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建華
?
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上躍動的文化音符——2015年自治區文化廳推動文化建設工作綜述
文/趙建華
2015年,自治區文化廳緊緊圍繞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和打造祖國北疆文化繁榮亮麗風景線的總體要求,以改革創新的精神狀態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推動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
推動優秀文藝作品大量涌現
推出《尹湛納希》《我的貝勒格人生》《北梁人家》等一批優秀新劇目,民族歌舞情景劇《草原上的烏蘭牧騎》在京匯報演出獲得圓滿成功。制定出臺《全區舞臺藝術2015-2017年創作規劃》,以“中國夢”為主題向社會力量征集優秀舞臺劇本。舉辦全區蒙古語和漢語小戲小品比賽,12臺劇目參加中國·內蒙古草原文化節展演,《千古馬頌》改版升級演出87場。加強培訓、評估和國家藝術基金項目申報工作,《我的貝勒格人生》等15個項目入選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獲得資助總額2215萬元。
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扎實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十個全覆蓋”工程,文化基礎設施續建項目20個,完成4688個嘎查村文化室設備配發任務。數字文化走進蒙古包工程投入3500萬元,建設219個一級數字加油站、700個移動數字加油站。繼續開展公共文化評選創優活動,內蒙古圖書館館長李曉秋被評為“2015中國圖書館10大榜樣人物”,包頭市稀土高新區萬水泉鎮綜合文化站被命名為“2015全國優秀文化站”。積極推動“春雨工程”文化志愿者邊疆行活動,組織4支隊伍參加全國社會文化比賽并獲得各級獎項。全區現有中國·內蒙古草原文化節、呼和浩特昭君文化節、額濟納胡楊節等特色化、品牌化、規模化節慶文化活動166個。
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自治區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佟國清在烏海調研
召開全區長城保護工作會議和全區長城保護工作座談會暨管理人員培訓班。開展萬里茶道內蒙古段申遺工作,舉辦萬里茶道內蒙古段申遺文物展覽。“蒙古族源”工程考古研究取得重要成果,陳巴爾虎旗崗噶墓地被列為我國重要的六大考古新成果;正鑲白旗伊和淖爾墓群入選“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做好全區可移動文物普查、重點文物保護項目申報等工作,申報項目獲批59項,申請到資金2.3億多元。繼續實施“雙百工程”和內蒙古文化藝術長廊建設計劃,舉辦全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推動實施“千校萬戶”計劃和傳承隊伍建設。
不斷激活文化創造力和活力
推進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舉辦第二屆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系列主題活動,成功簽約15個項目,項目總投資232億元。呼倫貝爾中俄蒙文化產業園等7個項目獲國家文化產業專項資金支持,內蒙古民隆文化產業園等3個項目獲得國家文化產業特色項目專項資金扶持。加快文化產業園區、示范基地建設,舉辦第二屆內蒙古自治區工藝美術創新作品大賽,共有209家企業的209件文化創新作品參加評獎活動。組織20家企業參加深圳文博會,成功簽約119項,合作金額2.45億元,現場銷售額近500萬元。
全面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繼續推動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及全區藝術院團文化體制改革進程,劇院藝術創作生產實行項目制改革。開展法人治理結構改革試點,內蒙古博物院等9家公益性單位成立理事會。深化文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健全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機構。扎實推進“文化市場北疆穩定工程”,派出11個檢查組進行督察。全面應用全國文化市場技術監管與服務平臺,進一步規范行政審批。
積極開展對外文化交流
建立自治區與俄蒙文化交流長效機制,打造中俄蒙文化交流品牌。積極開展文化交流活動,在丹麥舉辦“美麗的草原我的家”——“丹麥·中國內蒙古文化周”活動。派團赴泰國參加2015“歡樂春節”活動,赴非洲進行訪問演出,選派21人赴英國參加文化產業創意設計培訓班學習。全年共派出30個團組、239人次,赴17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文化交流活動。有1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329名文化藝術工作者來自治區進行文化交流。承辦了第三屆駐華外交官“文化中國行”內蒙古文化之旅活動,20余名駐中國大使及參贊來訪,進一步增進了世界各國對內蒙古的了解。

內蒙古流動數字博物館走進邊防

中國首創大型馬文化全景式綜藝演出《千古馬頌》在錫林浩特上演

數字文化走進蒙古包

哈尼卡制作藝術家蘇梅在悉尼中國文化活動中心開展活動
蒙古源流文化產業園區總占地面積12210畝,分為蒙元歷史文化展示區、影視旅游區、娛樂體驗區和文化創意區四大板塊,是集文化旅游、文博展示、影視拍攝、娛樂互動、休閑度假為一體的新景區。 主要精品線路和景點有:
1、騰格里廣場和崇天門
騰格里廣場是元大都崇天門前祭祀蒼天的廣場,代表了蒙古民族對長生天和大自然的崇拜之情。崇天門是元大都外城正門,東西跨度399米,城樓最高處達33米,九座銅頂包帳和五扇拱形大門代表了“崇尚九天,統轄五洋”的主題內涵,是帝王“九五之尊”的象征。
2、元大都(大明殿、周廡、太液池)
元大都的正門是崇天門,正殿是大明殿,設有4個角樓,周圍是周廡。大明殿建筑面積為33403平方米,建筑高度近39.68米,坐落于三層高大的白色大理石臺基上,漢白玉有勾闌,望柱上有龍鳳。陳設華麗,金飾丹楹,金繪藻井,文石鋪地,四壁朱瑣窗。周廡總建筑面積為16735平方米,有4個角樓、10個門樓。太液池面積42畝,湖岸長916米,建于大明殿西側,與元大都西側附屬宮殿共同營造出元代皇家園囿的獨特性。
3、鐵木真營地
鐵木真營地規劃占地面積180畝,是體現蒙元文化最直接的旅游區域。包括大汗營地、薩滿營地以及部落營地,再現了13世紀蒙古草原宮廷文化的最大蒙古包群,打造世界唯一具備草原文化表演、互動體驗娛樂、休閑參觀度假及影視拍攝多功能的草原文化景區。
4、元朝小鎮
元朝小鎮位于園區東南方向,分為北方小鎮和南方小鎮。北方小鎮建設有商業店鋪、院落式客棧、特色飯店、酒樓、酒吧、宗教建筑區、使館區、服務中心等;南方小鎮功能定位為娛樂夢幻小鎮,是元朝小鎮的游樂、影視展示互動區。

騰格里廣場

元大都-大明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