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林?沙詠梅
?
加快結構性改革步伐
全力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李樹林?沙詠梅

全區經濟工作會議將結構性改革作為2016年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區經濟工作的總體思路和基本遵循,這既是對內蒙古經濟發展新階段的深刻把握,也是對內蒙古未來發展路徑的整體謀劃。我們要結合區情實際深刻理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涵。
擴大有效供給,就是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強調“供給側”,并不是說不要“需求側”,而是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更加強調“有效供給”,更加強調供給的質量,更加強調經濟發展的效益,追求“供需向相匹配”的新經濟結構。
2016年及今后一個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行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宏觀政策要穩,就是強調“供給側”,并不是說不要“需求側”,而是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更加強調“有效供給”,更加強調供給的質量,更加強調經濟發展的效益,追求“供需向相匹配”的新經濟結構。要為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認真落實好中央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的部署要求,實施好減稅降費、降低融資成本、優化信貸結構等政策措施。產業政策要準,就是要準確定位結構性改革方向,加快培育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推進我區產業向中高端邁進。微觀政策要活,從制度和政策入手,鼓勵和支持各種所有制企業創新發展,破除市場壁壘和地方保護,不斷提高有效供給能力,精心做好為企業服務工作,完善市場環境,激發企業活力,挖掘消費者潛力。改革政策要實,就是要加大力度推動改革落地,使改革不斷見到成效,使群眾有更多獲得感。社會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和社會穩定底線,做好失業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工作,著力保障好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當前,我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根本性原因在于結構性問題。因此,以結構調整帶動經濟增長,以經濟增長促進結構調整,是做好2016年和今后一個時期經濟工作的重要思路。圍繞這一思路,要全面落實中央提出的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推動我區結構性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一是下大力氣調整需求結構。長期以來,我區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拉動,消費和出口帶動力較弱,要形成經濟發展穩定而持久的拉動力,必須調整需求結構,繼續抓好投資,穩定消費,拓展外需。一方面要利用當前投資品價格較低的有利時機,圍繞有效需求進行有效投資,建立健全市場化、可持續的投入機制和運營機制,更好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和民間投資的主力軍作用,強化有效投資穩定經濟增長、調整經濟結構。另一方面要發揮好消費的基礎性作用,主動順應消費結構加快升級的趨勢,全面落實鼓勵居民消費的一攬子政策措施,積極培育新型消費,擴大旅游、養老、健康、信息等服務消費。
二是促進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近年來,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綠色、清潔、高端產品的需求日趨旺盛,這與我區“五大基地”的產業定位高度契合。我們必須抓住機遇,研究實施更加精準的產業政策,全力推進我區產業向中高端水平邁進。在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我們還要看到,我區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突出矛盾。要鞏固和發展我區的優勢特色產業,淘汰落后產能和處理“僵尸企業”。通過實施技術改造轉型升級一批,通過推進兼并重組整合壯大一批,通過擴大對外投資轉移發展一批,通過嚴格環保、安全、能耗標準淘汰退出一批,通過完善財政、稅收、金融政策扶持救活一批。同時,多措并舉降低企業成本。工業品價格下降、生產經營成本攀升,是造成企業經營困難的主要原因。從總體上看,企業特別是實體經濟企業稅費負擔比較重,交易、融資、物流、財務等方面成本較高,制約了企業發展和產業升級。因此要在簡政放權、減稅降費、金融扶持、流通體制和電價市場化改革等方面綜合施策,進一步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人工成本、財務成本和稅費負擔,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盈利能力和發展后勁。
三是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要進一步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抓住國家重點推進中西部城鎮化的機遇,加快推進城鎮棚戶區改造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和城鎮經濟,健全完善教育、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城鎮化的發展是加快消化房地產庫存的有效措施,因此,要積極推進戶籍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加快轉移農牧民市民化進程,擴大公租房覆蓋面,打通供需通道,釋放有效需求。同時要積極推進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等一體化發展,增強城鎮對農村牧區的反哺和帶動能力。要進一步加大統籌區域發展力度,促進以呼包鄂為核心的西部地區協同發展,促進東部盟市合作發展,促進發展相對落后地區加快發展。
四是著力做好“三農三牧”工作。加快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穩步提升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強農牧業科技創新和重大技術推廣,加快發展現代農牧業。深入推進新農村新牧區建設,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健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投入長效機制,繼續加大投入力度,保質保量完成“十個全覆蓋”建設任務。同時,加強和創新農村牧區社會化管理,完善基層管理服務體系建設。要穩步提高農牧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拓寬農牧民增收渠道,培育和造就新型農牧民。
“十三五”時期,將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下,堅持“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培育新動能,實現新發展,扎實有效地做好改革工作。
一是加大改革力度。統籌推進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部署的改革任務,抓緊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舉措,大力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等重點領域的改革,深化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的各種體制機制改革,促進城鄉要素資源的優化配置。加快形成有利于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
二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能力不足是制約我區發展的最大瓶頸,要把加強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作為重大戰略任務,深入推進重點創新工程。著力激發各方面的創新潛力,要培育良好的創新環境,落實和完善鼓勵扶持創新的優惠政策,積極構建有利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制度環境。
三是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我區內聯八省,外接俄蒙,具有獨特的開放優勢,要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戰略,以中俄蒙經濟走廊建設為依托,以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沿邊口岸、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為支點,深入推進與俄蒙在各方面的合作,全面提升向北開放水平。同時,要注重完善對外開放布局,進一步擴大同東北亞、歐美國家的經貿往來,深化同港澳臺地區合作交流。同時要不斷深化國內區域合作。
四是推進綠色發展,不斷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是黨中央賦予我們的重大責任。要樹立綠色發展的理念,加快形成綠色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格局。要抓好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推進資源節約和循環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和推動綠色發展。全面加強制度建設和文化培育,在全社會營造愛護生態環境、崇尚生態文明的良好風尚。
五是加強民生保障,增進人民福祉。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我們更要重視民生工作,加強民生保障,在繼續實施各項民生工程、辦好民生實事的同時抓好三個方面的工作:首先是打好扶貧攻堅戰,核心是深入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其次是大力推進創業就業工作,認真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鼓勵和支持以創業帶動就業,加強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扶持;再次是不斷提高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和質量,抓住國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利時機,堅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的方向,加大對社會事業和社會保障的投入力度和改革力度。要加快推進公共服務提供方式創新。更好地促進民生改善,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2016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我們要按照中央部署,結合我區實際,貫徹全區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努力實現“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的良好開局,把祖國北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
(作者:李樹林系內蒙古黨校副校長、教授
沙詠梅系內蒙古黨校經濟學部副教授)
責任編輯:康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