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農產品產地土壤質量總體情況良好
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吉林省從2012年6月初開始啟動吉林省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普查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全省8000多萬畝耕地產地環境調查、所有縣域、鄉(鎮)相關基礎資料收集、重點區域產地劃分、全省所有農產品產地土壤監測點位布設、土壤樣品的采集、制備及檢測分析、調查數據及監測結果網上錄入。監測結果表明吉林省農產品產地土壤質量總體情況良好。
推進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探索、確立黑土地保護利用技術模式和運行機制。從2015年開始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在公主嶺、農安、榆樹、松原市寧江區4個縣(市、區)各建設了10萬畝黑土地保護利用示范區,示范推廣秸稈粉碎翻壓還田11萬畝,秸稈堆漚還田15萬畝,糧豆輪作10萬畝,增施商品有機肥14萬畝、農家肥10萬畝,建設耕地質量監測點20個。通過試點,基本確立了黑土地保護利用技術模式和運行機制。今后兩年,將繼續在這4個縣(市、區)開展試點,不斷完善技術模式和運行機制,為全省大規模整治黑土地樹立樣板。
推進秸稈綜合利用,杜絕秸稈露天焚燒。為解決秸稈露天焚燒問題,下發了《關于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的指導意見》,整合節能減排和生態保護資金、污染防治和環境監測監察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機械化保護性耕作補助資金,設立秸稈綜合利用專項資金2億元,以獎為主,重點支持秸稈“五化”利用、秸稈收儲運體系及15個重點縣的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建設。同時,設立秸稈綜合利用基金8億元,采取股權投入等方式,支持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項目建設。日前省政府已經決定,將在長平高速、吉長高速兩側和長春市區周邊8個縣(市、區)開展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試點,每個縣(市、區)建設10萬畝示范區,大力推廣秸稈粉碎翻壓還田、旋耕還田、覆蓋還田、堆漚還田、過腹還田等秸稈還田技術,控制秸稈露天焚燒,減少大氣污染,提高耕地質量。
推進科學施肥,實現化肥施用零增長。吉林省從2004年開始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累計推廣4億畝次,共減施化肥近80萬噸,不但增收節支,還有效的保護了土壤環境。“十三五”期間,吉林省將加大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力度,科學調整施肥結構,完善測土配方施肥手機信息化服務功能,提高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入戶率,確保到2020年,肥料利用率達到40%以上,實現化肥使用零增長目標。
下一步,吉林省將對全省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監進行進一步詳查,在詳查的基礎上進一步確認受污染的區域,同時布設的國控點開展監測預警。針對吉林省農田土壤的鎘污染比較普遍,在一些工礦周邊和污水灌溉區的農田表層土壤鎘有毒金屬累積性污染,且污染程度有加重的趨勢現狀,研究(引進)幾種經濟、實用的土壤修復技術,加強相關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技術方法對土壤環境質量變化的影響研究,促進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技術方法的大面積推廣應用和修復后土壤的可持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