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汝城縣農機局 黃守華 何孝龍
促進基層農機維修網點健康發展任重道遠
■汝城縣農機局黃守華何孝龍
近年來,隨著國家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惠農政策的不斷加強實施,農民購買和使用農業機械的積極性空前高漲,造成了農機具更新速度不斷增快和擁有數量急劇增加,農業機械化迅速向大型、新型、節能方向發展。而隨著農機化事業的迅猛發展,新型、大型農業機械的大量使用,與其相應的農機維修行業的矛盾和問題也日益凸顯。筆者以湖南省汝城縣為例,經調研發現,汝城縣基層農機維修網點的布局不合理、人員老化、設施和技術顯滯后,明顯不能適應農機快速更新換代的形勢要求。
為了摸清行業狀況,促進縣農機化事業健康發展,筆者對轄區內的農機維修網點進行了全面走訪調查。汝城縣1995年發證的35家維修網點,到目前為止只存19家,維修從業人員23人,且維修設備陳舊老化,只有少量車床、鉆床,普遍有電焊機、火焊、電鉆、切割機、扒胎機等,機械工具簡易,只能對拖拉機、小四輪補胎,農機具的電焊焊接,以及柴油機、汽油機等動力的換件維修,現在比較新型的機械就不能應付了,比如近年來發展快速的收割機和插秧機,一旦出現問題只能等廠家維修人員,農戶只有干著急。
(1)維修網點分布層次不齊。現階段,汝城縣農機維修網點主要集中在鄉鎮,村級的維修點相對比較少,而且維修服務水平比較低。各鄉鎮的維修服務組織體系建設遠遠不能滿足汝城縣農業機械保有量的迅速增長。目前大部分的農機具及農機手都在農村,這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農機具的及時維修,尤其在農忙季節,由于機械故障而影響農機作業的案例比比皆是。
(2)農機維修網點規模小、效益低。農機維修企業及專業農機維修企業工作人員1~2人,年營業收入5萬元左右。在調查中,筆者發現年營業收入不足3萬元的維修點占整個行業總量的70%。
(3)農機維修設備老化、專業維修人員緊缺,維修水平低。長期以來農機維修網點的低效益使得維修網點更新設備的意愿不強烈,設備老化嚴重,更新換代緩慢,無法跟上農機機械化的步伐。從業人員維修水平低,這些維修工沒有經過專門的培訓,靠經驗、憑感覺維修農機,其結果可想而知。這些農機維修網點只能提供簡單的維修保障,對于新型、大型設備只能依靠廠家的“三包”服務,但遠水解不了近渴,特別是多用農田作業機、聯合收割機結構復雜,一次性投資大,農民購置一臺不容易,如果在使用中出現故障,得不到及時維修,就會耽誤農事,造成損失,嚴重的挫傷農民購機用機的積極性。
(4)對農機維修網點管理力度不夠。農機管理部門作為農機維修網點的行業主管部門,受人力、物力、財力等條件的制約,無法實施對農機維修網點的有效管理,雖然千方百計籌措,仍無法對維修人員進行定期上崗培訓和新機具維修培訓,合格證換發工作也進展遲緩,盡管做了大量的宣傳工作,但由于網點分散在鄉、鎮農村,主動辦證的少,存在無證經營、使用過期農機維修技術合格證現象、超范圍經營現象。
(5)農機維修網點缺乏強有力的質量監督管理。管理部門職權界定不明,很多部門都有權管理農機維修行業,比如農機部門、工商、技術監督、公安、安檢部門,如何界定各自具體職權需要進一步明確。
(1)將農機維修網點建設列入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要把農機維修網點建設與農業機械的發展、農機技術推廣、農機技術培訓、農機安全監理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制定農機化發展規劃的時候,要把基層農機維修網點建設列入規劃。做到布置工作有農機維修網點工作,檢查工作有農機維修網點工作,總結工作有農機維修網點工作,使農機維修網點建設工作有專人抓,有專人管。
(2)合理布局基層農機維修網點。在研究籌劃基層農機維修網點的布局上,一是要本著便民、利民的原則,即農機維修達到“就地就近、少花錢、時間短、質量好”的要求;二是考慮農機維修人員的經濟效益原則。即每搞一個維修網點建設,都應根據農業機械分布狀況及農業機械的使用年限,進行維修成本估算和盈虧分析,應保證維修點有一定的經濟效益。
(3)加強農機維修人員的技術培訓。借助國家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陽光政策,認真搞好農機維修行業從業人員的技術培訓和管理工作。對農機修理工培訓考核要制度化、規范化,做到規范教材、規范培訓、規范考試,并設立相對固定地培訓基地,對其教學條件和師資實行資格認證制度,以保證培訓質量。
(4)加大示范網點建設、扶持高新技術農機產品維修網點。對管理規范、服務優質、農機戶反映良好的維修點,進行適當的政策傾斜,提高維修點的綜合維修能力,從而取得以點帶面的效果。鼓勵農機維修點實行維修與零配件供應一體化服務,把農機維修服務工作前移,方便農民,建議在2~3個鄉鎮之間建一個維修功能比較齊全、設備比較先進、維修人員技術水平比較高農機維修綜合服務站,使得農機具出現毛病時能夠得到及時解決,不誤農事。
(5)明確管理責任,加大執法力度。要確定農機質量監管部門在農機維修管理中的主導地位,建立完善農機、工商和技術監督等部門對農機維修行業管理的監督協調機制。制定常規性行業管理制度,加強服務意識,深入現場,依法依規對從業人員、從業網店進行登記、年審年檢,明確要求網點建立健全維修記錄檔案。嚴格規范農機維修市場,經常性開展聯合執法大檢查,檢查農機維修網點是否證照齊全,是否合法經營,農機維修從業人員是否持證上崗,農機配件質量是否合格等。對無證照、證照不全和不按時參加年度檢審的要堅決進行處罰,甚至予以取締,促使農機維修市場向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