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經營方式創新的新安探索
秦小玲
新安縣地處豫西淺山丘陵區,縣內的五頭鎮位于新安縣東部,毗鄰洛陽市區,胡溝、亮坪、寺上、包溝是五頭鎮的4個貧困村,總人口8000多人,1648戶,人均耕地面積1.36畝,戶均耕地面積將近7畝。由于地處溝嶺交錯、溝岔縱橫的淺山丘陵區,土地干旱瘠薄,農業基礎設施欠缺,4個貧困村的農業生產長期以來“望天收”,正常年份的畝均小麥產量還不到400斤,一直難以擺脫貧困狀態。近年來,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五頭鎮的胡溝、亮坪、寺上、包溝4個村,著眼于自身的資源條件和良好的市場預期,在新安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集體性質的舜王農業公司,計劃流轉4個村的1萬多畝耕地,打造萬畝油用牡丹生產基地,并引入新的經營模式,即以50畝為一個單元面向社會資本招商,將土地流轉給新型經營主體進行牡丹種植,由舜王農業公司提供牡丹種植、管理、銷售的托管服務。同時,在這一基礎上高起點規劃旅游休閑農業,目前已經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當前,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如何創新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提高農業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是農業發展面臨的首要任務。新安縣五頭鎮的4個村,轉變傳統發展思路,瞄準城鄉居民消費升級過程中產生的高端需求,整合政府、集體和農戶等多種力量,利用當地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以一種全新的經營方式對接市場高端需求,探索丘陵貧困地區發展高效特色農業的路子,可以說是一種非常有益的嘗試。
一是有效地對接了城市市場。農業的提質增效需要置于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思路中,及時捕捉城市居民消費升級帶來的發展機遇。新安縣五頭鎮選擇油用牡丹、休閑旅游農業項目,在國家大力發展木本油料的政策導向下,瞄準了城市高端消費市場,體現了城鄉一體、以城帶鄉、三產融合的發展思路和取向,有利于提高農業附加值。
二是體現了綠色發展的方向。新安縣屬于缺水地區,整體耕地地力差,不太適宜糧食這種高耗水農作物的生長,五頭鎮因地制宜發展耐旱的油用牡丹,其本身具有觀賞價值和深加工附加價值,又利用當地鄉土文化和自然環境發展資源節約型的休閑旅游農業,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內在統一。
三是充分調動了政府、集體和農戶的力量。政府的支持引導在起步階段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洛陽市和新安縣兩級政府對于前3年油用牡丹每畝600元的補貼,有效緩解了油用牡丹種植前3年不產生收益的投資壓力。并聘請高校對牡丹基地進行高起點規劃設計,整合資金,完善水電路基礎設施等;4個貧困村成立了集體性質的舜王農業公司,負責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基地建設的前期招商和管理工作,以及配套的牡丹種植的技術支持、生產資料采購等托管服務;農戶在取得租金收入的情況下,勞動力進一步得到解放,可獲得打工收入,亦可利用當地的規?;諒氖掠陀媚档しN植。這樣,既提高了支農資金的使用效率,又發展了集體經濟,同時貧困的農戶也參與進來。
四是有效整合了社會資金。新安縣五頭鎮選擇50畝為一單元對外招商,降低了社會資本進入的門檻,使以城市退休老人、白領等為代表的較小規模的社會資本進入農業成為可能,也避開了大規模流轉土地帶來的資金壓力而使產業難以健康發展的風險,有利于更廣泛吸收工商資本和社會資金進入農業,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可以說,50畝一個單元的牡丹田,既承擔著新安縣五頭鎮的產業發展需求,又承擔著新型經營主體的投資需求,還承擔著包括新型經營主體在內的城市人口的休閑養生等需求,符合農業的發展趨勢,其創新的思路與方法值得借鑒。
(作者單位: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農村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