琿春市敬信鎮防川村簡介
琿春市敬信鎮防川村位于琿春市東南部,離市區70公里,位于防川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屬于“吉林八景”范圍,是我國唯一位于中、朝、俄三國交界處的邊境朝鮮族村,素有“雁鳴聞三國,虎嘯驚三疆”之稱,被譽為“東方第一村”。全村區域面積1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5公頃,總人口120人,其中黨員15人。
敬信鎮防川村旅游資源豐富,轄區內分布眾多旅游景點:國家一級防川名勝風景區,橫跨中、朝、俄三國的UN世界公園,“一眼望三國”的“望海閣”,擁有1億3 千5百年歷史的野生荷花生長的蓮花湖公園,119萬多平方米的沙丘公園,聞名中外的張鼓峰戰役歷史遺址等旅游景點。
從防川沿圖們江而下,經15公里即進入日本海,可成為中國同俄羅斯、日本、朝鮮半島乃至東北亞國家和地區進行貿易的“海上絲綢之路”。從防川沿圖們江出海到俄羅斯的波謝特港僅16公里,距海參崴180公里。防川到日本札幌比大連口岸至札幌近一半路程,到加拿大渥汰華近4000海里。防川距朝鮮半島的清津、羅津、雄基、釜山港均很近,到日本的新瀉港也只有800公里。這里是中國到俄羅斯、朝鮮東海岸、日本西海岸,以及北美、北歐的最近點。為恢復經圖們江出海權,我國曾兩次組織出海考察,考察數據證明,圈河到海口平均水深2.39米,淤泥層8米。現已達到國家內河通航5級航道標準(可通300噸~500噸船只),疏浚以后可以達到國家二級航道標準。這條歷史上的“黃金水道”、“海上絲綢之路”,一經開通,必然會重振雄威,促進東北經濟區的開放開發。
近年來,鎮政府不斷加大對防川村旅游基礎設施的建設,防川村路面硬化率達到100%,村口已設有村名標識石碑,景點設置完成指示牌,村內道路兩側綠化率達到100%。村內按2000人城市用水標準完成管網鋪設、改造水源和蓄水池建設,自來水使用率達到100%、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100%。全村無線網絡已覆蓋,信號暢通。實體防腐木柵欄改造3440延長米,統一改造朝鮮族特色木質院門45個,在張鼓峰山下修建富有俄羅斯氣息的喀秋莎廣場一座,以及修建1000平方米的朝鮮族文化體育廣場一座,廣場建成后斗牛場、秋千、摔跤場、跳板等朝鮮族民俗活動妙趣橫生,極大地滿足了村民的娛樂文化需要。防川村委會對村內17戶閑置房屋,進行民俗旅館改造,統一管理,統一經營,統一分配收入,開發農家樂旅游,一年接待游客3000余人。旅游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為防川村旅游產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長期以來,全村上下團級一致,結合實際情況,通過扎實開展環境、產業、服務等各項工作,使村民自發自覺參與其中,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全民參與,把防川村建設成環境優美,生活富裕,村風文明的魅力鄉村。
面對完善的基礎設施與臟亂差環境的格格不入,鎮黨委和村兩委多次討論和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就如何改善人居環境做了反復研究,通過了村集體定點管理,村民高度自治的管理辦法。村內實行垃圾無公害處理,建有4處垃圾收集箱,配置垃圾清運車3輛,專門配備有1名保潔員,負責每天的垃圾集中清理和平時的保潔工作,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通過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使防川村的環境衛生管理得到了常態化、長效化。防川村優越的地理位置,一年接待參觀考察團幾十次,都不用事先準備,環境衛生也能夠保持經常清潔。每到大雪過后,走到防川村,就能看到路上到處是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你掙我搶清掃積雪。這種高度自治,互相監督的良好風尚已經形成,實現了自我約束到自覺的靚麗轉身。
通過不斷提升旅游服務能力和水平,中央、省、州各級各類媒體紛紛將目光投向敬信鎮,2015年敬信鎮接待央視媒體12批次,大大提高了敬信鎮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旅游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使富民惠民作用更加明顯,旅游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使群眾的生產生活、居住環境、出行條件得到了大幅改善,在帶動群眾擴大就業、改善生活、社會維穩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以防川國際旅游開發區建設為契機,依托防川村獨特的資源和區位條件,突出“邊境、生態、民俗”特色,挖掘人文景觀的深刻歷史內涵,突出自然和諧與人文資源完美融合的核心優勢,要在充分利用好防川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內已建成的景區資源和基礎設施的前提下,重點包裝建設好防川民俗村、濕地風光游、邊境特色游等項目,合理優化開發新的旅游線路,保持旅游產業人氣指數不斷攀升,并努力打造集多國多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的特色旅游鄉村!
(省新農村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