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長勇
?
“三大產業集群”搶抓結構調整新機遇
趙長勇

通遼市開魯縣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和自治區九屆十四次全委會議精神,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積極搶抓經濟結構調整轉型的新機遇,加快發展玉米生物科技、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和新型能源“三大產業集群”。
開魯縣玉米生物科技產業,以延伸產業鏈條、提質增效為主攻方向,堅定不移抓轉型、抓升級、抓科技創新。一是著力提高產品附加值。在原有淀粉、酒精、甘露糖、糠醛等基礎上,重點向酸、糖、醇、膠、藥方向發展,新增變性淀粉、黃原膠、玉米生物制藥、葡萄糖酸鈉等系列高附加值產品。二是進一步促進產業延伸。強力推進黃河龍300噸刺槐豆膠,興魯生物科技3萬噸氨水、5000噸黃豆粉,開封制藥1萬噸強力霉素和慶大霉素以及強力霉素、慶大霉素片劑針劑等重點項目建設,促進企業關聯度更加密切,生存空間更加廣闊,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三是努力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抓住通遼市被國家列入電力自營區試點的機遇,大力引進熱電聯產項目,鼓勵具有一定規模的玉米深加工企業建自備電廠,積極協助企業向上級爭取大用戶直供電政策,堅定不移地做好“電、汽”文章,最大限度地釋放優勢效能,降低企業電、汽成本,解決制約玉米生物科技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打造全國玉米生物科技產業的“成本洼地”。利用兩年時間,全力打造園區“微電網”,使開魯縣成為全國最大玉米生物科技產業基地,淀粉擴能到150萬噸,深加工轉化率達80%以上,產值力爭突破千億元大關,使玉米生物科技產業成為全縣支柱產業。
開魯縣抓住綠色農畜產品深加工產業的屬性與特點,立足資源優勢,在提質、擴量、創品牌上下功夫。一是加強農牧業基地建設,著力打造建設型畜牧業。以肉羊、肉牛產業發展為重點,全力推進通遼力牧150萬只肉羊屠宰加工、10萬只科爾沁肉羊繁育基地、福友2萬頭肉牛養殖屠宰加工、雙興牧業60萬只肉羊加工等項目建設,確保盡早達產達效。加快推進艾博特2000噸紅色素,蒙椒都5萬噸紅干椒、2萬噸辣椒醬及休閑食品等紅干椒系列產品加工項目建設,促進紅干椒產業從出售原料和初級產品向保健品、醫藥中間體等高端方向發展,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產業競爭力。二是推進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化基地示范區建設,建立綠色農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加強農畜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和全程質量監控,確保食品安全,努力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基地。三是大力發展龍頭企業,打造一批區域知名品牌。目前,全縣農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達到38家,在現有“東鄉飄”牌香瓜、“黑龍香”牌葡萄、“巧廚娘”牌紅干椒等品牌基礎上,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創建以紅干椒為主的特色農產品和以科爾沁肉羊為主的開魯縣農畜產品自主品牌,充分發揮品牌效益,增強市場競爭力。年內,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產業實現產值85億元;兩年內,力爭實現產值200億元。
立足我縣風能充裕、光照充足的優勢,全面推進300萬千瓦風電新能源基地建設。在全縣風電并網110萬千瓦基礎上,以華電國際、大唐國際、華能、華創、美澤等風電企業為依托,加大風能、光能開發力度,重點抓好盛達4萬千瓦光伏發電、國華1萬千瓦光伏發電、華電新能源1萬千瓦光伏發電等8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和25萬千瓦風電場建設。做好中機國能年發電47.2億度、920萬噸蒸汽熱電聯產,中節能年處理500萬噸有機廢棄物、2500萬立方米天然氣、5萬噸有機肥等新簽約項目的跟蹤服務。加快500千伏電力輸出通道、220千伏變電站建設,確保年內投入運營,打造清潔能源輸出基地。年內,新型能源產業實現產值103億元;三年內,力爭實現產值300億元。
一是加強物流基地建設。圍繞玉米生物科技產業,積極推進東來火車站以玉米等系列產品為主的物流基地,集通線開魯火車站以玉米倉儲、煤炭、?;窞橹鞯蔫F路物流基地建設進度,提升鐵路物流產業層次。通過大力發展物流業,為企業發展提供可靠原輔材料、產品運輸保障。二是加強市場體系建設。圍繞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產業,進一步完善“東風”紅干椒市場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功能,加強開魯“雨田”牛市和羊市建設;加快推進“東來”10平方公里工貿物流園區、開魯綜合物流園區浙江義烏小商品城、汽貿城、建材家具市場等項目建設進度。加快建立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工程,積極發展電子商務,促進種養基地、流通市場、加工企業良性互動,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三是加強金融服務。完善金融服務體系建設,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和信用專業合作社建設,充分發揮擔保、保險公司的“杠桿”作用,撬動銀行資本,切實解決中小企業和農村牧區融資難問題。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截至目前,為13家民營企業發放融資擔保貸款9400萬元,累計發放非公經濟貸款16.16億元。
一是降低產業轉移成本,打造投資“洼地”。抓住國家支持內蒙古發展和通遼市融入東北一體化發展、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新一輪產業轉移等有利契機,在土地、電價、勞動力等方面向重點企業傾斜,大力營造寬松的政策環境。2015年7月,承辦了中國生物發酵產業協會年會,邀請100多家企業來開魯縣參觀考察,有20幾家企業有意在開魯縣投資,進一步提高了開魯縣的知名度。二是在 “請進來”的基礎上,積極“走出去”招商引資。在環渤海、京津冀魯、江浙滬、中原經濟區等重點招商區域建立10個招商處進行專業招商;縣四大班子領導和部門領導人人抓招商、包項目,人人扛指標、擔責任;縣委、政府主要領導拿出一半以上的時間和精力跑招商、抓項目;縣財政每年列支5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招商引資。2015年以來,通過園區招商、產業和項目招商、資源和市場招商、以商招商等措施,全縣新簽約項目27個,到位資金80億元。目前,正在洽談的項目35個。三是為非公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深入貫徹落實上級鼓勵和支持非公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制定了開魯縣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若干規定,加強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加快“非公經濟陽光服務大廳”建設進度,充分發揮政務服務中心和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職能,簡化規范審批程序,推行“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結,全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作者系通遼市開魯縣委書記 )
責任編輯:劉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