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
(公主嶺市移民工作管理辦公室,吉林公主嶺136100)
強化農田水利改革 確保糧食生產安全
張琳
(公主嶺市移民工作管理辦公室,吉林公主嶺136100)
自古以來,人隨水走,糧隨水來,有水則有糧,無水則荒涼,多收少收在于肥、有收無收在于水。這足以證明水在糧食生產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糧食生產安全與否,最終取決于水利對其的支撐和保障能力。本文對農田水利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進行介紹,探索出農村水利走向良性發展的新路子。
農田水利;糧食安全;對策
2015年,中國糧食生產實現“十二連增”,糧食產量再攀新高。但應看到,我國糧食供需仍處于未平衡狀態,而且糧食增產的難度越來越大,隨著全面放開“兩孩”生育政策的出臺及城鎮化步伐的加快,也促進了糧食的消費。2012年3月22日是二十屆世界水日,聯合國確定的宣傳主題是“水與糧食安全”。這就足以說明水利在糧食生產過程及確保糧食安全問題的重要地位。
1.1 農田水利基礎設施薄弱
公主嶺市位于松遼分水嶺,南高北低、東洼西沙,自然地理條件復雜,上世紀曾提出南治坡、北治川、東治堿、西治旱的綜合開發、全面治理的口號。但由于受資金投入的限制,多年治理的效果不佳。農田水利設施也十分薄弱,雨大東洼、雨少西旱,仍擺脫不了靠天吃飯的窘境。農田設施基本都是六十年代的產物,年久失修,多數已不能正常發揮作用,最近幾年農田新打了一批抗旱井,但多數沒有配套,有的缺少機泵、有的缺少動力、有的缺少田間噴灌機械等。基礎設施的薄弱還表現在水源工程的缺失,小型水庫需除險加固,不能正常蓄水,一遇干旱年,早已干涸無水可取,群眾只好望庫興嘆。
1.2 資金投入不足
近幾年來國家不斷加大對水利的投入,重點解決提高大江大河的防洪、大中型水庫的除險加固、城市的防洪設施、農村的飲水安全等,但真正投入到農田的水利資金相對較少,公主嶺市是全國的糧食生產大市,屬全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2015年糧食總產量達65億斤。但一年用于農田水利的國家資金也僅為千萬元,而且是零打碎敲,形成不了規模,加之當地政府財力有限,在投入上也是有心無力。就連正常的工程維修、養護資金也少之又少。
1.3 缺失有效的工程管護監督機制
工程管護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權屬不清,工程的所有權、使用權、管理權混淆,工程完工后移交不及時、制度不完善、主體不明確,普遍存在重建輕管的現象。導致農田水利設施遭到破壞、偷盜現象嚴重。
1.4 群眾對農田水利建設、投工投勞的積極性不高
農村稅費改革前大規模的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多由當地農民集體出工、出勞大兵團作戰。對改造提高農田水利的防洪排澇標準功不可沒,但隨著農村稅費改革,原主要用于農村小型水利設施建設的“兩工”(義務工、積累工)和澇區稅費被取消,農田水利建設陷入“三難”境地,即“勞力投入難、建設組織難、資金籌措難”。目前農村水利建設籌資、籌勞的唯一途徑“一事一議”政策,在執行的過程中也是困難重重,操作起來步履維艱。
2.1 開拓創新,探索在新形勢下發展農村水利事業的新路子
農村水利建設涉及到千家萬戶,既要干當前又要謀劃長遠,要堅持規劃先行,做到因地制宜、統籌兼顧,要充分聽取當地農民的意見,開門搞規劃,不僅使群眾是受益者,更是參與者,調動群眾對水利建設的積極性。要結合當地農村土地確權工作,實行土地區域連片開發、綜合治理,重點扶持以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形式的農民合作組織。充分發揮水利資金的最大效益。
2.2 拓寬渠道,加大對農村水利的投入
目前農村水利投資多數還是單一的國家資產,由于受到投資規模、投資項目的制約,多數當地群眾急切盼望適合當地需求的項目又沒有對口的資金渠道。因此應建立以政府為主導、農民為主體、社會參與的多元投資機制,本著“誰投資、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充分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參與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當地政府要全力支持,按要求提取出土地出讓金的10%用于水利事業。可采取以獎待補的辦法,鼓勵農民和民間資本積極投身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中。
2.3 創新機制,建立健全以監管為重點的新型管理體制
農村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點多面廣,分布零散,管理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加之小型水利設施產權不清、管理責任不明,棄管的現象比較普遍。自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個別農民為謀取自身利益,侵占田間水利工程用地的現象較為突出,堤防護堤地、田間排水溝渠多被侵占、挪用造成田間排水不暢、堤防防洪能力下降,對于種種損害水利工程的現象,要有人管有人抓。一是當地的水利管理機構,要擔負起水利國有資產管理的責任。切實加強對損害水利設施、侵占、挪用水利用地的違法行為的監督、管理,認真履職履責。二是推進明晰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產權改革。2002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實施的意見》中指出“小型農村水利工程要明晰所有權餐所建立以各種形式農村用水合作組織委住的管理機制。”建立產權明晰、職責明確、責權一體的小型水利設施管理體系。
2.4 因地制宜,大力推廣節水技術,提高用水效率
公主嶺市屬水資源較貧乏的地區,全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402立方米,屬極度貧水區,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500毫米以內,大部分鄉鎮屬干旱少雨地域,地下水及地表水都極度貧乏。因此大力推廣高效節水技術,提高用水效率控制尤為重要。推廣玉米地膜覆蓋技術,玉米噴灌技術。依法用水,合理利用水資源。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2011年中央1號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會議,為農村水利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習近平總書記赴荷蘭考調研時指出:“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命脈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動力在政策。”通過改革,盤活存量資產使其產權結構多元化、管理形式多樣化,明確建設主體和管護責任。我們要抓住水利事業的黃金期,全面強化水利改革,為我國糧食生產安全提供強大的水利支撐。
S279.2
A
10.14025/j.cnki.jlny.2016.24.049
張琳,本科學歷,公主嶺市移民工作管理辦公室,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