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季保育豬支原體肺炎的預防診斷和治療
豬支原體肺炎,又稱豬地方流行性肺炎,俗稱喘氣病,是由豬肺炎支原體引起的一種慢性呼吸道傳染病。保育豬生長速度較快,斷奶后對新環境適應性較差,應激性強。春季北方多風,晝夜溫差大,而保育室相對封閉,使得春季在保育階段的仔豬支原體肺炎的易感性增強。
豬肺炎衣原體屬支原體科,革蘭氏染色呈陰性,對自然環境抵抗力不強,圈舍、用具上的支原體,一般在2~3 d即可失活。對青霉素、鏈霉素和磺胺類藥物不敏感,對壯觀霉素、土霉素、卡那霉素、泰樂菌素、林可霉素等敏感。常用的消毒劑均能達到消毒目的。
2.1流行病學診斷。不同年齡、性別和品種的豬均能感染,但哺乳仔豬和斷奶仔豬易感性最高,發病率和病死率高,懷孕后期和哺乳期的母豬,易感性次之。支原體肺炎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在寒冷、多雨、潮濕、通風不良或氣候驟變時較為多見。病豬和帶菌豬是該病的傳染源,病豬與健康豬直接接觸或通過飛沫經呼吸道感染。
2.2臨床診斷
2.2.1急性型。主要見于新感染的豬群。病豬精神不振,呼吸困難,呼吸次數劇增,每分鐘達60~120次,嚴重的張口呼吸,呈明顯腹式呼吸。咳嗽次數少而低沉,有時也會發生痙攣性陣咳。體溫一般正常,有繼發感染則體溫升高。食欲大減或廢絕,日漸消瘦,病程可達1 ~2周,病死率較高。
2.2.2慢性型。多由急性轉變而來,也有部分豬只一開始就表現慢性型癥狀。長期咳嗽,劇烈運動時最明顯,嚴重的可發生痙攣性咳嗽。常出現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呼吸次數增加和腹式呼吸。以上癥狀時而明顯,時而緩和,病程較長,可拖至2~3個月,有的在半年以上,病豬身體消弱,生長發育停滯,病程和預后因飼喂因素和衛生條件的不同相差很大。
2.2.3隱性型。可由急性或慢性轉變而來,有的保育豬在較好的飼養管理條件下,感染肺炎支原體后不表現明顯的癥狀,但用X線檢查或剖檢時可見肺炎病變。生長發育一般不受影響。只要加強飼養管理,一般會康復,恢復正常,否則,可能轉化為急性型或慢性型的臨床癥狀,甚至引起死亡。飼養管理人員在豬群休息時,要多注意觀察豬群的呼吸深度、次數及呼吸方式,也可在夜間到豬舍觀察豬只有無咳嗽、打噴嚏的癥狀(注意動作要輕,以免引起豬只炸群),做到及早發現。
2.3病理診斷。主要病變常見于肺、肺門淋巴結和縱膈淋巴結。急性型可在肺部有不同程度的水腫和氣腫。在心葉、尖葉、中間葉及部分病例的隔葉前緣出現融合性支氣管肺炎,以心葉最為顯著,尖葉和中間葉次之。隨病程長短的不同,呈現“肉樣性”和“蝦肉樣性”病變。肺門淋巴結和膈淋巴結顯著腫大,有時邊緣輕度充血。
該病在診斷時,注意與豬的其他呼吸道疾病做好鑒別診斷,如流行性感冒、豬肺疫、傳染性胸膜肺炎、肺絲蟲等。
可采用弱毒苗和滅活苗進行免疫,但預防和消滅豬肺炎衣原體主要在于做好預防管理工作,采取綜合性的防治措施做好疾病預防。在發病的豬場,對于發病母豬分娩的仔豬,采取人工哺乳或健康母豬帶仔豬的方法培育健康仔豬;做好仔豬群體的隔離,防止竄出欄外,發生混群。將保育豬與育肥豬、架子豬分舍飼養,防止從其他豬群感染豬肺炎衣原體;對于已經發病或可疑發病的仔豬,及時隔離飼養,進行藥物治療,待完全康復后再放回原豬舍內。對于集體發病的豬群,進行群防群控,做好群體性給藥,加強豬舍消毒。對于未發病的豬場,應該堅持自繁自養,盡量不引進外來豬只;如果必須引進外來生豬,要嚴格做好外來豬只的檢疫和隔離,確認引進豬只健康后,再轉入豬舍或混群飼養,杜絕引入患病豬只。采取人工授精,減少母豬從種公豬感染的機會;采取保育豬的全進全出,保育豬轉出后,對保育豬舍做好徹底消毒,2~3 d后再轉進斷奶仔豬。
4.1泰樂菌素按每千克體重4~9 mg,肌肉注射,1 d 2次。
4.2支原凈(泰妙菌素)按每千克體重20 mg,摻入飼料拌勻飼喂。
4.3用長效土霉素油劑按每頭5~10 ml,頸部肌肉注射。
4.4鹽酸林可霉素按每千克體重50 mg肌肉注射,1 d 1次。
藥物治療天數,視病情而定,一般為3~5 d。對于體弱、治療時間較長但病情仍不見好轉的保育豬,要及時淘汰。
加強豬的飼養管理,為保育豬提供營養均衡的全價優質飼料,經常性的檢查飲水管是否通暢,保證保育豬有充足的飲水。做好日常消毒工作,進出豬場的車輛和人員要嚴格消毒,定期對豬舍、用具和豬場內的道路進行消毒,對豬舍進行帶豬消毒和轉群空舍徹底消毒。豬群集體發病時,要進行應急消毒,適當增加消毒次數,病死豬做好無害化處理。保持豬舍、豬欄的清潔干凈,春季多風、晝夜溫差大,注意豬舍的通風保溫,白天溫度升高后,打開門窗適時通風,改善保育舍內空氣質量。傍晚氣溫下降后,及時關閉門窗。尤其要注意靠近通風窗口的保育豬,避免因受風、受寒導致豬只抵抗力下降,引起發病。對于患病豬只,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以免引起群體性發病。
054800河北省清河縣農業局焦丁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