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董小鴿 季子正 錢成敏
【摘 要】健康是人類永恒的主題。現代意義上的健康不僅僅是指生理狀態的健康,健康包括多個范疇多個狀態的內容,本文通過對溫州市泰順縣司前鎮農村居民健康狀況的調查,引入健康的軀體、心理、社會適應三個維度,評價居民綜合健康狀況,了解最真實的居民健康水平。為了更好的了解實際情況,我們通過問卷、訪談等形式隨機調查了溫州市泰順縣司前鎮的部分村民。通過調研,我們了解當地農村居民的健康狀況以及其影響因素,從中發現影響農村居民健康生活的一系列問題,分析該地區農村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問題和社區衛生服務情況及其影響因素,為相關部門推進農村社區衛生服務改革,提高農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和培養適宜農村狀況的衛生人才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健康調查;社會支持;心理;社區醫療衛生服務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村居民的健康意識不斷提升,醫療衛生服務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而目前我國農村居民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特別是貧困農村居民的健康狀況令人擔憂, 兩周患病率及慢性病患病率等患病指標處于較高水平。本文將以溫州醫科大學“農村居民健康狀況”項目為例,了解當地農村居民的健康狀況以及其影響因素,從中發現影響農村居民健康生活的一系列問題,分析探討該地區農村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問題和社區衛生服務情況及其影響因素,試圖為相關部門推進農村社區衛生服務改革,提高農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和培養適宜農村狀況的衛生人才提供科學依據。
1 司前畬族鎮農村居民健康狀況及公共衛生情況調查
1.1 司前鎮農村居民健康狀況
1.1.1 身體狀況
為了了解司前鎮農村居民健康狀況,我們采用問卷調查和實地訪談相結合的方式隨機調查了溫州市泰順縣司前鎮的部分村民,從問卷中我們了解到被調查者中對自身健康狀況了解的占74.22%,患1種疾病的占23.57%,患2種疾病的占8.92%,患3種及以上疾病的占5.1%。其中,占據前三位的常見慢性病為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為了更加直觀的了解司前鎮農村居民的健康狀況,我們將司前鎮農村居民的兩周患病率與第四次全國農村居民健康狀況的兩周患病率進行對比。可以清晰地看到司前鎮農村居民兩周患病率為28.03%,高于2008年全國調查的農村兩周患病率,高于國家第四次衛生服務調查的全國農村居民兩周患病率17.7%,而半年內的患病率為19.11%[1]。
1.1.2 心理狀況
心理健康狀況作為人體健康狀況的一個重要衡量指標,對機體的生理健康有重要影響。在調查結果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司前鎮農村居民的心理健康狀況較好。大部分居民認為自己是一個快樂、平靜、不敏感的人。
1.1.3 社會適應
社會適應狀況作為人體健康狀況的另一個重要衡量指標,也會對機體的生理健康產生重要影響,個體感知自己有一個良好的身體素質也更傾向于擁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據調研、訪談結果顯示,司前鎮農村居民社會適應狀況良好,臨近居民的溝通交往較多,大多數居民擁有固定的同伴,彼此會溝通、交流。同時司前政府對文化禮堂、傍晚廣場的廣場舞等的建設為居民進行社會交往提供了平臺。
1.2 司前鎮當地醫療以及公共衛生基本情況
1.2.1 司前鎮社區衛生計生服務中心
現有職工30人,其中全科健康管理師7人,保健員8人、婦幼、防疫12人。擁有X光機、尿分析儀、B超、心電圖等醫療設備,設有全科門診、中醫科、婦產科、婦幼保健科、防保科、康復室、檢驗科等科室,能夠為轄區群眾提供預防、保健、醫療、健康教育等服務,但由于規模較小,面對龐大的就醫群體任然表現出醫療資源的匱乏。
1.2.2 司前鎮醫療保險狀況
司前鎮農村居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參加率為89.17%;86.27%的居民認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對自己家有好處;并有91.5%的居民表示明年還會愿意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2 居民健康狀況分析
2.1 居民健康情況
根據調研了解,司前鎮農村居民中許多青年人外出務工或做生意,留在司前當地的多為老人和孩子。老人與孩子身體素質較差,抵抗力較弱,并且老人常患有慢性疾病,從我們調研的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司前鎮農村居民的身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心理健康狀況是衡量一個人是否真正健康的一個重要標準,它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視的[2]。當地大部分居民的心理健康狀況較好,表示自己是一個快樂、平靜、不敏感的人。
2.2 醫療衛生以及保障情況
2.2.1 醫療建設
據調查司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較為完善連同下屬社區衛生服務站提供日常的醫療保健服務,但是當面對當地較大數量的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還是表現出了醫生人手不足和藥品種類的匱乏。在調研中調查者發現,司前鎮衛生計生服務中心雖然對檔案的建設十分重視,但建設進度卻比較緩慢。為了更新數據庫,衛生院開展了一系列下鄉入戶的健康體檢,為他們測量了身高、體重、血壓、尿常規、血常規、心電圖等多個項目,確保及時更新健康檔案庫。
2.2.2 “新農合”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我們了解到大部分未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及不滿意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居民反映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一下幾個方面:未參加新農合的居民大都外出務工或做生意,常年不在戶籍地,而參加新農合需在登記地報銷,這就意味著看病想要得到報銷就必須離開居住地回到戶籍地,極不便利;其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對于普通門診治療報銷比例低,農村居民實際收益度較小,低于期望值;最后,居民反映報銷程序繁瑣也是他們不滿意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方面之一。
2.3 司前鎮農村居民自身醫療衛生習慣及醫療衛生服務需求
在入戶調研中,調查者觀察到司前鎮農村居民具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及意識。大部分居民家中整潔,物品擺放整齊,衛生狀況較好;問及居民是否飲用生水,除個別在山中勞務時會飲用山泉水外,幾乎沒有飲用生水的情況。從調研中了解到基礎醫療設施才是服務于農村居民的主體,對于鄉鎮、縣級醫院的建設有助于從根本上改善農村居民的醫療水平。
3 結語
加強基層鄉鎮衛生院的建設工作,提高農村衛生服務質量,滿足農村居民的健康需求。實施鄉村衛生組織一體化管理,有利于合理配置、整合現有農村衛生資源,提高鄉鎮村衛生組織的醫療預防保健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和醫療服務利用率。完善醫療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抵御疾病風險能力。應當建立健全醫療保障制度,逐步提升其在居民中的滿意度,切實做到為人民群眾服務。司前鎮作為泰順縣一個較為發達的村鎮,自然資源豐富,環境宜人,但這個小鎮上許多青年人因為生活需要,大多外出務工,現居住地老年人與孩子的比例較高。該地居民健康狀況較差,兩周患病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基礎醫療設施不完善,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滿意度較低。我們希望這次調研所得能夠為有關部門的工作的改進有所幫助,在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的同時,農村居民健康水平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曉萍.溫州市農村醫療及農村居民健康狀況調查[J].醫學與社會,2011.
[2]李雅妮.社區心理健康服務能力調查報告[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