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覽
今年在較大幅度調整結構和部分地區遭受嚴重自然災害的情況下,糧食生產再獲豐收,全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2萬億斤以上。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數據,2016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1623.9萬噸(12324.8億斤),略低于去年,僅減少0.8%。
根據國家統計局對全國31個省(區、市)農業生產經營戶的抽樣調查和農業生產經營單位的全面統計,2016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13028.2千公頃(169542.3萬畝),比2015年減少314.7千公頃(472.1萬畝),減少0.3%。
糧食播種面積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各地根據當前糧食供求現狀和可持續發展要求,在充分發揮市場導向作用的前提下,主動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適當調減非優勢區玉米種植面積,采取“玉米改大豆”、“糧改飼”和“糧改油”等措施調整農業種植結構。與此同時,大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穩定小麥、稻谷等口糧品種面積,守住口糧絕對安全的底線。
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現已進入最后的宣傳動員階段,現場登記工作也已進入倒計時。這標志著時隔10年的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將全面啟動,摸清新時期“三農”新家底。這是從近日舉行的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宣傳月啟動儀式上了解到的。
國務院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啟動儀式上介紹,本次普查將對全國所有的農業經營單位、農業經營戶、行政村和鄉鎮進行全面調查,涉及全國3萬多個鄉鎮、60多萬個村委會、2億多農戶和300多萬個農業生產經營單位,普查對象眾多、居住分散、流動頻繁,還面臨大量農民工外出務工、公民和企業更加注重保護隱私和商業秘密等普查難題。廣大普查對象的理解、支持與配合是普查成功的關鍵。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的標準時點為2016年12月31日,時期資料為2016年度資料。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近日在全國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座談會上表示,將推進科研成果權益收入分配等改革,將科技與經濟結合,激發科技人員創新活力,今后農業科技創新方向也將加快轉變。
韓長賦表示,要想解決當前農業科技發展面臨的資源配置碎片化、科研和推廣“兩張皮”等問題,迫切需要加快農業科技制度創新,激發科技人員創新活力。要充分調動農業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建立科研成果權益收入分配和依法依規適度兼職兼薪、股權分配等制度;充分調動農業科研單位的積極性,擴大農業科研院所收入分配、人員聘用、崗位設置等自主權;充分調動社會力量投入農業科技創新的積極性,鼓勵金融、企業等社會資本投入農業科技創新。
據介紹,農業部門將盡快制定農作物種質資源公益性共享、合作共享和有償共享制度,實現全國資源共享“一盤棋”。在此基礎上,將對農業科技創新方向作出調整。
人社部12月1日會同國家解決企業拖欠工資問題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召開2017年春節前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視頻會,要求各地切實做好春節前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確保農民工按時足額拿到工資報酬。
人社部部長尹蔚民表示,要集中力量開展專項執法檢查,依法加大對欠薪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依法快速調處勞動報酬爭議。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多措并舉,開展治欠保支集中攻堅,努力實現春節前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和涉及人數明顯下降、因拖欠工資引發的群體性事件數量明顯下降,確保發生的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基本結案、群體性事件得到妥善處置、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案件及時移交司法機關處理,切實維護廣大農民工的工資報酬權益。
近日,國家旅游局和農業部聯合印發了《關于組織開展國家現代農業莊園創建工作的通知》,決定在全國國有農場范圍內組織開展國家現代農業莊園創建工作,計劃到2020年建成100個國家現代農業莊園,基本形成布局科學、結構合理、特色鮮明、效益顯著的莊園經濟帶。
《通知》要求,申報主體應是具備獨立法人資格的國有農場,并且滿足園區規劃科學、區位環境適宜、農業生產先進、旅游功能突出、經營管理規范等基本條件。
《通知》提出,國家現代農業莊園旅游功能突出。應具有優質的、可供休閑度假的特色自然或人文資源,旅游項目主題鮮明、特色突出、類型豐富;住宿餐飲、休閑娛樂、農事體驗、產品展示、文化展覽等基本功能齊全,基礎設施完善、先進實用,各種設施的安全與衛生符合相應的國家標準;具有較高的旅游承載能力,且無多發性不可規避自然災害,莊園的游客接待量不低于每年40萬人次;而且優先考慮國家3A級(含)以上旅游景區。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意見》的有關要求,進一步采取便利措施推動返鄉下鄉本鄉人員創業創新,加快構建農村創業創新平臺和服務體系,農業部將建立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園區(基地)目錄,向返鄉下鄉本鄉人員推介并向全社會公布。為此,農業部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建立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園區(基地)目錄的通知》,進行專門部署安排。
《通知》提出,要通過逐步培育一批功能定位準確、帶動能力強、影響力大的農村創業創新園區(基地),進一步增強各方面支持返鄉下鄉本鄉人員創業創新政策的引導性、精準性和協同性,形成統一的信息服務窗口,并以目錄形式每年向全社會公布和推介,適時遴選一批全國優秀農村創業創新示范園區(基地),推動返鄉下鄉本鄉人員創業創新集群發展。
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了《河南省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施辦法(試行)》,要求在全省行政區域內不屬于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范圍的人員參加城鄉居民醫保,包括農村居民,城鎮非從業居民,各類全日制本專科生、中專及技校學生等。《辦法》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辦法》提出,城鄉居民醫保費用的籌集實行個人繳費和政府補貼相結合。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特困供養人員、喪失勞動能力的殘疾人、低收入家庭60周歲以上(含60周歲)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以及符合規定的優撫對象等所需個人繳費部分由政府給予補貼。《辦法》要求,城鄉居民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實行協議管理。全面開展異地就醫即時結算。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建立全省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信息系統,實現基本醫療保險與大病保險、困難群眾大病補充保險以及醫療救助同步結算;建立完善省級異地就醫結算平臺,實現與國家異地就醫結算平臺有效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