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餐桌上的新成員 有些你想都不敢想
科學家們腦洞大開,上天入地為人類餐桌尋找新成員。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新食物,你有膽嘗試嗎?


科學的魅力之一就是將看似天馬行空的想法付諸實踐。有部分科學家在從事一項非??岬墓ぷ鳌獮槿祟惒妥缹ふ倚鲁蓡T。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無一不全……

身體被掏空時,除了“來根士力架”,其實還可以“來杯牛奶橫掃饑餓”。最新研究成果顯示,蟑螂奶可能營養更全面哦!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研究發現,名為太平洋折翅蠊的蟑螂產的“奶”(蛋白結晶),其營養成分是牛奶的3倍,是熱量和營養的絕佳來源。研究人員稱,這種特殊的結晶中包含了脂肪、蛋白質和糖類,通過基因測序還發現,它們還包含多種氨基酸。
蟑螂奶的提取手段比較復雜,而且僅靠蟑螂媽媽“產奶”實在不靠譜,產量太低,所以研究人員計劃在實驗室制造生產這種“蟑螂奶”。
所以,“小強奶”,你敢嘗試嗎?

蟋蟀粉餅干
昆蟲作為人類餐桌成員已不算新聞,但目前也僅限于面粉蟲這類昆蟲,像蟋蟀這種后起之秀也不得不多談兩句。
蟋蟀富含鐵、蛋白質、維生素B及其他營養成分,同時其含鈣量可媲美牛奶。在老撾,蟋蟀是最常見的食用昆蟲,被老撾譽為是解決營養不良問題的“藥膳”。美國也有食品公司將蟋蟀曬干并研磨成粉來制作比薩或能量棒等。
所以你能突破心理障礙,來塊蟋蟀餅干嗎?

基因編輯技術獲得的“超級豬”
全民健身時代,如果沒有三五塊腹肌和迷人的馬甲線真的都不好意思露個小腰。借著健身風,“二師兄”也要趕趕時髦,增肌減脂。
中韓科研人員在《自然》雜志發文稱,可以利用名為“TALEN”的基因編輯技術,“關閉”豬體內一種遏制肌肉過度生長的基因,進而研發出體魄更加健壯,肌肉多、脂肪少的“二師兄”。
這種基因編輯手段生產的豬縮短了肉豬育種改良的事件,但公眾對于轉基因食品的恐慌心理,可能會大大推遲其上市時間。
其實除了超級豬,早在1989年加拿大科學家就培育出轉基因三文魚,但直到2015年11月,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才批準其上市,用于人類消費。這也是全球第一種獲準上市供人類食用的轉基因動物。雖然FDA批準上市,但是還是爭議不斷。因此轉基因動物搬到人類餐桌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經過15年努力,美國俄勒岡州大學研究人員培育出來一種培根口味的紅藻。他們利用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的一種野生紅藻培育出變種的掌狀紅皮藻。這種紅皮藻形狀類似生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物質,其曬開后的蛋白質含量可以達到16%。
“這種紅皮藻非常便于養殖,給點陽光、加點海鹽水就可以?!表椖控撠熑薈hris Langdon說,起初他們是想培育一種適合鮑魚食用且快速生長的食物,但沒想到竟無心插柳,得到了這種油炸過后口感與培根非常類似的藻類。目前,他們已經開始大批量培育這種藻類,并積極和廚師們進行合作,希望可以盡早將這一美味搬上餐桌。

紅皮藻沙拉

吃個漢堡需要21萬英鎊?是的,你沒看錯,再使勁擦眼睛你也沒看錯。
荷蘭馬斯特里和特大學研究人員從魷魚和扇貝中提取角質成功制作了人工牛肉。但制作過程相當復雜,制作成本也堪比天價。
雖然這樣更環保和還能減少對動物屠宰,但這樣一個漢堡就能吃掉一套房子的價格,還是讓人望而卻步,所以降低制作成本,才是王道。
有研究稱,整個食物系統貢獻了全球超過1/4的溫室氣體排放,所以積極尋找未來餐桌新成員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