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劉秉承
?
走進隆盛莊
本刊記者?劉秉承

由豐鎮出發,沿公路向東北40多里,一座明代夯土烽火臺靜靜矗立在道路東側,登高西望,著名的隆盛莊盡收眼底。夾鎮而過的兩條河靜靜向北淌著,這里的人們管它叫“倒流河”:一般的河水總是由西向東或由北向南流淌,但這條河流卻由南向北,奔向它最終的目的地——黃旗海。在那段不平凡的歲月,前人趕著車馬,與倒流河平行,往返奔波在草原絲路上,至今仍留存著深深的印記……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清朝令殺虎口外歸化城土默特蒙古地區實行屯田,設各類官莊招民墾種后,歷史上轟轟烈烈的“走西口”正式拉開序幕。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隨著移民墾荒,隆盛莊取“興隆昌盛”之意正式設莊。由于南接內地,北依草原,憑借晉蒙、冀蒙兩大商道交匯這一得天獨厚的交通樞紐優勢,隆盛莊的商業得以迅速發展,成為草原絲路上的商業重鎮。以茶葉為主的內地貨物和從漠北販回的牛馬羊駝、皮毛藥材均在此處中轉或再次出售。
據史料記載,至光緒年間,隆盛莊已基本成為一個繁華集鎮,商家字號盈街,八大行領先,六大街縱橫,四合院密集成網。當時南街到北街有近2里之長的鋪面,鱗次櫛比,全是商號門市,各地商賈和手工業者云集隆盛莊,形成了百業興旺、興隆昌盛的繁榮景象。如今,在隆盛莊大北街,人們還能看到100多年前供車馬落腳住宿的丁四車馬大店,建筑的磚雕、木雕至今仍保存完好。
晉商的富裕,即使在今天也聞名于耳。在各地安家落戶的晉商由于常去京城做生意,不知不覺中將北京四合院的建筑形式復制到了各地。在當時,沒有一定的錢款蓋不了這樣的房子。
蘆家大院是隆盛莊內一處有名的四合院建筑,距今已有100多年歷史,房屋大量使用磚雕、木雕,至今保存較完整。正房采取“一明兩暗”構型,明房有廊,列四根柱子,低矮的馬頭墻聳立在山墻兩側,在廂房的陪襯下,整個院子顯得錯落有致。置身于這座青磚灰瓦的建筑,恍若隔世的感覺油然而生。
不過,晉商的錢在為后人留下古建筑遺產的同時,也為隆盛莊的發展埋下了一處敗筆。在平綏鐵路(今京包鐵路)修建的時候,本打算經隆盛莊進集寧,當時的人們由于思想守舊,怕鐵路破壞了隆盛莊的風水,集資出錢讓鐵路繞道而行。晉商白花花的銀錢花出去自然是有效果的,鐵路終究沒有進隆盛莊。
當時的人們大概在暗地慶幸:終于保住了隆盛莊的風水,子子孫孫可以在這里繼世發財。但戲劇性的是,隨著鐵路的開通,隆盛莊并未一如既往輝煌下去,而是步入了衰敗的道路。本來具有開拓精神的晉商,在鐵路這個新事物面前卻裹足不前,未拿出本有的膽識,著實令人感慨。
走進隆盛莊,“十個全覆蓋”的成果讓這里煥然一新,服飾打扮也與城市里的人相差不大。但人們置辦年貨,還是愛光顧藏在深巷中的老字號“上三元”干貨;二月二要熱熱鬧鬧辦一出這里獨有的“四角龍舞”;六月廿四,還會扶老攜幼,自發地去廟會地點舉辦祈雨活動。在這樣一座普普通通的塞外小鎮上,竟有著三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著實讓人眷戀不已。
人民在創造新的歷史的同時,也承擔著傳承優秀文化的重任。屋子可以從過去的土坯房換成今天的高樓大廈,家具可以隨著時代變遷追趕著時尚潮流,可埋藏在心中那鄉土文化的根,卻是任何歷史車輪都碾壓不垮的青青野草。正如一位早已搬入豐鎮市內的隆盛莊人所說,到上三元買干貨,“圖的就是這個味兒”。
2012年,國家住建部、文化部、財政部將隆盛莊鎮隆盛莊村列為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4年,國家住建部、文物局將隆盛莊鎮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責任編輯:田旭東

烏蘭察布市委書記王學豐在交通運輸信息指揮中心調研

烏蘭察布市交通局局長翟辰文調研交通工作
(上接封二)其中,國道優良路率達74.52%,省道優良路率達65.13%,縣鄉道路優良路率達52.7%。
能力建設取得重大突破
交通運輸信息指揮中心建成交付使用,整合系統內分散的信息資源,實現業務的統一部署和基礎設施資源的初步共享。基本建成全市交通綜合信息網,提高了指揮調度和應急處置能力,交通運輸信息化工作進入全區先進行列。市公路勘察設計院下設的公路工程監理服務中心通過公路工程監理資質審查,獲得交通運輸部公路工程監理甲級資質。市金橋公路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施工資質晉升為公路工程施工總承包一級和公路路面工程專業承包一級資質。2014年初,市交通運輸技工學校正式更名掛牌遷入新校區,申報并建設重載及特種車輛實訓基地,現已全部正常運營。
交通改革創新穩步推進
為推進全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提高國有資產的資金效應和資本效應,搭建新型交通投資、融資、建設、運營管理平臺,推進交通建設投資主體、投資方式、投資渠道多元化,組建成立了烏蘭察布市交通運輸資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城鄉客運一體化及出租車公司化改革加快,涼城縣作為開展城鄉公交客運一體化改造試點地區,運營良好。集寧地區組建出租車公司7家,加大監管力度,提高了出租車服務水平和文明程度。
“十二五”時期,全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巨大成就,道路運輸、公路建設、水上交通等方面的各項質量安全指標均得到有效控制,沒有發生大的質量安全事故。


南繞城平地泉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