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圖書館,甘肅 蘭州 730030)
公共圖書館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和良心,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中國城市化建設步伐不斷加快的背景下,公共圖書館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公共圖書館在城市化進程中,日益成為經濟建設的好幫手,在服務于經濟建設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根據2011年中國統計局統計數據,中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升至51.25%,城鎮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這是我國人口城市化過程中的重要轉折。截止2013年,中國城鎮人口比重升至53.73%。經濟發展是人口城市化的基礎,知識經濟時代,經濟的發展需要信息與智力的支持,這就需要公共圖書館發揮文獻信息中心的作用。公共圖書館為所在城市的經濟發展提供一定的信息支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共圖書館宣言》宣告:“公共圖書館是地區的信息中心,它向用戶迅速提供各種知識和信息”,公共圖書館的使命之一就是“為地方企業、社會團體提供充足的信息服務”。公共圖書館豐富多樣的館藏資源也為市民的終身學習和事業發展提供了基礎的條件。公共圖書館是沒有圍墻的學校,是終身學習的場所。每一個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權利,而不受年齡、種族、性別、宗教信仰、國籍、語言或社會地位的限制。公共圖書館公益性與社會化服務讓那些處于經濟邊緣、徘徊在街頭無處可去的弱勢群體也能夠通過公共圖書館而獲得新生的生存智慧和勇氣,取得經濟和社會上成功的潛力。
城市化的過程,精神文明建設尤為重要。公共圖書館作為城市居民文化學習、休閑娛樂的公共場所,對城市的學習、社會性包容和現代公民意識等方面,都能起到建設性的作用。“城市化不僅僅意味著人們向城市集中,加入城市生活組織的過程,而且還包括隨著城市的發展,通過城市的通信、交通機構等各種制度的作用,使人們由傳統的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的變化過程。”[1]人口的城市化讓大量的農民向城市轉移,成為新市民。然而職業和生活環境的轉變并沒有帶來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的轉變,當“傳統的新市民”遇見“現代的老市民”,文化沖突與社會排斥在所難免。公共圖書館作為一個沒有任何門檻的場所,給所有的讀者提供無差別的免費服務,不管你來自哪個地區,不管有什么樣的文化背景和社會地位,在圖書館你都將得到善待、尊重和關懷。而且在圖書館有限的空間內,讀者與讀者之間更容易建立一種更親切、平等、相容的社交關系。圖書館提供的各種信息和知識,讓“傳統的新市民”適應城市的生活節奏和生活方式,圖書館提倡的尊重與平等,也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所有的讀者。圖書館豐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圖書館員與讀者在圖書館中營造的充滿人情味的精神家園也在城市生活中得到彰顯。
第一,收集、整理、存貯、分析與傳遞有特色的館藏資源。就甘肅省圖書館而言面對甘肅省各個地區城市化水平和公共圖書館建設不平衡、經費短缺的現狀,甘肅省各個地區的圖書館應該擺脫“大而全”、“小而全”的辦館思想,根據所在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趨勢和重點,有目的、有步驟的收集、整理、存貯、分析與傳遞適應當地發展的文獻信息。如2013年“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獲國務院正式批復落戶甘肅,根據建設方案,甘肅省將圍繞“一帶”建設“三區”、打造“十三板塊”。“一帶”是絲綢之路文化發展帶;“三區”是以始祖文化為核心的隴東南文化歷史區、以敦煌文化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態區和以黃河文化為核心的蘭州都市圈文化產業區;“十三板塊”是文物保護、大遺址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利用、民族文化傳承、古籍整理出版、紅色文化弘揚、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文化產業發展、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節慶賽事會展舉辦。甘肅省各個地區的公共圖書館應該集中力量,收藏整理與“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有關的特色文獻,這不僅是對華夏文明的保護與傳承,更能促進當地的發展,再如,甘肅省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全省現有54個少數民族,總人口219.9萬,占全省總人口的8.7%,其中東鄉族、裕固族、保安族為甘肅的獨有民族。在這些少數民族地區,公共圖書館可以系統搜集、整理和貯存民族地方文獻,“為因地制宜發展民族經濟提供詳實資料。[2]”城市化過程中公共圖書館館藏資源的配置要充分考慮各個地區城市化發展的具體特點。
第二,積極推進特色數據庫建設。知識經濟時代,及時有效的信息能極大的拉動經濟的增長,這就要求公共圖書館利用計算機和網絡通信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加工將互聯網上雜亂無章的信息資源轉化為有效、可以利用的資源,并建立專業的“特色數據庫”為讀者服務。如甘肅省圖書館不斷加強數字資源的建設力度,不僅購買了《中國知網全文數據庫》、《萬方數據庫》、《人大報刊全文檢索數據庫》、《NSTL外文數據庫》等多種商業數據庫,并先后建成了《四庫全書研究資源數據庫》、《西北地方文獻資源數據庫》、《省情資源數據庫》、《政府服務專題數據庫》等20多個各具特色的數據庫。
第三,提供特色服務。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核心應該與掃盲和教育密切相關,其使命包括“支持并參與各年齡群體的掃盲活動和計劃,在必要時組織發起這樣的活動”,同時制定用戶培養計劃。針對老年人、農民工不會使用計算機的情況,開展免費的計算機培訓。針對不同的讀者群體,推出適合其閱讀的書目。利用寒暑假,針對少年兒童,設置一些有特色的活動,吸引更多的少年兒童走進圖書館。如甘肅省少兒圖書館舉辦的有“少兒炫彩刮畫比賽”、“親子同樂智力拼圖比賽”、“母親節主題活動之賀卡制作比賽”等等,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讓更多的家長帶著孩子來到圖書館。
第四,加強特色宣傳。為了讓公共圖書館館藏文獻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公共圖書館還要學會宣傳圖書館自身。美國波士頓公共圖書館的外聯項目——“每年圖書員要訪問1000個小學和中學,向教師和孩子們通報圖書館的服務和項目以鼓勵他們訪問圖書館。”[3]這種通過外聯教師和家長來宣傳圖書館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
第五,促進全民閱讀。城市化進程促進了物質文明的大發展,但同時,也導致了部分城市居民精神世界的空虛。從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的“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到去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倡導全民閱讀”,再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全民閱讀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最重要的環節,有責任有義務做好閱讀推廣,因為“圖書館在躁動的城市氛圍中創造了一個安全和諧的環境,創造了一個終身學習、娛樂和可以為讀者創造性思維和寧靜心境發展的環境。”[4]公共圖書館通過組織、策劃與實施具體的與讀書文化相關的活動,讓閱讀成為每一個公眾自行自發的行為習慣。讓公眾在閱讀中提升品質與素養。
衡量一個地區城市化的程度,其中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城市文化基礎設施的投入以及人均占有城市文化基礎設施的比重。公共圖書館作為城市文化基礎設施,它的發展壯大對城市化進程產生巨大的能動作用。在中國城市化進程發展迅速的背景下,公共圖書館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