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
?
草銨膦正在自食苦果
化工
產能過剩嚴重,利潤大幅萎縮
百草枯退市在即,草銨膦作為性能優異的替代產品,近年來在國內外形成一浪高過一浪的熱潮。在全球盲目擴大產能的狂熱中,草銨膦原藥價格從35萬元/噸的高價位跌至目前的13.5萬元/噸左右,已經無利可圖,令業界大跌眼鏡。
產需脫節就會導致市場的波動,供不應求會導致價格上漲,供過于求會導致價格下跌,這就是殘酷現實的市場規律。據了解,草銨膦產能擴張大戰自2015年拉開大幕,就為市場非理性競爭、價格大戰埋下了隱患。
目前,浙江永農化工有限公司已經擁有草銨膦原藥產能約3000噸/年;利爾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草銨膦原藥總產能已經達到3600噸,設計總產能17600噸/年的草銨膦原藥項目已經進入了未來規劃;四川福華通達農藥科技有限公司分兩期進行投資建設的12000噸/年草銨膦項目完成備案……
有關企業人士表示,如果對草銨膦產能不加控制,不用多久,草銨膦就會成為草甘膦的難兄難弟。目前,已經出現草銨膦無序競爭加劇的現象,不少小企業被迫停產。
資深農藥研究專家、原上海市農藥研究所教授級高工張一賓指出,隨著草甘膦抗性問題的加劇,以及百草枯由于不可逆的毒性問題而遭遇禁用,草銨膦必將成為這些曾經占據重要地位的除草劑產品的有效替代產品。但在短期內,無論是從生產成本還是生產的安全性方面考慮,草銨膦都難以與草甘膦和百草枯匹敵。
“未來草銨膦的發展應注重生產工藝的改造,利用生物方法合成草銨膦,實現安全清潔化生產,實現減量控害,進而降低使用成本。”張一賓指出,任何農藥的大量長期使用,都必然會導致抗性問題的發生,因此在草銨膦的使用過程中,還應該密切關注雜草抗性的問題,扎扎實實開展接地氣的農化服務,指導科學用藥。
百草枯遭到禁用,草甘膦一波三折,無一不與產品的安全性有關,高效低風險已經成為全球農藥發展的新趨勢。草銨膦的使用存在或大或小的安全風險,這是社會不能忽視的問題。加大高效低風險產品的研發力度,才是企業發展、行業進步的王道。
中國農藥工業協會會長孫叔寶指出,要促進草銨膦產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去產能、技術創新、實現安全生產是業界必做的功課。
一方面,產能過剩行業的經濟效益持續惡化,潛在金融風險不斷積聚;另一方面產能過剩行業占據了大量優質資源,擠壓了其他有利于經濟轉型行業的企業生長空間,抑制了全行業生產率的提升。孫叔寶表示,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轉型升級不暢導致企業難以從低端環節向高端環節延伸,從而只能在低端環節進行惡性競爭。因此,對現階段農藥工業來講,要想治理產能過剩問題,必須堅持創新驅動戰略,通過提升企業的技術能力,實現從產業鏈低端環節向高端環節延伸。
業界人士表示,企業必須通過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手段,對傳統的生產經營模式進行顛覆創新,積極融入新一輪全球技術革命,實現質量增進和成本優勢的雙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