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市圖書館,河南 洛陽 471000)
圖書文獻既是精神生產的成果,又是科學勞動的對象和結晶。圖書館工作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所處的重要地位,是由精神生產的特點所決定的。所謂精神文明,是指一個社會在思想道德、文化建設、人際關系、社會風尚、生活習俗以及意識形態、文學藝術等有關人的精神存在方面的發展狀況和水準的總和。精神文明建設最重要的目的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質,而提高人的素質的關系在于對人們進行文化的熏陶和知識的教育。而圖書館恰在這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功能——面向大眾的社會文化教育功能。
圖書館工作,通俗地說就是將搜集、保存、積累下來的我國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優秀科技成果、優秀思想、文化成果等,通過整理、加工、貯存、組織等活動傳遞給社會廣大民眾。因此,圖書館工作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而圖書館工作的開展又與整個社會科學文化知識的普及及程度分不開的。在一個充斥文盲或處在愚昧落后狀態的社會里,文化建設是不可能得到發展的。而在一個科學文化高度發達的社會里,精神文明建設這項事業必然會得到重視和發展。所以,有人稱圖書館不僅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窗口,也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文明發展程度的標志。
圖書館教育的主要方式是通過大量的館藏圖書資料向社會廣大讀者傳輸文化知識信息,這也是圖書館本身具有的職能之一。圖書館這種教育形式,打破了學校教育的單向傳授知識信息的傳統形式,所有的館藏圖書資料都可以成為大眾汲取知識,獲得信息的源泉。這種教育形式是必不可少的。這是由于社會大眾是一個復雜的群體,他們具有不同的類型、不同的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和不同的文化知識需求。如何發揮每個人的優勢,提高他們的智力、進行能力的開發,是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研究的重要內容。因此,除必要的學校基礎教育外,大部分人的知識獲得和能力的提高,將是在“沒有圍墻的大學”——圖書館中完成的。
讀書是人們獲取精神食糧的一個重要途徑。圖書館不僅是藏書、讀書處所和文化教育機構、科研機構和文獻信息傳遞中心,它還是信息空間、互聯網絡、信息高速公路及信息產業的組成部分,特別是電子圖書館和電子出版物的出現,使廣大讀者可以在現有條件下,不受時間、空間等條件的限制,盡可能地滿足求職、閱讀、欣賞、娛樂等方面的精神需求,提高廣大社會讀者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養。
它是用精神產品——知識信心來為社會大眾服務的。因此,圖書館不僅需要環境整潔、內外安靜、光線柔和、空氣宜人;而且圖書館工作人員還要說話和氣、舉止文雅、禮貌待人。圖書館工作人員熱情周到的服務態度和高度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必然會對讀者起到良好的精神感染和教育作用。
現代圖書館有四項社會職能,即保存人類文化遺產;開展社會教育;傳遞科學情報;開發智力資源。在精神文明建設中,圖書館開展社會教育的職能有著獨特的優勢和重要的作用,所以近幾年來,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圖書館出現了經費緊缺、入藏書刊減少、讀者下降等趨勢,削弱了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的發揮。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一些圖書館已開拓出了“一館兩制”的路子,即在努力搞好無償服務的同時,又發展文獻信息服務業。利用自身擁有的設備和信息資源,努力創造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推進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實行優化組合、競爭上崗、擇優錄取等改革方案,積極改善工作環境、變革服務手段,千方百計地吸引讀者到圖書館來,使圖書館真正成為讀者繼續教育的“學堂”。
近幾年,由于大量的出版物沖擊著圖書文化市場,給圖書館的圖書采購和入藏圖書增加了很大的難度。尤其是一些格調低下、出版粗糙的作品充斥著文化市場,影響了圖書入藏的質量。因此,圖書館在對各種書刊兼收并蓄的同時,要著重選擇那些優秀的、能引導讀者向上的藏書,努力加大為讀者提供精神食糧的力度。因為圖書館的社會效益正是通過廣大讀者利用圖書資料后對社會作出貢獻,促進社會精神文明中體現出來的。
要使圖書館真正成為讀者學習知識的“殿堂”,圖書館必須改善服務手段,徹底改變不合理的規章制度。現在很多圖書館在服務時間上,采取了節假日不閉館,延長開館時間等措施;在服務內容上,在原有閱覽室的基礎上增加了專門為各類型讀者開辦的閱覽室,如少兒閱覽室、老人閱覽室、殘疾人閱覽室、成年人自習室;在服務方式上,采取了開架借閱與閉架借閱相結合的方式,送書下鄉與集體借閱的方式等。并為科研人員、離退休老人、下崗職工等特殊讀者提供優質的服務。圖書館工作人員無論何時都以飽滿的精神狀態來迎接每個到館的讀者,積極主動地向讀者推薦書刊,大大方便了讀者。
總之,圖書館在創建精神文明建設中必須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進一步樹立為讀者服務的觀念,改善服務手段,為各類型讀者提供優質的服務,從而吸引更多的讀者到圖書館來。只有這樣,才能使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得到充分、全面的發揮,為精神文明建設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