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珠的歷史十分悠久,早在唐代就已為人所知。最早的天然天珠是由海螺化石打磨而成,后來由于化石稀缺便用玉或瑪瑙打磨,隨著時代的變遷采用的材質也逐漸增多。天珠吸引人的地方不僅是材質各異,更是因為其特殊寓意。
天珠的藏文音譯為dzi,意為莊嚴、佑吉、富足、美好、優雅,藏人普遍認為天珠是神仙幫助人類度過困苦災難、逢兇化吉的珠寶。目前國家相關部門還無法給出其科學的成因及起源釋義,但圍繞著天珠展開的傳奇故事從未停止。有傳說天珠是天神掉落人間的寶物,帶給人福氣、健康;有人說天珠是幾千年前藏地夫婦用以供奉神靈的秘制佛寶;還有人說天珠是釋迦牟尼親自布下的佛兵,以此整肅六道輪回的邊界和秩序……雖然關于天珠的故事眾說紛紜,但由此也可以看出其神秘感并沒有影響人們對天珠的喜愛,而是更加加深了人們對其未知的探索。天珠是收藏品、是含吉祥寓意的珠寶,也是極具歷史意義的文物,經過千百年的歷史錘煉,帶著等待發現的故事來到我們身邊。
BM:一顆好的天珠不止在于經濟利益的回報,更多的在于收藏過程中所帶來的樂趣,最初收藏天珠是出于什么樣的目的?
L:在大學的時候開始接觸古玉,后來了解到天珠也屬于古玉的范疇,但又比古玉多了一項染色著色的工藝,再加上當時開始接觸藏傳佛教文化,出于對天珠藝術的神秘感的好奇開始收藏和研究。天珠作為藝術品其魅力是極大的,一顆好的天珠你甚至可以透過它的加工工藝看到當時社會背景下的人文和歷史環境。天珠的魅力是因為其集聚五大因素于一身,首先由于許多高僧會佩戴,所以天珠既是裝飾品又是法器;也有很多人會將其請回家希望可以帶來好運,因為天珠也是一種幸運物;不少天珠的材質都是收藏級的珠寶,比如翡翠、玉髓等,因此又是珠寶;最后天珠還是文物——一顆經歷了時間傳承的天珠是具有相當的歷史意義和價值的。
BM:你收藏的所有天價天珠之中最鐘愛的是哪一件?
L:最鐘愛的是我那顆蓮花天珠,2013年的時候這顆天珠曾被業界估價1.8億元,當時很多媒體也轉發過這則消息。它有四絕,首先是紋飾,蓮花形態的紋飾在老天珠中幾乎沒有,而在藏傳佛教的傳說中蓮花的等級又是至高無上的。其次,它的材質是紅玉髓,老天珠中采用玉髓的很少,因為玉髓的材質比較脆不好加工。第三,它的體積碩大。最后就是它的年份無可爭議,是從兩千年前左右流傳下來的傳世之寶。
BM:你是號稱站在學術的角度來研究天珠的“當代天珠第一人”,經常在微博和媒體上發表關于天珠的科學標準,一次次刺穿天珠商家精心編織的謊言,必然會引發天珠商家的反感,這對你尋找天珠是否會造成困難?
L:因為本身我在博物館系統工作,現在國家還未將天珠列為國家級文物,在民間一些收藏家的手中還有保存,我會根據這些線索去收。商家的反感并不是對于我個人而是針對我的言論。有三個類別的人對我比較反感,第一就是商家,第二是被商家洗腦對商家的言論堅信不疑的藏家,第三就是一些聽懂了我的觀點但是因為受商家先入為主的影響花高價收藏了一些天珠的藏家。這些都是正常現象,任何事物都會有這樣的問題存在。
BM:有的天珠握在手中會讓人生出虛汗,有的讓人心情豁然通達,有人堅信天珠擁有神秘的宗教力量,其實很多奇異的反應可以用科學解釋,但人們是否更樂于相信天珠的神秘之力?
L:拋開神秘看品質是我一貫的主張,不論是出虛汗還是心慌或者如何,所產生的這些體感都是材質本身所決定的,人的體質不同所感受的也會有所差異。商家一般都是打神秘宗教牌,把這些現象解釋成神秘力量,這樣才能讓他們達到高額銷售的目的。真正的高僧和活佛沒有研究天珠的,就像外國人覺得中國人都懂得瓷器,但是真正懂得的又能有幾個人?
BM:以玉石為例,古玉不適宜人佩戴,新玉佩戴有“人養玉三年,玉養人一生”的說法,很是講究。天珠在保存與佩戴方面有什么要求?
L:沒有什么太多的要求,真正的老天珠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在極其苛刻的自然環境下都可以保存下來。但如果是高僧佩戴過的天珠,出于對宗教文化的尊重,洗澡和睡覺的時候最好別戴。其實站在科學的角度上來說是沒有任何忌諱的。
BM:天珠玩家分兩個圈子,一個是商家流通的圈子,另一個是收藏研究者的圈子。商家先入為主把天珠炒作成了奢侈品,而你的愿望就是讓天珠回歸主流,怎樣做才能讓大眾了解到天珠的本來面貌?
L:這其實是一件很有難度的事情,任何人搭臺子都會有人信。有的人覺得商家靠譜兒認為經營者必然是專家,有的人覺得學術研究者靠譜兒因為有著科學為依據。這一切都可以靠時間來證明,商家通過炒作得到大筆利益之后,隨著市場的逐漸冷卻,真正文物級別的古天珠便會恢復其真正的面貌。現在很多人收藏、佩戴天珠并不是想進行學術或者藏文化的研究,僅僅只是因為好看而追風趕時髦,這讓商家感覺到有利可圖,所以造成現在市場上假的多真的少。
BM:古天珠和至純天珠都有可能被“模仿”,天珠的鑒別是一門學問,有什么鑒別天珠的小竅門可以分享嗎?你是否打算寫一些易懂的入門類書籍來普及天珠知識?
L:其實方法很簡單,現在高仿假冒的天珠就二十多種,可以先把這二十多種假的天珠記牢,當不知道對方拿出的天珠有多真的時候最起碼可以分辨出它有多假,這不是一個絕對的辦法,但是很有效。至純天珠是三四百年前批量加工的瑪瑙,即便如此現在市場上存有量也很少。大多都是成本幾十塊幾百塊的仿冒品,卻被一些知名商家賣到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最近我正在準備出一本叫《天珠古珠鑒定實用大全》的書,其中會比較細致地講述如何收藏天珠,希望可以給天珠收藏愛好者帶來一些幫助。
BM: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有人提出天珠的保護與發展正面臨博弈性的情況,你認為天珠的市場化是否違背了文物保護層面的要求?
L:我并不這么認為。天珠在歷史長河中只是一顆星星而已,在整個收藏領域中所占的比重并不高,甚至現在還屬于極為小眾的范疇。天珠不像一些易碎品如瓷器之類的文物保護已達到迫在眉睫的地步。許多收藏家手中的老天珠都會得到妥善的保管,而市場上流通的新天珠基本都是作為工藝品或者旅行紀念品進行銷售。目前為止天珠還處在一個良性循環的趨勢,只是愛好者需要知道,如果你花的是收藏類、文物類天珠的錢,買的卻是旅游商品,那么就出問題了。
BM:目前最具爭議性的就是天珠紋飾的含義,距離揭開天珠紋飾之謎還有多久?揭開紋飾之謎有何意義?
L:我覺得還是需要一段時間的,因為天珠記載的是宇宙的秘密。對于天珠的研究最大一個問題就是關于天珠沒有太多的歷史文獻,也恰恰因為如此才會讓很多商販有機可乘,出現了一些斷章取義的現象。揭開紋飾謎團的意義尤為重大,因為紋飾中記錄的是一種文明和信息,如果真正破譯了紋飾中所包含的信息,可能會對宇宙文明和遠古文明的研究有一個很大的突破。
BM:有人說天珠是海底生物化石,有人發現天珠的主要成分是瑪瑙,現在天珠的材質是多樣的,哪種材質最為珍貴?
L:現在來看的話,隕石類,特別是可以展現的風貌更為完善的這類隕石尤為珍貴。天珠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在以喜馬拉雅山為中心的西亞地區自古以來根據不同的歷史時期、文化背景、人文環境都有天珠的加工和制作,材質可分為隕石、玉髓、琉璃、巖石、礦石、瑪瑙、骨頭等。
BM:近兩年,市場上刮起一陣天珠收藏熱,眾多演藝明星戴著天珠飾品出現在公眾面前。你認為這種現象是否會對天珠收藏趨勢有影響?
L:演藝明星因為屬于公眾人物,在電視等媒體上出現的機會很多,他們佩戴天珠會讓廣大群眾更多地去認識天珠。天珠作為收藏品和文物的一種,其真偽判定的標準希望廣大收藏愛好者一定要認識清楚,并不是某個人、某個公眾人物說的就是正確的,他說的只可以作為參考,并不一定正確。
BM:至純天珠和古天珠存世量是有數的,經過戰火紛飛、朝代更替導致現今存世的寥寥無幾。以前到西藏踏破鐵鞋偶爾還能找到,現在還能在藏區發現嗎?
L:現在天珠分為兩個類別,一是至純天珠,另一個是古天珠。其實至純天珠是古天珠中一個階段性的產物,是三四百年前批量加工的染色瑪瑙,收藏愛好者不要花天價去購買商家所謂的千年歷史的至純天珠。若作為普通的愛好者,對于天珠的要求只是吉祥和美觀,花個幾百元購買一些仿冒的藝術品就可以了。現在海外所流傳的天珠大多也是從國內幾個批發市場出去的,包括藏區很多汽車進不去的地方假的天珠也早已進去。提醒廣大天珠收藏愛好者,千萬不要存在僥幸心理,現在真正有收藏價值的天珠基本上已經不會再有你在某個角落發現的可能了,即便有,這種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