南荒一病身,停舟暫吊汨羅人”(李德裕)。“猿愁魚躍水翻波,自古流傳是汨羅”(韓愈)。“屈原死處瀟湘陰,滄浪淼淼云沉沉”(李紳)。“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劉長卿)。

馬融、虞翻、尉佗、江總也是謫宦憑吊對象:“尉佗曾馭國,翁仲久游泉”(沈佺期)。“跡類虞翻枉,人非賈誼才”(宋之問)。“久欽江總文才妙,自嘆虞翻骨相屯”(韓愈)。“懷人敬遺像,閱世指東流”(劉禹錫)。馬、虞、尉、江等人曾在嶺南叱咤風云,也被謫宦引為同調,成為憑吊追慕對象。

(二)“故園之思”的詩意表達

封建的中國是典型的農耕文明,形成安土重遷、落葉歸根的鄉土文化。謫宦的“故園之思”,通過鄉土鄉音鄉情等內容表現,是鄉土文化的生動體現。

謫宦筆下,如斯書寫:“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宋之問)。“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夏”(宋之問)。“坐到三更盡,歸仍萬里賒”(戎昱)。“若為化的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柳宗元)。“不堪愁斷思鄉處,紅槿花中越鳥啼”(李德裕)。“如何連曉語,一半是思鄉”(韓愈)。“鄉關絕歸望,親戚不相求”(張說)。“開拆遠書何事喜,數行家信抵千金”(李紳)。“故鄉逾萬里,客思倍從來”(杜審言)。

謫宦繼承了鄉思詩歌的傳統創作手法,又融入新的元素,將“隴頭梅”“紅槿花”“嶺”“南荒路”等嶺南意象,與“望鄉”“思鄉”“鄉關”“家信”“音書”“歸”等傳統鄉思元素結合起來,體現了鄉思主題古典詩歌的新發展。

(三)“異域之殤”的詩意表達

唐詩中的嶺南印象極為消極,瘴氣、蛟涎、射工、颶母、臨海、僻遠等字眼觸目可及,嶺南更被冠以“炎方”“魑魅鄉”“四罪地”等名號。“瘴江南去入云煙,望盡黃茆是海邊。山腹雨晴添象跡,潭心日暖長蛟涎。射工巧伺游人影,颶母偏驚旅客船”(柳宗元)。“炎蒸結作蟲虺毒”(李紳)。“火云蒸毒霧,陽雨濯陰霓”(沈佺期)。“地偏多育蠱,風惡好相鯨”(宋之問)。嶺南完全是個危險丑惡的化外之地。日本學者戶崎哲彥認為,駭人景象是心理憂憤的表達,也包含著抗議。人與環境的對立,加重了謫宦的現實磨難,也是悲劇精神的隱晦表達。

在與自然對立、被主流社會拋棄后,謫宦的身體健康受到摧殘,形容憔悴甚至年壽不永。“五嶺恓惶客,三湘憔悴顏”(宋之問)。“自從別京洛,頹鬢與衰顏”(沈佺期)。“唯有貧兼病,能令親愛疏”(包佶)。“獄中生白發,嶺外罷紅顏”(張說)。韓愈在《潮州刺史謝表上》中惶恐上書:“年才五十,發白齒落,理不久長。加以罪犯至重,所處又極遠惡,憂惶慚悸,死亡無日。”柳宗元在《寄許京兆孟容書》中已抱九死一生之心“今抱非常之罪,居夷獠之鄉,卑濕昏霿,恐一日填委溝壑,曠墜先緒,以是怛然痛恨,心腸沸熱”。千百年后讀來,讓人鼻酸。

忠而被謗信而見疑,謫宦的心境可想而知。“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柳宗元)。“田園迷徑路,歸去欲何從”(劉幽求)。“惆悵情未已,群峰暗將昔”(宋之問)。“斯罪懵所得……廷議日紛惑”(宋之問)。“落花相與恨,到地一聲無”(韋承慶)。“名慚竹使宦情少,路隔桃源歸思迷”(房孺復)。“重臨事異黃丞相,三黜名慚柳士師”(劉禹錫)。“待罪居重譯,窮愁暮雨秋”(張說)。“愁”“痛”“慚”“悔”“懵”“惑”“悵”等字眼高頻出現,傷心、惆悵、迷惑、困厄的感受噴薄而出,無限愁腸又無處傾訴,只能借助詩歌表現泣血心境的摧心感受。

嶺南貶謫詩歌具有鮮明的家國情懷、苦難的生命遭遇、深沉的存在體驗和審美價值。通過謫宦的如椽之筆,貶謫文化得到充分表達:一方面高蹈了愛國主義,顯示了謫宦窮且益堅的入世信念;另一方面又以屈賈為偶像,自我標榜、自我澄清、自我鼓勵,處處彌漫著感傷色彩,孔孟儒家思想與屈賈貶謫情結在謫宦身上發生疊加,愛國主義與悲劇精神實現合流,在嶺南貶謫詩歌中奏出感人交響。

三、空靈禪境的山水慰藉

被貶嶺南后,沈佺期、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等人不同程度地表現出親近禪宗的傾向,他們與慧能、大顛、浩初、賈鵬、道琳等禪師頗多交集,以詩明禪,以禪入詩蔚然成風。這既體現了禪宗的影響和吸引,又離不開儒宦的主動吸納汲取,是禪儒對話的象征與產物,對謫宦精神信仰和嶺南詩歌創作都有明顯影響。

(一)信仰之困與儒禪對話

到了唐代,在強大的集權政治體制和發達繁榮的經濟文化環境下,佛、道二教的教化的、倫理的、審美的內容大為加強,而信仰方面則相應地淡化了。換言之,唐代在信仰問題上,儒家是一家獨大的。“沈宋”、“二張”、韓愈、柳宗元、劉禹錫諸人雖然佛道兼及,但真正支配其信仰的,乃是儒家觀念,是“修齊治平”“致君堯舜”“三不朽”等觀念。即使被貶,仍懷家國之憂,“聞有胡兵急,深懷漢國羞。和親先是詐,款塞果為讎”(張說《南中送北使二首》)。殷勤為君王出謀劃策,入世觀念成為儒宦安身立命的信條。

遭遇負向貶謫后,以儒家為主體的精神信仰遭受強烈沖擊,謫宦原有的價值體系被打破,內心世界變得敏感、脆弱而又復雜多變,如何看待忠君、愛國、入世等觀念?如何看待悲喜、成敗、生死等問題,都具有了現實意義。南貶,不僅意味著人生苦難和詩藝發展,更是謫宦反思、調整、重構精神信仰的過程。如何構建新的價值體系和精神信仰?歷史地看,儒與禪的嶺南對話,提供了新的可能。

禪宗作為本土化佛教,在堅持“四大皆空”、“度一切苦厄”等基本教義同時,不斷世俗化、日常化。南宗一系的慧能以“自心即佛性”的本原、“無念無相無住”的“頓悟”途徑和“空”的無差別超越境界作為自己學說的主脈,開啟了后來禪門的思路。南宗“見性成佛”、“人人皆有佛性”的佛性說,強調了自解、自立、自悟的精神,否定外在權威偶像。“平常心是道”的觀念,將修禪引入日常生活,是對禁欲主義的解放,佛教從此走進簡易平實的現實主義。強調頓悟見性的修行方式,頓悟的結果不是否定現實,而是成為塵世中的解脫人,所以南宗禪才受到既有出世修養,又有入世精神的士大夫的推崇。

貶黜是對謫宦信仰的極大打擊,儒家觀念顯然已經不能解決這種進退維谷的精神困局。禪宗在此時顯示了獨特的思想智慧:它將永恒引入當下、瞬間,要人們從當下、瞬間體驗永恒,要以現世的“一朝風月”,體會本體的“萬古長空”,從而得到塵世中的超脫感。在此岸架設貫通彼岸的橋梁,有效化解出世與入世、有限人生與無限宇宙、瞬間與永恒的對立,以及因之產生的種種焦慮憂傷,謫宦的信仰危機在禪宗那里得到規避與化解。因此,南宗禪獲得儒生謫宦的普遍共鳴,也是一種必然,“沈宋”就是很好的說明。

沈佺期和宋之問同遭神龍元年流貶,沈被流貶驩州后,在貶所作《紹隆寺》詩。宋在流欽州途中,親自向慧能請教,作長詩《自衡陽至韶州謁能禪師》以志其事。對兩首詩比較分析,很有啟發性。二詩都提到“有漏軀”和“無生”,“沈宋”顯然在用禪宗“無生無滅,本無所染”的“無生觀”化解生命有限的缺憾,力圖從根本上消解因之帶來的種種焦慮憂傷。二詩都強調“放棄”和“舍”,體現了禪宗“色空觀”影響,力圖做到“世慮不曾干”和“擯落文史藝”,則象征對積極入世態度的省思和消極出世態度的重視。佺期在詩末體會到“彌覺靜者安”,說明他超脫了俗世的艱險誘惑,體會到寺廟的禪境與安然,于此安放了驚恐的靈魂。之問受到“空寂”觀和“無生”觀熏染后,也能“坐禪羅浮中,尋異窮海裔”,即在自然山水參禪悟道中寄托生命,以出世情懷超脫入世之苦,最終“不作離別苦,歸期多年歲。”實現了對苦難現實的精神超越。禪宗觀念就這樣對儒宦的精神信仰進行調適與重構,類似情形在柳宗元、劉禹錫、張說、杜審言等人身上都有發生。

(二)空靈禪境的山水表現

用禪宗觀念化解信仰危機同時,謫宦把禪意禪境用詩歌表現出來,這種境界就是空靈。何為“空靈”?就是“萬古長空,一朝風月”。“萬古長空”象征天地的悠悠和萬化的靜寂,這是本體的靜和本體的空。“一朝風月”則顯示宇宙的生機,大化的流行,這是現實世界的動。禪宗就是要人們從宇宙的生機去悟本體的靜,用現實世界的“有”去悟那本體的“空”。李澤厚說:“剎那間已成終古。在時間是瞬刻永恒,在空間是萬物一體,這也就是禪的最高境界了。需要注意的是,瞬刻即永恒,但又必須有此瞬刻(時間),否則也就無永恒了……一切皆空,又無所謂空;自自然然仍然過著原來的生活,實際上卻已經‘入圣超凡’。因為你已經滲透禪關——通過自己的獨特途徑,親身獲得‘瞬刻即永恒’=‘我即佛’的這種神秘感受。”空靈要求用寂然之心觀照萬物的寂然本質,溝通有限生命與無限造化,獲得形而上的喜悅;實現心源與造化合一,體會到虛實相生的道理,呈現清、靜、澄、空的萬化本相。

經過謫宦努力,空靈之美成為嶺南山水詩的普遍追求。沈佺期的《紹隆寺》《九真山凈居寺謁無礙上人》,宋之問的《游韶州廣界寺》《自衡陽至韶州謁能禪師》,張說的《清遠江峽山寺》《江中誦經》,柳宗元的《送僧浩初序》《浩初上人見貽絕句欲登仙人山因以酬》,劉禹錫的《海陽湖別浩初師》等作品,堪為代表。

空靈之美,在詩中如此演繹:“仙山不屬分符客,一任凌空錫杖飛”(柳宗元)。“影殿臨丹壑,香臺隱翠霞”(宋之問)。“房中無俗物,林下有青苔”(宋之問)。“遠峰斜日影,本寺舊鐘聲”(劉禹錫)。“寶塔靈仙涌,懸龕造化功”。“猿鳴知谷靜,魚戲辨江空”(張說)。“照空不待析……窅然喧中寂”(柳宗元)。“候禪青鴿乳,窺講白猿參”(沈佺期)。“空山唯習靜,中夜寂無喧”(宋之問)。“齊民逃賦役,高士著幽禪”(韓愈)。“經行不廢禪,還知習居士”(劉禹錫)。謫宦多使用“殿”“苔”“寺”“鐘”“花”“蓮”等具象事物,以及“禪”“清”“靜”“寂”“澄”“明”“動”“靜”“色”“空”“有”“無”“照”等抽象符號,塑造空靈之境的清、靜、寂的澄澈之美。

《江中誦經》語言精妙、禪意深遠,是張說著名的五絕山水詩。禪宗倡“實相無相,微妙法門”的“實相論”以及“色即是空”的“色空觀”。詩中所云“實相歸懸解”、“應是色成空”兩句,是對這些禪宗觀念的直接表達。禪宗提倡“不立文字”,又說“諸佛妙理,非關文字”(《六祖壇經·機緣品》),認為文字是片面的有限的外在的東西,無法傳達真實的佛性本體,但詩歌又是文字的藝術,所以,禪意山水詩的語言一般機智精煉,以片言只語頓悟萬化本體,這正是該詩的語言特色所在。該詩非常注意光影景色的捕捉,體會到月光朗照下江景的幽謐澄明深沉清朗。繽紛物象表現出的“有”與“動”,與本體化身的江水表現出的“無”與“靜”對比后,使人體會到“動中的極靜,也是靜中的極動,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動靜不二,直探生命的本原。”禪就這樣與詩融為一體,演繹為無常無我、虛幻不實、但又禪心清凈、湛然長寂的空靈詩美。后來,“字字入禪”的王維將空靈山水詩發揚光大,推向了高峰。

[1]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469.

[2]尚永亮.貶謫文化與貶謫文學—以中唐元和五大詩人之貶及其創作為中心[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04:13.

[3]朱玉麟.唐代詩人的南貶與屈賈偶像的樹立[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19.

[4]戶崎哲彥.驚恐的喻象——從韓愈、柳宗元筆下的嶺南山水看其貶謫心態[J].東方叢刊,2007(4):159.

[5]孫昌武.唐代佛道二教的發展趨勢[[J].南開學報,1999(5):177.

[6]葛兆光.中國思想史(第二卷)[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64.

[7]周裕鍇.中國禪宗與詩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11.

[8]葉朗.中國的審美范疇[J].藝術百家,2009(5):42.

[9]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08-209.

[10]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76.

2016-05-21

王新鋒(1979-),男,講師,博士研究生,從事中國古代文學與嶺南文學研究。

I207

A

2095-7602(2016)11-0116-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男人天堂亚洲天堂| 成人亚洲视频| 国产一级无码不卡视频| 国产在线八区|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亚瑟|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毛片| 婷婷在线网站| 日本道综合一本久久久88|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2021国产乱人伦在线播放| 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VA碰碰看|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青青操| 999精品视频在线| 午夜国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免费观看国产小粉嫩喷水 | 成年人国产网站|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日本手机在线视频| 午夜a级毛片| 亚洲精品欧美日韩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日本欧美中文字幕精品亚洲| a级毛片免费网站| 五月天久久综合国产一区二区| 97在线公开视频| 国产老女人精品免费视频| 四虎影院国产| 亚洲aⅴ天堂| 白丝美女办公室高潮喷水视频| 国产69囗曝护士吞精在线视频| 国产sm重味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系列无码专区偷窥无码| 亚洲三级网站| 欧美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一二三| 国产精品专区第一页在线观看| 麻豆精品视频在线原创|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国产青青操|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 国产精品主播| 福利视频久久| 毛片视频网|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7777| 日本不卡在线| 伊人久久青草青青综合| 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91视频日本| 超碰免费91|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1麻豆免费观看|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最新国产在线| 午夜电影在线观看国产1区| 东京热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四虎永久在线| 污视频日本| 在线观看无码a∨|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国产精品夜夜嗨视频免费视频| 内射人妻无套中出无码|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二区三区|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a级免费视频| 欧美自慰一级看片免费| 国内精品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免费啪啪网址| 91色综合综合热五月激情| 国内精自线i品一区202|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亚洲天堂日韩av电影| 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区二区| 在线国产毛片|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