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長野市為例論日本垃圾分類處理
摘要:本文以日本長野市為例,簡要介紹日本垃圾分類及丟棄方法,并探討個中緣由,以期為推進中國垃圾分類進程提供參考。
關鍵詞:長野市;垃圾分類;環境保護
日本是世界貿易大國,但由于資源匱乏,自給率低,極度依賴進口。強烈的危機意識促使歷任政府以戰略的眼光看待資源短缺問題,自1980年起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資源政策和措施,如今已成為世界上垃圾分類回收做得最好的國家之一。目前,日本人均垃圾生產量僅為410 kg/年,為世界最低。本文以首府——長野市為例探討日本垃圾分類及丟棄的具體方法,以點帶面,闡述日本垃圾分類的制度和規范,為中國垃圾分類的進一步實施提供借鑒。
日本政府建立了一套合理的垃圾分類回收系統,雖說垃圾分類有地區差異,但大致可分為4大類型: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資源垃圾及大型垃圾。可燃垃圾即可以焚燒的垃圾,主要包括廚房等產生的生活垃圾、紙張、木屑和衣類等。不可燃垃圾指的是不能或不宜焚燒的垃圾,主要包括金屬類、玻璃類、陶瓷、小型家電產品、塑料、橡膠產品等。資源垃圾包括空瓶、空罐、紙盒、報紙等。空罐指飲料、調料、日用品等體積小于一斗罐的金屬制空罐;空瓶指飲料、調料、日用品等體積小于1 L的玻璃制空瓶。大型垃圾包括家庭廢棄的垃圾,大小超過1 m×50 cm×50 cm的家具、寢具、電器產品(空調機、電視機、冰箱及洗衣機除外)、自行車等。此類垃圾1個月收1次,一個家庭一次限于5件以內。
以長野市為例,為保證垃圾分類回收系統的完善,市政府下設環境科,專門負責管理各社區居民的垃圾回收問題。每年12月,長野市的居民都會收到一張來年的特殊日歷——“長野市家庭用資源物·垃圾收集日歷”。每月的日期都由黃色、綠色、紅色和藍色來標注。在日歷的下方注有說明:每一種顏色代表哪一天可以扔何種垃圾,如黃色代表塑料制品垃圾,紅色代表不可燃垃圾,綠色代表可燃垃圾,藍色代表罐、瓶、紙等垃圾。日歷上還配有各種垃圾的插畫,告訴居民各類不同的垃圾都具體包括哪些,使人一目了然。居民需要在垃圾清運當天早晨8:00以前,把不同垃圾裝到相應顏色的垃圾袋中。例如,長野市常用的垃圾袋有三種,綠色垃圾袋用來盛放可燃垃圾,黃色垃圾袋用來盛放干凈的塑料制品垃圾,紅色的盛放不可燃垃圾,正好與垃圾收集日歷的不同垃圾的對應的顏色相一致,這些垃圾袋需要在超市或者便利店購買,每個垃圾袋的費用除成本費外還包括處理垃圾所需的費用。扎好口后堆放到指定地點,不能錯過時間,否則就有可能需要等下周。對于牛奶盒需要按照盒上標識的展開方法展開,洗凈晾干后打成捆,廢棄的報紙和書刊也要疊放整齊并打捆后作為紙資源丟棄,否則將無法扔掉。
當然具體實施起來還要精細很多,日本人卻樂此不疲。有水分的可燃垃圾要控干水分,鋒利的物品如玻璃碎片要用紙包好,用過的噴霧罐要扎一個孔以防爆炸。喝完一瓶可樂后會洗凈并晾干飲料瓶,將其放入專門的塑料瓶回收箱,并將揭下的外面的塑料商標包裝扔到專門回收塑料制品的垃圾袋中,而瓶蓋則屬于不可燃垃圾。再如,日本人在超市購買了白色飯盒盛裝的便當,食用完畢不會隨手把飯盒扔掉,而是洗凈晾干,再把飯盒送回超市,由超市把飯盒統一返還給廠家進行再利用。據了解,目前日本一共有40家生產飯盒的工廠,其中8家工廠既生產飯盒,又回收飯盒。而這8家的生產量,占到日本總飯盒生產量的90%。
依據 《家電回收再利用法》,不可對空調、電視機、電冰箱、冰柜、洗衣機等進行集體回收。如要更換必須和專門的電器店或者收購商聯系,委托其進行有償回收。對于其他大型垃圾的處理各個地區有所差異,有些地區規定了收集日,也有些地區需要預先與市區町村的役所(政府)取得聯系后,在指定的日期進行處理。一般一年只能扔5件,超過的話需要付錢。有些地區還必須事先辦理支付收集費(根據大小和種類不相同)的手續。因此,對于大型垃圾處理方法的詳細情況需要咨詢當地役所(政府)或清掃事務所。如果在搬家時出現大型垃圾或大量垃圾,也要與役所(政府)商談。分類垃圾被專人回收后,會進行再利用。例如,日本的公廁都提供免費衛生紙,在這些衛生紙上,都打印著一行小字:這些衛生紙都是利用回收的車票加工成的。這種系統化、制度化的回收系統從設計時的考慮到具體的實施步驟都十分細致,對于每個環節的管理,均行之有效。
3.1垃圾分類已制度化、法律化。在日本,市民如違反規定亂扔垃圾,輕者會受到政府人員的當面說服及周圍民眾的輿論壓力。重者則違反了 《廢棄處置法》,會被警察拘捕并處以3萬~5萬日元的罰款。垃圾分類處理已經成為日本民眾的一種自覺行為,即使無人監督也會嚴格執行。
3.2宣傳和教育力度大。日本人從幼兒園開始就學習如何正確進行垃圾分類,并以此來督促自己的父母長輩自覺遵守。另外,這與日本政府的環保宣傳得力是分不開的。
3.3管理到位,精細化程度高。日本居民對垃圾分類可以說是一絲不茍,非常嚴格。但是,從小就培養這種習慣,所以習慣一旦養成,看似繁瑣的垃圾分類也就得心應手了。另外,對于初到日本居住的外國居民,到當地政府進行登記時就會獲得當地有關扔垃圾處理規定的多語種的小冊子,管理精準到位。
我國較之日本可謂地大物博,但也不可揮霍浪費,實現能源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才是長久之計。因此,進行細致的垃圾分類工作勢在必行。首先,增強公民垃圾分類處理意識可促進垃圾分類的有效進行。可以制作一些相關宣傳片和公益片,并組織一系列的公益活動,樹立正確分類垃圾的觀念;再者,加強不同垃圾分類處理的科學研究,爭取變廢為寶,做到最大限度的循環利用。另外,只有擁有先進的垃圾處理技術,才能保障垃圾處理工作的有序進行,才能真正變垃圾為可利用的資源。最后,要注重垃圾分類設施的維護和維修工作,增加公共設施的投入,方便公民投放垃圾,也方便清潔人員的及時清潔工作。綜上,為了長遠的發展,應該不斷普及環保理念,推行垃圾分類處理政策,此舉既能解決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同時又能做到資源最大限度的利用。
參考文獻
[1]張雪凌.論日本垃圾分類處理 [J].商,2013 (22):116.
[2]錢展.淺析日本的垃圾處理及對我國的借鑒意義[J].現代交際,2011(6):16~17.
[3]楊婧恂,韓霞,張金龍.我國垃圾分類處理現狀及原因分析——兼談與日本相關制度的比較[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18):132~133.
[4]竇林娟,劉兆芳.淺析日本垃圾分類措施順利實施的原因 [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2(5):101~103.
053000衡水學院生命科學系朱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