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生
衡陽市三措施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建設
■朱明生
衡陽市農機局以“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主題,大力開展現代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建設,主要農作物水稻生產的耕整、種植、植保、收獲、烘干、秸稈處理六個主要環節全部實現機械化。一是開展“大推廣、大普及”活動。結合全市“一流轉五服務”政策,在全市7個產糧縣市均建立3~5個萬畝優質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重點解決了水稻主產區的機械化機插、機烘技術的示范推廣,實施了優質水稻區域機械化生產服務中心建設和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示范推廣,突破了機插和烘干技術瓶頸,打造了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區,同時實現包括稻稈綜合利用、水稻貯藏、加工環節機械化在內的水稻全程機械化、規模化、產業化生產方式。2015年示范區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率達超過了90%。二是組織召開多種形式的現場演示會、技術培訓班。充分利用媒體,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大力推廣先進農機化技術。通過政策支持、項目幫扶、融資聯介、技術指導等一系列措施,著力提升農機手的素質和技術,推動農機手向新型職業農民轉變。通過積極培訓農機實用技術,“學技提能”成效顯著。2016年,全市共開展了駕駛操作、維護修理、技術指導、經營服務等內容的農機技術培訓12期,培訓800多人次,同時還舉辦了機插秧現場會演示會12場次,觀摩群眾1.1萬人次,有效提高了農機手的技術素養和致富能力,推動農機手向新型職業農民轉變。三是大力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以實施省政府兩個“百千萬”工程為抓手,積極引導、扶持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充分發揮合作社的設備、技術、人員優勢,使合作社成為農機化新技術推廣的重要載體,發揮其在建設示范基地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全市已登記注冊的農機專業合作社有347家。從本鄉本土到跨市、跨省作業,服務面越來越寬;從糧食作物到經濟作物,從產中到產前產后,從農田作業到信息服務,從種植業到養殖業、加工業,服務領域不斷延伸。2015年,全市農機合作社作業服務面積(含跨區服務面積)超過了23.33萬hm2(350萬畝),總收入達35.3億元,比上年增長了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