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藝芹
(廣州工程技術職業學院 外語與商貿系,廣東 廣州510075)
?
句子意義研究的若干問題
胡藝芹
(廣州工程技術職業學院 外語與商貿系,廣東 廣州510075)
[摘要]句子意義是句子語義學研究的重要內容。本文就與組合意義、非組合意義、語義角色、語法關系等與句子意義有關的幾個方面提出了幾個問題:句子意義是否像詞語意義那樣是組合的?語言中有多少語義角色?從語義角色的視角如何對動詞分類?語義角色與語法關系有何異同?語義角色在釋義中有什么作用?筆者就這些問題發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期使對句子意義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系統。
[關鍵詞]句子意義;組合意義;非組合意義;語義角色;語法關系;釋義
句子意義是當今國內外語義學,尤其是句子語義學研究的熱點問題。Leech提出了述謂分析法來分析句子的意義。[1]Lyons則分析了有意義的句子和無意義的句子、句義和命題內容、句義的形式化,從實證主義和真值條件理論來解釋句義與命題的關系,并闡述了句義形式化的卡茨-福特理論和蒙塔古理論。[2]Hudson討論了句子意義中的組合意義與非組合意義、語義角色、語法關系等,但比較籠統。[3]
賈彥德詳細論述了句義的結構、類型、形成及表現、分析的依據和程序,句義內義位的搭配,句義間的關系。[4]郭聿楷考慮到語言層面的句子和言語層面的句子的內在聯系,把句子意義的層次結構分為兩大部分:抽象意義和交際意義。[5]彭玉海則把語句的意義結構體分析為三個層次:客觀性意義、語用和言語主體,語義知識和語義操作的有機統一構成了語句的意義整體。[6]他們的研究結合了語言和言語、靜態和動態,揭示了句子意義的多層級性,闡述了句子的間接意義產生的機制。陸儉明認為某個詞類序列能形成什么樣的句法結構,將會具體表示什么樣的意思,主要取決于具體詞語的意思,即具體詞語所代表的概念及其彼此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7]何英玉從多方面、多角度回顧和綜述了1978年以來我國外語界學者在句子語義學研究中取得的成就,指出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8]司聯合認為句子意義是構成該句子的詞語的詞匯意義和該句子的結構意義的復合函數。[9]本文擬就句子意義的研究中涉及的組合意義、語義角色、語法關系、釋義等提出一些有共性的問題,并發表自己的看法,以期對句子意義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系統。
一、句子意義是否像詞語意義那樣是組合的?
關于組合原理,最有名的要數弗雷格組合原理,它是由德國學者Gottlob Frege提出的,認為一個表達式(詞語,短語或者句子)的意義是其組成部分的意義和這些部分組合的方式的函數,或者說組合意義源于短語中詞素和詞語意義的相加,進一步地,源于短語意義的相加,即:S = (P1= W1 + W2 + W3) + (P2= W4 +W5 + W6) + (Pn = Wm + ... + Wn )。比如,S = [[boys + [in [the swimming pool]] + [by [the hotel]]]]+[are discussing [about [their swimming skills]]+ [in [a happy manner]] + [with [their friends]]]]。在該句子中,the hotel 是名詞短語,以hotel為中心詞;by the hotel是介詞短語,以by 為中心詞;the swimming pool by the hotel是名詞短語,以swimming pool為中心詞;in the swimming pool by the hotel是介詞短語,以in為中心詞;boys是復數名詞由名詞boy加復數后綴-s構成;boys in the swimming pool by the hotel是名詞短語,以boys為中心詞,作句子的主語;their swimming skills 是名詞短語,以skills為中心詞;about their swimming skills 是介詞短語,以about為中心詞;are discussing是動詞的進行體由助動詞be加動詞的現在分詞構成;are discussing about their swimming skills 是動詞短語,以discuss為中心詞;a happy manner是名詞短語,以manner為中心詞;in a happy manner是介詞短語,以in為中心詞;their friends是名詞短語,以friends為中心詞;with their friends是介詞短語,以with為中心詞;are discussing about their swimming skills in a happy manner with their friends是動詞短語,以動詞discuss為中心詞,作句子的謂語;名詞短語boys in the swimming pool by the hotel和動詞短語are discussing about their swimming skills in a happy manner with their friends組成句子。我們使用平行處理(parallel processing)方法來同時處理不同的成分,如對上文的in the swimming pool, by the hotel, about their swimming skills in a happy manner, with their friends這些介詞短語, 盡管該句子是有層次的,但是我們的大腦就是線性地處理句子的,即把成分的意義一個接一個地加起來。
組合原理廣泛存在于語言學中,可以看作是義素分析的反向運用,因為義素分析可以把一個詞語分解為一些義素。而不同的義素組合成詞語實際上就是組合原理的應用。比如,man可以分解為[+MALE], [+ADULT], [+HUMAN]。反過來,義素可以組合成一個詞語,比如[+MALE], [+ADULT], [+HUMAN]可以組合成man,如果改變其中的一個義素特征,我們可以得到不同的詞語,比如[-MALE],那就構成woman;把[+ADULT]改為[-ADULT],就構成boy;把[+HUMAN]改成[-HUMAN],就構成animal。這三個詞都是man的反義詞,當然它們的等級不一樣:animal處于最廣泛的等級,woman體現在“性別”層級,而boy位于“年齡”層級上。如果同時改變其中的兩個義素特征,比如[-MALE] 和[-ADULT],可以構成girl,而girl不是man的反義詞。
組合性可以分為線性組合性和非線性組合性。在線性組合中,每個短語與其前后的短語結合形成高一級的成分。線性組合性不是構成句子的唯一方式,否則我們很容易得出運算法則來計算出句子的意義。可以使用一階謂詞微積分來表征,也可以認為詞匯意義和結構意義是無歧義的,但事實并非如此。并非所有的意義都是組合的,并非所有的組合意義都是線性的。有時句子的成分是非連續的,即被詞語或其它短語分開的,就是我們所說的非連續成分。在英語中,非連續成分的兩個有名的例子是外置(extraposition)和wh-前置(wh-fronting)。外置就是一個從句與它修飾的主語名詞短語分開并出現在句尾的那類非連續成分,例如a girl is in the conference room who wants to engage with you,這里的從句[who wants to engage with you]顯然不是關于它緊跟的the conference room的,而是修飾a girl的,是定語從句,與a girl共同組成主語從句a girl who wants to engage with you,其核心詞是girl;但是a girl和 who wants to engage with you被句中其它詞語分開,即動詞短語is in the conference room。總之,定語從句[who wants to engage with you]被外置到與其修飾的成分(a girl)分開的地方。英語中的wh-詞語指who、 when、 what、 how、 where等,即使根據組合意義它們是動詞短語的一部分時也在問句中典型地被置于句首,通過前置被主語和助動詞與動詞分開,例如When are you going? What do they want? 我們可以比較線性的Who told you that?和非線性的 Who did you tell that?
非組合意義(noncompositional meaning)不能構建為其組成部分的意義的總和。這存在于習語(idioms)中,因為習語的意義是從隱喻和其它類型的語義延伸派生出來的,比如to get up on the wrong side of the bed 是動詞短語,其結構是VP[VgetPARupPP[PonNP[DettheAdjwrongNsidePP[PofNP[DettheNbed]]]。該習語的意義是“心情不佳”,與to get up on the wrong side of the bed的組合意義好像沒有多少關系。其它習語如a snake in the grass, kick the bucket的意義也都不能從其組成部分的意義的組合中推斷來。習語在詞庫中的儲存像其它詞匯項目一樣,不能分解開來,例如上面的a snake in the grass是an enemy的意思,kick the bucket是die的意思。
綜上所述,在分析句子意義時,如果遇到習語,就不能使用組合方法來構建其意義,而需要從詞庫中牢記其意義。如果遇到外置和Wh-前置之類的非連續成分,就只能使用非線性組合;而大部分情況可以采用線性組合。
二、語言中有多少語義角色?
語義角色(semantic roles),又稱語義格(semantic cases)或題元角色(thematic roles),是用邏輯術語表征句子意義的一種方法。語義角色是根據名詞和名詞短語與動詞的關系指派給它們的。據說所有的語言都存在語義角色,在對語言的形式處理和功能處理中都使用語義角色。我們至少可以區分10種語義格,它們是:施事(Agent),表示行為者或行動者;受事(Patient),表示受施事或原因影響的實體;處所(Location),表示行為或事件的位置;工具(Instrument),表示行為中施事所用的實體;時間(Time),表示行為或事件的時間;接受者(Recipient),表示施事的行為的結果的接受者;體驗者(Experiencer),表示刺激的感知者;刺激(Stimulus),表示體驗者感知或經歷的實體;原因(Cause),表示非施事的理由或動機等,它們是無意志的、無意圖的;目標(Goal),表示目標位置,也稱“意圖”(purpose)或“結尾”(finality)。
例如:Farmers (Ag) raise crops(Pa) for cityfolk(Re).
Rain(St) pleases the farmers(Ex) but too much rain(Ca) harms the crops(Pa).
In the summer(Ti), the farmers (Ag) use trucks (Ins) to bring crops (Pa)from the fields(Lo).
The farmers (Ag) may send their crops (Pa) to market (Go) through cooperatives(Ins).
The crops (Pa)are sent by train and truck(Ins) to distribution centres(Go) in large cities and towns(Lo).
Market value (Ca)determines which crops(Pa) farmers (Ag)will plant the next spring(Ti).
我們可以看出,動詞的語義屬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其補足成分的語義角色。同一個名詞或名詞短語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語義角色。例如:
The worker (Ag) listened to the wind whistle.
The worker (Exp) heard the wind whistle.
The worker (Ag) watched the wind whistle.
The worker (Exp) saw the wind whistle.
動詞see 和hear 具有非意愿性,因此其主語是經驗體,而不是施事。這可以作為動詞句法/語義分類的基礎。
賈彥德認為,句義有謂詞、項、描述成分和連接成分,其中謂詞最重要,分為零目、單目、雙目和三目。[4]我們認為謂詞大致相當于無主句中的動詞、不及物動詞、單賓及物動詞和雙賓及物動詞。項是句義中表對象的成分,對應于語法中的名詞和人稱代詞,它有不同的語義類型即語義格。賈彥德分析了基本格(包含主體格、客體格、與格)、一般格(包含環境格、憑借格、根由格、修飾格),三類基本格有9種,四類一般格有13種,共計22種。描述成分對應修飾語與補語,分為項的修飾成分、謂詞的修飾成分、謂詞的補充成分。連接成分表示關系,如因果、假設、讓步、條件、并列、選擇、遞進、轉折等。我們認為有些語義格是很典型的,但是有些比較模糊。語義格的使用打開了從意義層次研究句子的一扇窗戶,增加了研究句子的意義的一個平面。但是賈彥德的有些格借用語法術語,如“與格”,我們認為不如直接用“給與格”。一種語言里到底有多少語義格,沒有人能夠講清楚,不像語法格那樣有一致的看法,這使得 C. Fillmore 最終不得不放棄他的“格語法”。
三、從語義角色的視角如何對動詞分類?
動詞在句子中有至關重要的主語,許多學者認為它是句子的核心。動詞的類別決定句子的類別。在句法上,動詞可以分為系動詞、不及物動詞、單賓及物動詞、雙賓及物動詞、復合動詞等不同的類別,由此產生不同的句子的句法類別。動詞詞匯本身具有意義,但不局限于此,動詞的意義還部分存在于作為其補充成分并與之在句中同現的名詞的語義角色中。關于上述常見的10種語義角色,我們還可以加上來源(Source)。在一個句子中,這些語義角色不可能同現。有些是必不可少的,而有些是可選的。一般說來,施事和受事不可少,帶有施事和受事的動詞大致相當于單賓及物動詞,與SVO結構有些對應關系。有些動詞只帶施事不帶受事,它們大致相當于不及物動詞,與SV結構有些對應關系。有些動詞除了帶施事和受事,還帶接受者,它們大致相當于雙賓及物動詞,與SVOO結構有些對應關系。有些動詞帶施事和目標,其句法結構仍然是SV結構,但是加上了表示目標的介詞短語。有些動詞帶接受者和受事,其句法結構仍然是SVO,但是接受者成為形式上的主語,有被動之意。
根據動詞所需要的語義角色,我們可以把英語的動詞分為如下5類,探討其表達形式和深層格框。動詞的深層格框是放在[ ]中,+號表示所列舉的語義格都在同一個句子中出現,____則表示格框內有一個動詞(短語),這些語義格之間不用任何連接符號。
(1)帶施事和受事的動詞,如open, eat, fill等,其表達形式是 S(Ag) V O(Pa),例如Mom(Ag) opened a box of cornflakes(Pa)。其深層格框是[+__Ag Pa]。
(2)只帶施事不帶受事的動詞,如resign, smile, wake up等,其表達形式是S(Ag) V,例如Nixon (Ag) resigned。其深層格框是[+__Ag]。
(3)帶施事,受事和接受者的動詞,如give, award, send等,其表達形式是S(Ag) V O(Pa)<-> O(Rec) ,例如She(Ag) gave money(Pa) to the United Fund(Rec)。其深層格框是[+__Ag Pa Rec]。
(4)帶施事和目標的動詞,如walk, go, travel等,其表達形式是S(Ag)V A(Go) ,例如They (Ag)went into the bar(Go)。其深層格框是[+__Ag Go]。
(5)帶接受者(非施事)和受事的動詞,如win, get, receive等,其表達形式是S(Rec)V O(Pa),例如Five people (Rec)won a magazine subscription(Pa)。其深層格框是[+__Rec Pa]。
許多學者把以語義角色為基礎對句法和語義的深入研究作為目標。
四、語義角色與語法關系有何異同?
語法關系包括主語、賓語、介詞賓語,與語義角色不同,這些是形式的或者語法的關系,以句子結構而不是以名詞和動詞的意義為基礎。在英語中,施事通常是主語,受事是典型的賓語,其它語義角色則表示為介詞的賓語:如接受者作為for或者to的賓語,工具作為with的賓語,處所作為on、 at、 near、 beside等的賓語。
1.相同之處
語法關系與語義角色都與動詞保持著關系,它們之間有很強的對應關系,因此有時候我們從意義上而不是形式上研究語法關系,例如主語是動作的執行者,但這是錯誤的,因為意義成分(或者語義成分)與形式成分之間不存在一一對應的關系。
2.不同之處
語法關系與語義角色在三個方面有所差異:形式本質或者結構本質;在釋義中的恒定不變性;在語言中的表達方式。
關于形式本質,語法關系反映句子成分之間的形式關系,而語義角色反映句子成分之間的意義關系。
關于釋義中語義角色的恒定性,我們知道盡管成分的語法關系在釋義中有所變化,但是在不同的形式中意義保持恒定。例如:
Dogs eat meat <-> Meat is eaten by dogs.
S(Ag)O(Pa)S(Pa)(Ag)
關于語法關系的形式表達,語法分析有某些規則,而語義角色不是這樣,比如上文的dogs和meat在形式上不同。在英語中,作為語法關系的主語具有如下屬性:一般位于動詞之前,當主語是第三人稱單數時,現在時的動詞有特殊后綴-s;可以被主格代詞取代,在一般疑問句中助動詞一般位于主語之前,在特殊疑問句中附加疑問句包括帶人的代詞和主語的數[3]。在英語中作為語法關系的賓語具有如下屬性:無論是在陳述句或者一般疑問句中,一般位于動詞之后;可以被賓格代詞取代;在有形式主語there的陳述句中,根據意念一致的原則,其單復數與動詞的一致。語言不同,表示主語和賓語的方式也不同。比如,日語的主語后面用主格助詞ga,賓語后面用賓格助詞o。在拉丁語中,名詞有6個格,用后綴表示,表示主語用主格,表示賓語用賓格等。
五、語義角色在釋義中有什么作用?
如上所述,語義角色在釋義中具有恒定不變性,而語法關系有所變化。對于含有根據與其聯系的名詞或名詞短語的語義角色劃分的某些類型的動詞的句子,可以有規律地釋義,其中語義角色仍恒定不變,但是語法關系則可能要發生變化。
1.帶原因/施事和受事的動詞
這種類型的動詞就是所謂的及物動詞,原因或者施事是主語,而受事是賓語。帶這類動詞的主動句可以釋義為被動句,受事變成主語,而施事變為介詞by的賓語。比如Dogs eat meat可以釋義為Meat is eaten by dogs。
2.狀態變化的動詞
其受事經歷狀態變化的動詞可能以受事為主動動詞的主語,而施事不表達出來,但是需要出現方式副詞,如easily, quickly等。比如 These boxes light easily可以釋義為Someone lights these boxes easily。對于帶有不明顯地涉及受事的動詞,這種用法有例外,例如This magazine reads easily。這些句子形式上是主動的,但表達被動的意義,我們可以稱之為擬主動句(pseudo-active sentences)。
3.帶有施事,受事和接受者的動詞
這些動詞以受事作為直接賓語,以接受者作為to的賓語,或者說間接賓語抑或收益賓語,或者不使用to,把受事和接受者作為雙賓語。在釋義時可以把帶to的形式變為雙賓語,也可以使用被動結構。例如,He hasn’t sent the book to her可以釋義為He hasn’t sent her the book或者She hasn't been sent the book (by him)。
4.帶有來源和目標的動詞
來源也屬于語義角色。如果來源是主語,那么目標就是into的賓語。如果目標是主語,則來源是from的賓語。例如Little boys grow into men可以釋義為Men grow from little boys。目標看起來像接受者,但是不容許這樣的釋義:*I sent my little sister to the store;* I sent the store my little sister。
5.帶有施事與受事為一體的動詞
這些動詞以施事為主語,而同樣的名詞短語施事可以可選地表達為賓格反身代詞。例如Smith shaved可以釋義為Smith shaved himself。這大致相當于希臘語中的中動語態,指的是該句子所進行的動作涉及他本人,或者這個動作是為他本人而進行的。中動語態被一些語法學家用來表示英語中像I am getting shaved這樣的結構,其意義是I am shaving或者I am being shaved。
六、結語
除了上文句子意義研究中涉及的組合意義、語義角色、語法關系、釋義等有關問題以外,當然還存在其它的問題,但通過對有關問題的這些分析,我們希望有助于對句子意義進行更加深入和系統的研究。
[參考文獻]
[1]Leech Geoffrey. Semantics[M].2nd ed. London: Penguin Books Ltd, 1983:123-134.
[2]Lyons, John. Linguistic Semantics: An Introduction[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131-233.
[3]Hudson Grover. Essential Introductory Linguistics[M].Beijing: Beijing University Press, 2005:272-285.
[4]賈彥德.漢語語義學[M].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9:214-289.
[5]郭聿楷.俄語句子的間接意義[J].中國俄語教學,1996(2).
[6]彭玉海.談語句意思結構體[J].中國俄語教學,1997(2).
[7]陸儉明.詞的具體意義對句子意思理解的影響[J].漢語學習,2004(2).
[8]何英玉.我國外語界句子語義研究綜述[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2).
[9]司聯合.句子語義學[M].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
Studies on Several Questions of Sentence Meaning
HU Yi-q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epartment, Gu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75, China)
Abstract:Sentence mea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sentence semantics. We put forward several questions about sentence meaning: Is sentence meaning compositional like lexical meaning? How many semantic roles are there in a language? How to classify verbs according to semantic roles? What a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mantic roles and syntactic relations? What is the role of semantic roles in paraphrases? Then we express our opinions about these questions, hoping to make the study of sentence meaning deeper and more systematic.
Key words:sentence meaning; compositional meaning; non-compositional meaning; semantic roles; syntactic relations; paraphrase
[作者簡介]胡藝芹(1981- ),女,講師,碩士,從事語言學及英語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H0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7602(2016)01-0101-05
[收稿日期]2015-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