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夢
【摘 要】南京是一座歷史底蘊深厚,文化內涵豐富的古都,更是國務院首批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作為南京歷史最久的傳統老城區,老城南一直在南京人民的心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被譽為“南京之根”的老城南,幾十年來,拆遷保護問題一直不斷。時至今日,仍是多方問題爭辯的焦點。只有在對老城南歷史街區的拆遷改造現狀進行調查與分析的基礎上,并結合當下熱點民生,才能合理闡述老城南歷史街區拆遷改造的優劣勢,并且為老城南歷史街區的復興和保護,提出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老城南;歷史街區;拆遷與保護;民生
1 南京老城南歷史街區的拆遷改造歷史與現狀
1.1 以保護為重點的老城南改造
南京自1982年確立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之后便一直處于規劃整改之中,但始終以保護為目的: 1984年《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提出要保持老城南古街巷格局,并以烏衣巷、琵琶巷等為重點保護范圍。于是南京市政府開始舊城改造,重建了夫子廟、學宮和貢院,修復了秦淮河兩岸河廳河房。[1]
2002年,南京組織再次編制《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將“城南傳統民居”列入保護規劃。對規劃中的“城南傳統民居”、 “南捕廳傳統民居”, 要求除保護有歷史和使用價值的古建筑,更要保護其特定的歷史風貌,即傳統街坊和明清建筑風格。2003年,《南京老城保護與更新規劃》出臺,劃定門東、門西、南捕廳等歷史街區為歷史文化保護區,要求“整體保護街巷格局、尺度、綠化以及街巷兩側建筑界面。”[2]2007年,南京市政府承諾今后的保護將依據“整體保護、有機更新、政府主導、慎用市場”原則。2008年,《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修編會議上,兩院院士、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主任周干峙要求南京“一定要有整體保護的觀念”,兩院院士吳良鏞提出“城南地區要重點保護”。[3]
1.2 拆遷同時帶來破壞
20世紀90年代,隨著集慶門的開辟和中華路、新中山南路的拓寬,像夫子廟周圍的大小石壩街等,均以拓寬道路為名而毀于一旦。至2003年,90%的南京老城已被改造。老城改造中,城北最后一塊明清古街區鄧府巷被拆除,此后,城北地區的明清街區已完全消失。2006年成立“雙拆”(拆除違法建筑、拆遷危破房屋)指揮部,顏料坊、安品街、門東的多片歷史街區被拆除。秦淮河邊明清歷史街區,僅余7塊零碎街區。2009年,老城南僅余門西與南捕廳,還有幾條七零八落的倉巷、金沙井及三條營。至7月,南捕廳街已遷走一半住戶。[4]
2009年,正在編制的《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7-2030)》對外公示。新《規劃草案》仍然回避對歷史文化名城進行整體保護,而老城的保護區更是大幅縮水,2003年規劃中的56余處歷史文化保護區,已被縮減為9處,且保護面積大幅縮小,南捕廳僅保留了甘熙故居本體,門東僅剩蔣百萬故居本體周圍。[5]“如果該規劃一旦實施,則拆除老街區,有了法律上的依據。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拆遷了。 ”薛冰說。事實也正是如此,2009年 春節后,聲勢浩大的“危改”拆遷啟動,古城里殘存的幾片古舊街區被列入“危舊房改造計劃”,上百萬平方米的面積由原計劃中的兩年壓縮為一年完成。
1.3. 老城南呼吁復活
近幾年來,“老城南復活”的呼聲日益高漲。新版《南京老城南歷史城區保護與復興規劃》表示老城南保護將采用小規模、逐院式、全譜式逐步推進的方法,實現全面保護、應保盡保。[6]有關專家認為,逐院式復興對城南其他地段保護工作具有示范意義。“二線三片”的復興與保護,即明城墻、內秦淮河風光帶一線和門東、門西、南捕廳三片將率先啟動。新版規劃又將老城南文化資源展示的空間結構概括為“兩帶、三軸、四片、四節點”。一些老廠房也得以新生。[7]
2 南京老城南歷史街區保護與改造現狀分析
2.1 改造拆遷中的民生問題
2.1.1 基礎設施部分地區很落后
以老門東箍桶巷附近居民為例。這兒曾經一度被納入拆遷整改和保護的范圍。但現如今,這兒多為平房,且大多數居民的生活設施十分不完善,有的甚至沒有獨立廁所。通過一系列調查走訪,發現這兒大多為原住民,有的已經年逾古稀。多年的居住習慣使他們不愿意離開這片土地,但是政府的經濟補助對他們來說始終是杯水車薪。除了有完善的生活設施和充分的經濟補助外,采訪中的一位中年居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學區受到良好的教育。許多居民表示無論是拆遷還是改造,基本的生活水平、基礎設施都應該跟上。從政府補助資金獲取渠道上來講,政府補貼應與該地文化產業、旅游業、金融業、商業相結合,多方面拓寬融資渠道。在改造過程中打造文化品牌、提升產業影響力,從而帶動旅游業、商業。政府可與當地銀行合作,為老城居民的融資創造更便利條件,進而推動文化、旅游、貿易等產業和產業鏈循環良性發展。要全面改善民生,環境、交通等方面的改善也必不可少。但在具體實施方面,上層決策機構和基層實施部門存在嚴重脫離現象,百姓的意愿不能很好反映。改善民生,首先必須加強民意的匯集與采納。
2.1.2 原居民鄉土情節過于濃厚。
很多居民在采訪中表示,老城南對于他們來講有太多美好的回憶,他們不希望強拆強建而破壞了原有的韻味,更不希望所謂的遷移優惠政策迫使他們盡快地遷移。如何真實有效地還原老城南歷史原貌,保護原有區域景觀和特色并保留住部分原住民,使老城南的拆遷改造既不使百姓失望,又能協調好區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至關重要。所以保護過程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尊重古建筑。尊重古建筑原有空間架構和整體風貌,不能強拆強建。二是,要還原歷史風貌。在改造過程當中,可以加入現代化的機器設備和生活設施,但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建筑外貌、區域景觀應盡可能保留或還原。三是,建筑空間格局與歷史環境相適應。在改造過程中應提前做好整體細致的規劃,注意建筑空間格局的分布,分配好現代功能設施建筑與古代歷史建筑的比例,注重協調。四是,要提供原居民居住優惠政策。對于有意愿繼續居住的原住民,政府應當適當放寬政策,并予以安撫。老城南原居民是老城南的靈魂所在,徒有歷史建筑缺少了當地老居民的存在也無法將老城南的魅力發揮到極致。
2.1.3 當地百姓對改造態度敏感。
南捕廳2008年是歷史文化保護區,到了2009年就變成危房改造要拆除,區級領導的執行問題令不少專家學者擔憂,同時也令不少居民感到不解。住在朱雀里箍桶巷一帶的居民親身經歷過政府的一輪改造,對于箍桶巷一帶各式各樣的牌匾,如“過街樓”等,他們并不知道政府這種行為的意圖,并對這種稱呼感到不解。有些牌匾并不像“朱雀里”這樣具有明顯的歷史韻味,令人過目便能會意。區級政府部門的許多政策與規劃令百姓感到無法理解的同時,反反復復地規劃、整治、拆遷和重建也令居民身心疲憊,態度敏感。當地的居民在接受有關老城南拆遷整治的調查和采訪時,很多都表現出無奈并厭煩的情緒。這也側面表現出區級領導執行能力的缺失和群眾對政府有關城南改造問題信心的喪失。如何體察民意,令百姓理解并支持政府有關老城南的決策也是城南改造問題之一。
2.2 多維式探索的成效
1)歷史性建筑內外面貌改造。外部保留古建筑樣式,內部現代化生活設施。比如我國在對臨海紫陽街進行保護時就按照“修舊如舊”原則, 對沿街的所有房屋進行整修, 恢復了歷史風貌。紹興古城倉橋直街在越子城歷史文化保護區范圍之內,通過“三線入地”(電力線、電視線、電話線) , 街面恢復鋪設紹式石板街, 所有墻體門窗、駁岸河灘等均按紹式要求修復, 使街區整體恢復了老紹興水鄉的特色風貌。在對街區外觀風貌進行“修舊如舊”的同時, 對房屋內部的整修結合鋪設自來水與排污管網, 有條件的進行了現代裝修, 建造了獨立衛生間, 使街區成為歷史風貌與現代生活同存的歷史街區。[8]南京老門東風景區一塊其實就做到了這一點,將保護與現代化設施同步,促進了旅游業與商業的發展,是具有成效的可持續發展利用之路。
2)自2010年新版《南京老城南歷史城區保護與整治城市設計》出臺以來,小規模、逐院式、漸進式地改造模式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是一大亮點所在。大量歷史建筑得以保留的同時,部分已拆片區將按老地圖恢復街巷。新規劃中還增補了千章巷等十條歷史街巷,眾多文物古跡、歷史建筑、非物質文化遺產紛紛納入規劃進行保護,這是歷來沒有的。圍繞2007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整體保護、有機更新、政府主導、慎用市場”的16字老城南保護方針,在新一屆市委市政府“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先人”的保護理念指導下,新版規劃提出,改變以往資金就地平衡、就區平衡的舊模式,資金缺口部分將由政府牽頭通過其他途徑解決。而老城南保護方面的資金將主要由政府來投入。而老城南建筑恢復后,主要做公共設施。[9]
3)全民呼吁全員獻策。老城南保護自呼吁以來,不僅是老城南居民,相關專家學者,還有溫家寶總理也曾給出批示要重點關注老城南保護問題。近幾年來,眾多社會團體乃至高校學生紛紛進言獻策,為老城南的規劃籌建描繪藍圖。可見老城南的保護問題已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只要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并參與,相信老城南的建設并不會太差。
2.3 其它問題
2.3.1 可持續發展與商業利益間的矛盾
2009年在全市危舊房改造工作推進會上,南京市長蔣宏坤稱在當前擴內需、保增長、促轉型的特殊時期,危舊房改造“一舉多得”,一是改善困難群眾住房條件,二是拉動內需,三是拓展城區發展空間,四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當地“房地產專家”紛紛叫好,稱其產生的剛性購買力可以刺激南京樓市,“保樓價不掉”,進而促進“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換言之,刺激投資拉動GDP增長的關鍵在于房地產,這股發展慣性依然在左右著人們的思維。[10]究竟是在可持續利用下環保開發還是為了牟取商業利益而搶占土地,這種矛盾的存在更是對政府與企業道德與理智的考量。
2.3.2 拆遷與保護之間的矛盾
20多年來,南京之城建,遠是“舊城改造”,近是“危舊房改造”,推土機的“隆隆”聲下,許多著名古街巷、古民居毀于一旦。“這樣改造下去,不需10年,南京只能剩下大半個明城墻外殼了。”[11]多年前,南京市地方志辦公室專家楊永泉領銜上書市委領導,大聲疾呼建立古城保護區,以衛老城南明清歷史街區的面貌。現在,強占土地、盲目開發的現狀可能沒有了,但是假建真拆、罔顧民意的現象還是存在。究竟是拆是留,這是個需要綜合考量的難題。
2.3.3 規劃與具體實施間的矛盾
地方志專家楊永泉最早公開呼吁保護老城南并起草了《關于建立南京古城保護區的建議》,時任南京市副市長的周學柏批示稱須認真研究,并立即停止三片范圍拆遷活動,容論證后決定如何保護。《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也隨之出爐,不過,好景不長,剪子巷、烏衣巷不久就開始了拆遷。
2006年8月,姚遠以“南京市民”的名義寄出300封呼吁信,并得到了16位著名專家學者的簽名支持。當年10月,溫家寶在呼吁信上作出批示。南京市一位副市長彼時表態,“我們一定不拆了。”然而2009年初,南京市推出的大規模危舊房改造計劃再度將南捕廳一帶推入險境,拆遷又來了。平靜的生活再被打破,每平米8000元左右的補償標準讓居民們難以接受,軟磨硬抗無處不在,免于恐懼的自由也成了奢望。[12]整改規劃層出不窮,然而最后的實施情況究竟如何?區級政府領導該如何將規劃落到實處?規劃與實施之間,一直狀況百出,問題重重。
3 對老城南保護與發展的建議
3.1 科學分析和規劃、綜合管理和利用
在科學規劃基礎上,既要注重保護具有歷史底蘊的文物建筑、還原區域建筑文化原貌,又要面向未來,注重創新,探索具有時代意義的發展模式,保護設施。即做到既保護又創新。城市空間規劃管理需進行綜合考量,將綠化布局、曠地分配、交通、安全等因素相結合,既要考慮地段與周圍環境的關系,也要注重自然和人工環境的關系。
3.2 小規模漸進模式、百姓助保護規劃
在小規模,分單元,漸進式政策規定下,鼓勵居民積極參與,進言獻策,政府廣泛接受民意。針對上層與基層、規劃與實施不統一問題,具體實施可由基層部門采取各種政策廣泛吸取老城南原住居民、外來旅游游客等等的想法,包括各個年齡段不同社會階層,采取層次分析。漸進緩慢模式下也要保證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不落下。
3.3 打造人文紐帶,構建活力新都市
老城南應有自己獨特的發展模式,不同的文化標識。近來,不少高校畢業生紛紛開展老城南規劃設計活動,怎樣讓老城南更有味道?現代化設計必不可少!南京市政府、市建委在《2010 年南京市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任務組織實施方案》中把老城南歷史街區保護建設工程列為 2010 年南京城市建設的十六個重大項目,計劃投資約 16.2 億元。項目主要包括“一線三片”(內秦淮河西五華里沿線、南捕廳片區、門東片區、門西片區)、金陵大報恩寺、明城墻風光帶新民坊段等保護與建設工程,將老城南歷史城區整體確立為傳統民居及商業、文化旅游等特色功能區。[13]正如法國巴黎,中國蘇州等城市一樣,對老城區進行整體保護,發展城市新區,新老城區分開管理,使老城成為南京歷史文化重要的載體,也有利于激活老城南歷史城區的活力。
4 結語
南京老城南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然而歷史街區的保護對于中國乃至全世界來講都是一項新的工作,它不同于文物古跡的保護,卻和保護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樣同等重要。目前就全國來講,歷史街區的搶救和保護是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南京老城南的保護也是刻不容緩的,我們必須采取科學合理的保護方法,敢于向歷史保護街區的世界一流水平看齊,吸取國內外成熟的經驗,借鑒可持續發展之路,綜合統籌,才能令老城南恢復昔日繁榮和光輝。
【參考文獻】
[1]http://news.focus.cn/nj/2010-12-03/1121160.html老城南編年史模塊[OL].
[2]http://nj.focus.cn/fztdir/zwnjlcn/南京老城南拆改之爭[OL].
[3]http://past.nbweekly.com/Print/Article/8471_4.shtml南都周刊第五頁[OL].
[4]南都周刊344期南京城南保衛戰[Z].
[5]http://focus.news.163.com/09/0821/09/5H7TK2K200011SM9_3.html網易新聞中心-南京城南保衛戰[OL].
[6]http://news.focus.cn/nj/2010-12-03/1121160.html焦點觀察-展望老城南[OL].
[7]http://baike.baidu.com/link?url=jUrsS1TNGv8zmm5lASqkZbgvmS1VyA9ghkjyla yqIU_0zPE8ylUxSrffuH3kRNBuXWvY-dm56a0oMez8vmviRq南京老城南-百度百科[OL].
[8]顧鑒明.對我國歷史街區保護的認識[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 6,14(3).
[9]http://page.renren.com/601755735/channel-noteshow-909574043追溯城南舊事-公共主頁[OL].
[10]http://www.xzbu.com/1/view-137008.htm南京,救市壓力下的城建新高潮發布日期: 2012-02-24 發布: www.xzbu.com[OL].
[11]http://www.njmg.gov.cn/www/njmg/2014/czyz1_mb_a3905022541753.htm南京民革-關于建立南京古城保護區的建議-民革南京市委文史委員會-楊永泉[OL].
[12]http://page.renren.com/601755735/channel-noteshow-909574043南京老城南2013-07-17 16:21[OL].
[13]http://www.docin.com/p-933056511.html南京老城南歷史街區保護現狀與復興研究-楊俊,伊文亞[OL].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