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農村改革座談會議強調:不斷開創全省農村改革發展新局面
8月25日,吉林省農村改革座談會在松原市舉行。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小崗村農村改革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視察吉林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任務,推動吉林省農村改革發展取得新的進展。省委書記巴音朝魯出席并講話,省長蔣超良主持會議。
巴音朝魯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深化農村改革,先后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論斷新要求。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小崗村農村改革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為我們深化農村改革、加快農村發展、維護農村和諧穩定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劃清了底線、明確了重點,是做好新形勢下“三農”工作的根本遵循。我們一定要把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深入學習領會,認真抓好落實,不斷開創全省農村改革發展新局面。
在充分肯定了吉林省農村改革發展取得的成績后,巴音朝魯強調,當前,農村改革發展正處于新的歷史時期。我們必須拿出啃硬骨頭、涉險灘的信心和勇氣,堅定不移推動農村改革各項工作取得新的成效。要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確方向,堅定不移地把農村改革向縱深推進。積極穩妥推進土地制度改革,抓好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堅定不移地堅持和推進“三權分置”,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積極穩妥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地支持租賃、轉包、入股、托管等各種形式的土地經營權流轉;積極穩妥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確權到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對非經營性資產要積極探索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務能力的集體統一運營管理有效機制,對經營性資產要積極探索把資產折股量化到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有效形式;著力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創新,強化各類金融機構服務“三農”職責,支持發展新型農村金融組織探索農村合作金融發展新路子,完善農村金融基礎服務體系,改革財政涉農資金使用辦法;繼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統籌推進就業、教育、養老、住房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全力抓好林業各項改革,進一步加大試點推進力度,加快組建國有林管理機構,繼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深入推進供銷合作社改革,努力打造成同農民利益聯結更緊密、為農服務功能更完備、市場運作更有效的合作經營組織體系;進一步推進擴權強縣改革試點,抓緊啟動新一批縣域經濟轉型升級示范工程,在東中西三個板塊打造一批加快轉型升級的示范縣。要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加注重提高農產品質量,使農產品供給品種和質量契合消費者需要,形成結構合理、保障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
巴音朝魯強調,要以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為抓手,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要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和園藝特產業、農產品加工業,積極培育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提高農業多重效益;要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加快發展設施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著力提高農業水利現代化建設和農業機械化水平;要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著力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讓農民在創新經營中更多受益。
巴音朝魯強調,要牢牢把握“三農”工作中心任務,千方百計開辟增收新途徑、新渠道,促進農民增收。要全力抓好新農村建設,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管理,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要加強廣大基層干部隊伍建設,特別是要選準配強村支部書記,進一步抓好村干部的培養、選拔和使用,特別要鼓勵更多的有識之士和城里的致富能人到農村擔任村支書,引導他們為民服務、廉潔履職,為推動農村改革發展貢獻力量。
蔣超良就落實會議精神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迅速傳達學習這次會議精神,切實提高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創新舉措,破解難題,不斷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要強化責任擔當、突出抓好重點工作。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方案,加大資金投入,強化政策支撐,破解發展難題,力爭取得新成效。要運用科學方法、增強廣大農民獲得感。堅持改革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做到協調推進、相互促進。要轉變工作作風、推動任務落地生根。從嚴從實改進作風,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加強督察問效,搞好輿論引導,營造全社會關心和支持農村改革發展的濃厚氛圍,為推動吉林新一輪全面振興發展提供保障。
座談會上,省農委、商務廳、省金融辦、長春市、吉林市、四平市、松原市、公主嶺市負責同志作了發言,與會人員集中收看了《農村改革典型專題片》。
省領導馬俊清、張安順、莊嚴、王君正、隋忠誠、張伯軍,省政府秘書長劉喜杰,省直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各市(州)、長白山開發區、省擴權強縣改革試點市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各縣(市、區)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買、買、買!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在8月份舉行的吉林省糧食產銷協作洽談會上,吉林省副省長隋忠誠用了句網絡流行語表達賣糧迫切。他向來自全國31個省區市的近千位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負責人和涉糧企業代表呼吁:“多購買吉林的糧”。
眼下,吉林黑土地上玉米豐收在望。今年,玉米臨儲政策取消,實行市場定價。作為玉米種植大省,吉林省將面臨怎樣的考驗,將會采取哪些措施應對?
玉米有多少?
年均產量在580億斤左右,實際加工量不足產量一半
“前幾年,糧價年年漲,大家放心大膽種,把玉米種成了‘鐵桿’莊稼,種玉米也成了俺們的強項。”松原市王府站鎮種糧大戶孫守峰說,今年種了170多公頃玉米,比去年減少60多公頃。
吉林省玉米主要以黃玉米為主,年播種面積約為5900萬畝,產量580億斤左右,約占全國的15%,商品量550億斤左右,商品率達95%,居全國第一位。
“美國玉米到廣州的到岸價在1400元左右一噸,最近的期貨價格為一噸1450元左右。”楊光說,按此來估算,今年秋天玉米價格每斤可能低于7毛錢。
玉米價格走低的背后,供大于求的大環境沒有改變。楊光分析,目前,全國全年的玉米供給量在5700多億斤,消費量僅為4100億斤左右,供需的差額依然可觀。
從吉林省內政策性糧食騰倉卸庫情況來看,近期每周掛拍200萬噸,成交量已經低于10萬噸。目前,通過向深加工和飼料企業定向銷售、公開競價銷售等渠道,吉林省政策性糧食銷售了175.44億斤。
考驗有多大?
玉米購銷市場情況復雜,農民多存觀望心理,糧食貿易和加工企業缺少收購資金
玉米價格由市場來決定,引起了一系列連鎖反應,購銷市場面臨不小考驗。
作為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吉林省新天龍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原料玉米儲存能力50萬噸,年加工轉化玉米能力90多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