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凱 刁坤
?
且看文化之花如何開遍基層——空軍工程大學理學院基層文化建設狀況調查
文/李凱刁坤
讓文化之花開遍基層,營造濃厚的文化育人氛圍,并非易事。近年來,空工大理學院針對這個問題專門展開了長期的調查研究,并不斷根據反饋結果調整策略,現階段,該院的文化育人體系已趨于完善。
幾年前,一條“學院將組織元旦晚會,請各單位積極上報節目”的通知傳達給了每一名基層主官,幾天后,院宣傳干事陸陸續續收到了各基層單位回復的消息。然而,看到節目名單時,宣傳干事犯了難,上報的節目單上,除了獨唱合唱就是詩歌朗誦,如此單一的節目怎么可能辦好一臺晚會?當即,院機關再次向各基層主官傳達消息,要求重新選報節目,并特別提醒節目要突出多樣性、創新性。然而,再次收到的回復依舊不盡如人意。最終,學院又是請嘉賓,又是找外援,東拼西湊總算辦完了晚會。
晚會是辦完了,可問題卻凸顯出來。都說“90后”是有個性的一代人,可為什么辦場晚會連節目都出不來?是學員們才藝匱乏還是另有原因?這個問題,引起了院領導的高度重視。
經過一段時間深入基層的調研,院機關收到了一份出乎意料的反饋,調研結果顯示:超過40%的學員在進入軍校前都曾有一兩門才藝:25%的學員在小學、中學階段曾系統學習過樂器或者舞蹈:超過65%的學員在剛入學時打算在大學階段學習一門才藝——有才藝者不在少數,沒才藝卻打算學習者也頗多,可為什么進入軍校一兩年后,原本有才藝的丟掉了才藝,原本想學習的丟掉了熱情?
在調查中,院領導找到了在晚會上大放光彩的街舞表演者小王,問及小王為什么在第一次報節目時沒有毛遂自薦,小王的回答簡單干脆:一是進入軍校后,學習訓練任務重,加上沒有舞臺,根本沒再碰過街舞,忽然要上臺表演,擔心因生疏而演砸:二是報了節目必然要花費大量時間練習、彩排,擔心會耽誤學習——這樣的理由看上去合情合理,然而,文化活動與學習訓練真的就不可兼顧嗎?針對這個問題,學院又展開了更加深入的調查研究。
隨著調查研究的不斷深入,學員“文化熱情”遇冷的原因漸漸浮出水面,同時,學院領導逐漸意識到,這種現象的成因不單是學員自身的問題,基層“文化土壤”稀缺、“文化氛圍”淡薄才是真正的問題之根。
在調查中,學員小李的經歷給院領導留下了深刻印象。小李自小便是個“文藝青年”,中學時自學吉他,高中時自己組建了一支樂隊。進入軍校后,大一時期的小李曾滿懷“文藝理想”,通過各種手段,小李結交了幾位志同道合的學員,打算組建一支樂隊在軍校“大展宏圖”,可還沒“展翅”就被“打斷了腿”。當小李雄心勃勃地將自己的想法告訴教導時,教導的回答卻讓小李碰了“一鼻子灰”:學習訓練才是最重要的,別瞎想這些沒用的!
難道文化活動在軍校中真的沒有發光的舞臺嗎?失去了自信的小李也就沒有了熱情,沒有了熱情,自然沒了動力,隨著學習訓練的壓力不斷加大,小李把吉他放進了倉庫,琴弦漸漸生出了銹跡。已經兩年沒有摸過吉他的小李,如果不是被問到有什么特長,甚至早已忘記自己還有一把舊吉他。
學員有才藝,主官不買賬。學院將調查的方向指向了基層主官。然而,對于這個問題,基層主官也吐起了“苦水”:不是我們不買賬,而是實在是買不起賬。一是沒能力給有才藝的學員提供像樣的舞臺:二是考核、評比都以學習訓練為標準,實在怕學員分了心、散了勁,最后耽誤了自己的前程。
問題引導調研,原因指明方向。隨著對問題之根的深入摸索,院領導多次與基層主官及學員進行研討交流,新政策、新方案隨即不斷出臺,“文化熱情”在學院不斷升溫。
走進空工大體育館4樓,一條名為“理學院第二課堂”的走廊分外熱鬧——書畫作品、自創雜志、機器人、雕塑……各種各樣學員自制的作品掛滿了走廊,學院的“第二課堂”儼然成了學員們的“創意工廠”。
“第二課堂”的創建就是學院抓建基層文化的一項重要舉措。得知學員有才能無處發揮后,學院立即采取行動,創新形式,大膽作為,向上呈遞報告,申請“第二課堂”專用場地:向下挑選教員干部負責輔導,撥專款用于“第二課堂”建設。在院黨委的大力支持下,短短幾周時間,“第二課堂”就建設完成。如今,“第二課堂”已包含20多個俱樂部,儼然成為學員們激發靈感、迸發創意、學習技能的重要基地。
除了“第二課堂”這種專業性文化建設,學院同時注重大眾文化建設。在今年夏天舉辦的空工大運動會上,學院的300名學員組成了“紅色傳人”盤鼓隊,創作并表演了由“龍騰虎躍”“萬馬奔騰”“豪氣激昂”“戍邊衛國”“歡天喜地”5個篇章組成的盤鼓作品《軍魂——雄風》,鼓聲陣陣,威風凜凜,甚為壯觀。舞獅隊、舞龍隊、快板隊等大眾娛樂文化團體也在學院相繼成立,吸引了大量學員參與其中。如今,這些團體都已發展壯大,每逢重大活動,這些團體都會“露上兩手”。與此同時,為了讓基層文化的受眾面更廣泛,學院撥專款到各營,用于各營籌建走廊文化,讓文化成為每一名學員都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
舞臺有了,硬件有了,文化氛圍也有了,可如何解決學員們的最大顧慮——文化活動與學習訓練不可兼顧呢?如何給擔心學員“分了心、散了勁,耽誤前程”的基層主官吃一顆“定心丸”呢?
經過研究討論,學院“對癥下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每周六下午為各俱樂部活動時間,并專門指派教員干部指導幫帶:在立功受獎、入黨、年終表彰等方面,對在各俱樂部以及各組織擔任骨干及做出突出貢獻的學員給予相應獎勵:邀請畢業學員回母校,向基層主官、學員講述部隊任職經歷,談文藝特長在基層任職中的重要性……隨著一系列政策方案的出臺,濃郁的文化育人氛圍在學院迅速蔓延,文化之花已開遍基層。★
責任編輯:邢玉婧
【文化名片】
校訓:面向空天、腳踏實地、傳承創新
校風:忠誠、尚武、篤行、卓越
辦學理念:質量建校、人才立校、綜合強校、科技興校、依法治校強校夢:創建一流大學,培育紅色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