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珺珺
【摘 要】地鐵作為現代城市主要的公共交通,展現著城市的發展進程,同時又能呈現一座城市的風貌。本文選擇地鐵公共藝術設計這一分類,從江西地域文化、空間特性、城市發展等方面進行考慮,提出了探索性方案。藝術墻屬于公共藝術設計的展現方式之一,如何滿足南昌地鐵的形象需求,同時又達到宣傳江西地域文化。
【關鍵詞】南昌地鐵;公共藝術;地域文化
隨著南昌地鐵一號線的開通,二號線三號線的開工建設,南昌軌道交通進入到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地鐵將會在大眾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地鐵由于具有人流量大、使用頻率高等特點,也成為了體現城市文化、展示城市文明、發展城市經濟的一個重要窗口。“公共藝術是藝術與整體社會的紐帶,是社會公共領域、文化領域的開放性平臺,也是當代政府、公眾社會和藝術家群體之前進行合作與對話的重要領域。因此,公共藝術不僅僅限于藝術本身,更蘊含著與其不可分割的文化內涵①。”美國建筑師沙里寧說過:“給我看你的城市,我便能說出你的人民在精神上追求什么。”公共藝術在公共空間存在,運用特殊的語言表現視覺張力,最終的目的是反映人類生活,表現社會所倡導的思想情感和價值取向②。
為了改善地鐵空間環境,國外將帶有地域性文化的公共藝術與地鐵空間的結合。巴黎地鐵的巴士底車站的站臺墻面上繪制著關于法國人民攻占巴士底監獄的歷史壁畫;羅丹博物館車站點綴著羅丹代表作《思想者》和《巴爾扎克》雕塑復制品;盧浮宮車站是直接與盧浮宮入口的金字塔相連。墨西哥地鐵站設置了簡單而具有深厚地域文化氣息的雕像和圖畫。可見在地鐵公共設計中加入地域文化已經成為了一個主要的設計潮流。
在北京地鐵奧運支線站內設計項目中,大量運用地域化元素的公共藝術裝飾來美化地鐵空間,魯迅先生曾說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廣州地鐵將嶺南文化元素作為地鐵空間的設計主題;南京玄武門站的墻面設計《水月玄武》來自玄武湖自然美景,鼓樓站石墻中的六枚朱紅銅鑄金印則汲取了古都南京的特點。上海地鐵二號線,公共藝術專家設計包含了7幅主題鮮明、包含地方元素的壁畫作品。
《江西省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大力弘揚以井岡山精神為代表的紅色文化,培育發展崇尚自然、追求和諧的綠色文化,充分挖掘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古色文化,進一步增強贛鄱地域文化的競爭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地鐵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城市的布局和經濟發展。在地鐵公共藝術中弘揚江西地域文化可以促進江西區域經濟發展,實現江西地區經濟、文化、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經濟是基礎,文化是上層建筑,它們之間互相關聯,相互作用。
1 調節空間感受,減少不適感
地鐵作為一個較為特殊的地下空間,通過出入口與地面發生連接,視覺和聽覺上較易產生壓抑感。同時,作為城市的主要交通體系,部分時段通過的人流量較大,持續時間長,這時候就需要地鐵內的公共藝術設計進行調節。
地鐵的公共藝術可以通過多方面進行優化選擇,如設計題材,可以選用帶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圖案和文化元素,讓人感受親切的同時可以讓外地人了解江西文化。色彩也是可以進行變化的元素,每種色彩會因為色相、明度、純度的不同,表現出不同的色彩感,也會給人不同的心理感覺。
2 滿足受眾的審美需求
地鐵的乘坐頻率往往要高于其他日常交通工具,同時對于站內的公共藝術的接觸時長卻是最短的,這對公共藝術的設計提出了一個難題。同時,地鐵的乘客相對固定,許多人可能需要每天乘坐,而且乘客的年齡分布較廣,從青年到老年各自擁有獨特的審美需求,不同材料和多樣的組合形式成為解決這一矛盾的關鍵。利用金屬、玻璃、石材等材料,通過在地鐵的通道和候車廳設置藝術墻的形式,宣傳當地的地域文化,以滿足不同層次人群的需求。
3 展現地域文化
地鐵的乘客分布較廣,除了本地常住居民外,對于一些旅游城市,游客的數量也是巨大的。地鐵的公共藝術墻可以作為宣傳城市文化的一個窗口,通過地域文化的植入,塑造城市形象。大多數的地鐵以公益廣告和商業廣告為主,突出經濟效益的考慮。筆者認為可以適當的調整各類商業廣告的數量,提高商業廣告的質量,將表現地域文化的藝術墻加入其中,讓游客在換乘交通工具的同時對城市的文化有一個較為深入的了解。
3.1 南昌地鐵公共藝術設計實用性
經過改革開放,南昌城的經濟有了巨大的發展,城市面貌得到了改善。隨著國家加快實施長江沿岸開發戰略,推進紅色革命文化的發展,南昌即將在2015年12月正式運營第一條地鐵線路。南昌地鐵一號線的公共設計以地域文化為切入點,藝術墻為展現形式,在主要的站點的出入口和通道兩側設置適當的藝術墻。
3.2 秋水廣場站
秋水廣場站,毗鄰秋水廣場與贛文化長廊,與滕王閣站隔江對望,再現了《滕王閣序》中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意境。在本站的公共藝術設計中加入儺文化設計,如部分建筑的立柱利用儺面具和原始圖騰元素進行裝飾,展現獨特的風情與藝術特色,扶梯的一側墻面設置一組壁畫來表現南昌地方風俗與市井風情。
3.3 滕王閣站
滕王閣站則設置在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滕王閣南面,出入此站口的絕大多數乘客為游客,此站以立體壁畫的形式介紹《滕王閣序》及其創作背景,讓游客在進入滕王閣游覽之前就對景區的文化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3.4 八一館站
八一館站是以八一起義紀念館來命名,紀念館是中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被題寫為“軍旗升起的地方”,館內利用現代科技展示南昌起義的全過程。八一館站的內部公共藝術設計將以南昌起義的片段組成一組組壁畫,同時利用多媒體電子顯示屏播放視頻宣傳片。
3.5 八一廣場站
八一廣場站的出口設置在八一廣場附近,南昌起義五十周年慶時興建了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紀念塔成為英雄城南昌的標志性建筑。站內的公共藝術墻除了描繪八一南昌起義的相關歷史事件,也可以增加省內其他紅色文化的宣傳,如井岡山等紅色文化革命根據地的介紹。
3.6 奧體中心站
奧體中心站位于江西省奧林匹克體育中心,是一座世界級水準的體育場館曾今承辦了第七屆全國城市運動會,如今成為南昌城的新地標。奧體中心站內的藝術墻以奧運為主題展開,將常見的競技項目通過藝術的手法展現出來,同時對江西籍和南昌籍的奧運冠軍進行介紹。
總之,藝術墻在南昌地鐵一號線的每個重要站點都進行了相關的地域文化表現。一個好的地鐵空間,表達其內容的同時也需要兼顧其功能性,滿足乘客的精神需求,打造南昌城的新名片,提升旅客的出行感受。
【參考文獻】
[1]劉春楓.如何利用公共藝術改善人在地鐵空間中的感受[J].美與時代,2008:12.
[2]齊雪松.地鐵壁畫藝術研究[D].中國美術學院,2011:1.
[3]任永剛.公共藝術在北京城市交通環境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清華大學,2005.
[4]鄒文.美術社會觀一一當代美術與公共文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注釋:
①熊若蘅.當代公共藝術的文化內涵研究[D].東華大學,2005:4.
②楊謳苗.我國公共藝術城市化進程的探究[D].吉林:吉林大學,2007:18.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