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段歲月給了我什么呢?其實讓我知道,當面對一個新的經驗體系的時候,我想可能有很多人也會說到在國外留學的時候也會遇到不適應,也會遇到吃苦,怎么辦?對我來說有三個階段,第一是迅速地接受它。第二,改變它,怎么樣你跟它一起調試出一種價值。第三,在價值之外建立快樂的生活方式。接受它是第一步,不管你在什么樣的情況下首先要接受它,不能總是哭天搶地說為什么,生活中沒有太多時間讓你問為什么。印度詩人泰戈爾說得好,如果你因為月亮而哭泣,那你就會失去滿天的星星。在你問為什么的時候,別人已經在開始改變。所以,到任何一個地方用最快的時間告訴自己,這就是我當下的生活,就是我的坐標,來建立價值吧。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著名學者、大眾傳媒作家于丹
走到今天,自己回想一下,如果沒有美國的經歷,我會在好些方面比較欠缺。到美國去生活使我見了比較大的世面,理解了世界上除了一種國家的生存形態以外還有另外一種形態的生存,同時也體會到了美國人定義下的平等概念。在我看來,這種平等的概念特別重要,所以我在價值取向上沒有很強的等級觀念。
當然,除了沒有等級觀念之外我還獲得了危機意識和生存意識。我在美國奮斗了九年多,那種危機感一直都跟隨著我。而且,在美國的這么多年里我見識了很多人的各種各樣的生活方式以后,我已經不會很狹隘地保留一種小人得志的感覺,可以生活得非常平民化,這些都是綜合了美國給我的各種觀念而成的,比如平民精神、平民文化、邊緣人心態。
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朝陽
能夠赴美留學的學生都是非常幸運的,他們有財富和才華的依托,也趕上了留學浪潮。因此他們所考慮的不僅僅應該是如何做一個好學生,找一份好工作,他所面對的文化的沖突、國際化格局和多元化的挑戰,要求他們要善于系統思考,跳出固有的格局認識自己的位置。
楷勵教育校長李新浩
我時常覺得生命很神奇,有很多事想做而未能成,曾經一度失望之極,你以為生命中的那扇門已經關閉,你以為自己也已經放棄了,可當日子過去,你只要踏踏實實走你該走的每一步,積極地去面對生活,有一天,你冷不丁就會發現另一扇門不曉得幾時已經悄悄地——為你打開了。對我而言,倫敦的學習生活,就是我生命中的一扇門。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女演員獎得主湯唯
留學最底線是學個專業,拿個文憑,留學最寶貴的是什么,是能夠吃透這個國家,了解它的文化價值。那么,什么叫文化價值?比如我們看一個人,一個少年和爸爸媽媽吵架,支持誰?假如爸爸媽媽逼著女兒要嫁人,對吧,你認為對不對?或者逼到你的時候,你怎么看這個問題?那這些都是文化價值。
新東方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徐小平
抓住工作的空當,把握機會到國外看看,用這一年嘗試新鮮事、了解自己且體驗生活。留學的這段時間我形容它是“蝴蝶仙子的一年”。重返校園對我來說是個很重要的決定,所以我盡可能地把握所有可以學習的機會。
我好像跟很多人不一樣,尤其是和LSE(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學生相比,大多數人出國就是要拓展自己的人脈,但我好像沒有特別經營這部分,我把精力全部投注在了吸收知識和感受生活上面。
電影《我的少女時代》策劃人袁支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