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雅杰
農村基層組織人員職務犯罪案件特點、原因及預防對策
文/韓雅杰
農村基層組織人員是村民委員會、村黨支部等農村基層組織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主體,與廣大農民群體有著最直接、最廣泛的聯系,因此,農村基層組織人員利用職務之便實施的犯罪,將對廣大農民的利益造成最為直接的侵害,極易引起群眾的不滿,造成干群關系緊張,嚴重影響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威信,影響社會穩定和新農村建設,具有較大的社會危害性。通過研究霍林郭勒市人民檢察院2010年至2015年查辦的農村基層組織人員職務犯罪案件情況,筆者現對當前農村基層組織人員職務犯罪案件特點、發案原因作出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預防建議和對策。
2010年至2015年,霍林郭勒市檢察院共立案查辦農村基層組織人員職務犯罪案件5件9人,案件數量和人數分別占查辦貪污賄賂犯罪案件總件數和總人數的17.9%和20.5%。
分析這些職務犯罪案件,筆者發現農村基層組織人員職務犯罪案件呈現出“三集中”的特點。
(一)涉案人員崗位分布較為集中。從涉案人員崗位分布來看,主要是社區書記、社區主任和副主任崗位。霍林郭勒市轄區內共有街道辦事處5個,社區居委會22個,其中農村社區居委會7個。2010年至2015年,查辦的農村基層組織人員職務犯罪案件集中發案在農村社區,涉案人員中有7人分別為社區書記、社區主任或社區副主任,占查辦的此類案件總人數的77.8%。這些崗位人員直接掌管著社區事務大權或者財務權,其行為嚴重影響了農村社區的公共事業發展和國家涉農惠農等政策的落實,直接損害了廣大農民群體的切身利益。
(二)涉案領域較為集中。從涉案領域來看,主要集中在集體土地拆遷補償、開發利用管理和國家糧食補貼發放領域。在查辦農村基層組織人員職務犯罪案件中,以上三個領域案件4件8人,占查辦的農村基層組織人員職務犯罪案件總件數和總人數的80%和88.9%。實際上,這些領域的職務犯罪危害性極大:一是極易引發農村社區群訪事件。農村基層組織人員貪污國家糧食補貼款等款物的職務犯罪,嚴重侵犯了社區群眾的利益,引起了群眾的強烈不滿,涉及的群眾紛紛集體上訪,要求上級機關予以查處,增加了社會不穩定因素,也影響了農村社區的社會治安。二是嚴重影響了農村社區的公共事業發展和國家重點工程建設。近幾年,霍林郭勒市加強對城中村和棚戶區改造工程的建設,一些社區干部在征地拆遷過程中,為了個人或局部利益,多報、虛報占用土地、房屋和附屬物,多報拆遷移民數量,大肆套取國家建設資金,造成國家資金大量流失,嚴重影響了霍林郭勒市城鎮化建設的步伐。
(三)涉案罪名較為集中。從涉案罪名角度來看,2010年至2015年,霍林郭勒市檢察院查辦的農村基層組織人員涉嫌職務犯罪案件以貪污罪為主,占88.9%。隨著霍林郭勒市地區農村社區城市化發展速度的加快,國家投入到支農惠農方面的資金巨大,土地轉讓量大,一些基層組織人員在協助人民政府從事行政管理工作,面對巨大的資金數額和各種利益時,難以抵制誘惑,中飽私囊,非法獲取私利,從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一)主觀因素方面:一是綜合素質不高,廉潔從政意識淡薄。2010年至2015年,霍林郭勒市檢察院查辦的農村基層組織人員職務犯罪案件中涉案人員文化素質普遍不高,其中,1人為中專學歷,5人為高中學歷,另3人為初中學歷。這些社區干部文化素質不高,缺乏廉潔從政意識,視侵占、騙取國家財產為“不拿白不拿”。同時,個別農村社區干部受到“有權不用,過期作廢”思想的熏染,自認為“天高皇帝遠”,自己只是一名基層干部,況且違法犯罪行為又不是其一人完成的,個人隱秘性較強,因而伸出了貪欲之手。二是漠視或者放松對法律知識的學習,法律意識淡薄。個別社區干部對一些職務犯罪行為缺乏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正確認識,往往在被查處后才意識到自己已觸犯了法律。三是特權思想嚴重,為民服務意識淡薄。霍林郭勒市社區書記多數集“黨、政、財權”于一身,加之任職時間較長,對社區的管理具有“家長式”的權威,為民服務意識比較淡薄,特權思想較為嚴重,甚至認為自己撈點利益問題并不大。
(二)客觀因素方面:一是信息公開不到位,群眾監督往往流于形式。實踐中,基層組織工作人員在協助人民政府對國家補償金進行管理發放和處理征地拆遷各項工作中,由于社區公務公開不及時、不到位,導致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決策權和監督權得不到落實,群眾不能對征地拆遷補償費的管理、使用進行有效監督,使部分農村基層組織人員有機可乘,心存僥幸實施了犯罪行為。同時,隨著霍林郭勒市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多數農村社區的青壯年勞動力常年在外務工,社區內常駐人員多為中老年人,這些人參與管理公共事務的能力有限,對霍林郭勒市城鎮化建設中國家劃撥的專項建設金、征地補償、拆遷安置、評估、辦證等方面的政策知之甚少,這在客觀上為一些人截留相關資金提供了便利。二是監督管理沒有形成合力。在國家補償金發放和征地拆遷補償等工作過程中,有關部門的監督管理沒有及時跟上,大多情況下各自為政或者以職能部門為主,監管上沒有形成合力,為一些農村基層組織人員職務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機。三是財務制度不健全、不規范,財務管理混亂,使別有用心之人渾水摸魚。發生職務犯罪案件的農村基層組織,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財務管理制度混亂的情況,如財務制度不健全,不按規定期限做賬,財務賬目不清以及職責分工不明等,使得財會制度形同虛設。特別是對拆遷補償款、土地出讓金、國家補償金等資金管理缺乏一套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使得別有用心之人從中渾水摸魚,亂中取利。
(一)加強法律教育,打造良好廉政氛圍。通過職務犯罪案件分析,我們發現個別社區干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發生扭曲,工作的開展以個人利益為出發點,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于不顧,因此,必須加強對農村基層組織人員的思想教育和廉政教育,通過教育不斷提高其素質和能力,引導基層組織成員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構筑牢固的思想防線,夯實廉潔自律的思想基礎,自覺抵制各種不正之風和腐朽思想的侵蝕,增強抵御犯罪的能力。
(二)加強監督管理,完善監督制約體系。一是建立健全財務制度,嚴格執行財經紀律,完善財經組織,任何人不得凌駕于制度之上;二是保障村務公開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和程序的合法性,在此基礎上才能保證村民真正了解村級財務、事務和政務狀況;三是建立健全以群眾為中心的監督體系,增加透明度,讓可能存在違法違規操作的環節公開,減少違法操作空間;四是加強鄉鎮黨委、政府對村“兩委”班子的監督職責,充分發揮紀檢、經管、審計等部門的協調配合作用,以便實施有效措施遏制村官權力濫用。
(三)加強法制宣傳,提高群眾反腐意識。采取多種措施開展農村法制宣傳和反腐敗斗爭宣傳,不斷加大普法宣傳力度,增強農民的法律意識,提高農民的監督能力和水平,增強舉報的時效性和針對性,讓農民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保護集體的利益不受侵害。
(四)堅持懲防并舉,注重突出效果。一是加大打擊力度,“以懲促防”突顯成效。要加大打擊查處力度,特別是對于當前矛盾比較突出、涉及農民切身利益、群眾關注度高的熱點問題、重點項目,要深挖細查,從小案中挖大案,從個案中挖窩案串案,形成辦案的規模效應。作為查處職務犯罪的主要力量,霍林郭勒市檢察院將嚴厲打擊征地補償中的職務犯罪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建立了科學有效的偵查工作機制,加強辦案方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提高偵查技能和辦案水平,突出查辦有影響的街道干部職務犯罪案件,充分發揮法律對犯罪分子的威懾作用。二是加強案件分析,提出預防犯罪的可行對策。要通過對典型案件的查處和剖析,對基層組織人員犯罪情況進行分析,為預防基層組織人員犯罪提出可行對策,推動完善相關立法,堵塞制度漏洞。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霍林郭勒市人民檢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