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稻白葉枯病的防治
水稻白葉枯病是水稻重要的病害之一。除新疆外,全國稻區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生,特別隨著雜交稻的推廣種植,此病危害更加嚴重。水稻發病時,一般減產10%~30%,嚴重的可減產50%。
1.1普通型。白葉枯病的典型癥狀,從葉尖最后發展為灰白色枯死。濕度高時,病葉上產生蜜黃色魚籽狀菌膿。
1.2急性型。在環境條件適宜或易感品種上發病時,葉片產生暗綠色病斑,幾天內可使全葉成青灰色或灰綠色,像開水燙傷狀,隨即縱折干枯,病部也產生蜜黃色魚籽狀菌膿。
1.3凋萎型。多在秧田后期到拔節期發生。病株在心葉或心葉以下1~2葉失水萎蔫,似螟害引起的枯心苗。剝開枯心可見葉片正面有黃色菌膿。
1.4黃葉型。病株新出葉片均勻褪綠或呈黃綠色寬條斑,病株生長受到抑制。目前這種癥狀僅在廣東發現。
病原菌主要在病谷、病草和雜草上越冬。新病區的初侵染源主要來自于帶病種子,老病區主要來源于病草和病種。播種帶菌種子后,病菌先侵染芽鞘,再侵染真葉成為帶菌苗。病草和雜草上的越冬菌與秧苗接觸時,可通過傷口和水孔侵入,引起秧苗發病。發病后在病葉上長出的菌膿,可借風雨和流水傳播,進行再侵染,引起病害流行。稻田長期積水、氮肥過多、生長過旺、高溫高濕、土壤酸性都利于病害發生。水稻在幼穗分化期和孕穗期易發病。
以選用抗病品種為基礎,在減少菌源的前提下,狠抓肥水管理,輔以藥劑防治,重點抓好秧田期水分管理和藥劑防治。
3.1種子處理。播種前用50倍液的福爾馬林浸種洗凈后再催芽。也可選用浸種靈乳油兌水浸種后再催芽。
3.2農業防治。加強種子檢疫,嚴禁病區進種留種,根據當地種植情況選用抗病品種。清除病田稻草殘渣,病稻草不直接還田,防止病源菌傳入秧田和本田。合理密植,加強肥水管理,防止串灌和長期深水灌溉,適時曬田,氮、磷、鉀配合施用,防止過多偏施氮肥。
3.3化學防治。在水稻幼穗分化期和孕穗期加強藥劑防治,每隔7~10 d 1次,連噴2~3次。藥劑可選用70%葉枯凈膠懸劑、10%氯霉素或20%農用連霉素可濕性粉劑等。
674205云南省麗江市永勝縣濤源鎮
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雷樹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