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第四高級中學,甘肅 渭源 748208)
現今,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主要是為了應付信息會考。因此,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仍有可以挖掘的潛力,這項工作最關鍵的就是要讓學校、社會及教師重視信息技術課程,并充分調動他們的關注度,從而提升渭源縣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為此,筆者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目前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現狀,具體地表現在一些學校由于種種原因在信息技術硬件與軟件滯后的投入;信息技術由于是非高考科目,教師在教學時也沒有足夠的重視;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時態度也不端正,有些學生沒上幾節課課本就不翼而飛,第二學期,有課本的學生寥寥無幾,還有的同學課本雖然沒有丟但是也是沒有帶過來,因為學生都明白這門課不重要。在計算機實踐操作中也是以玩游戲或者是QQ聊天為主,老師反復強調,但也效果不佳。上述種種問題產生的原因有很多,但歸根結底主要原因是課程不在高考之列,如果將門課程成績算十分計入高考里面,確信情況和現狀就會和目前大不一樣。
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而這一點要做好,教師必須在自己長期有效的教學實踐活動中,積累經驗和不斷學習;不斷研究學生實際和教材教法;使教師的專業素養與授課水平不斷地提高,增進教師的教學魅力和威望。切實做好每節新課引入的工作,從而可以使課堂教學有所提高。例如:在正式上課前五分鐘,可以讓學生回顧一下上節課的內容;這節課主要圍繞哪些問題進行講解。上節課較難不易懂的問題需要教師復習提問一下,在提問過程中逐漸引入這節課要講的內容讓同學們在本節課中自然而然隨著老師的想法活躍起來,帶動不想學習的學生也參與進來。如果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就說明新的教學內容引入的很好,這樣就可以保證整節課的教學質量。
構建學生知識的的場所主要在課堂,教師的課堂時間是有限的,但為了讓學生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識點都掌握,一節課都是滔滔不絕的自己在講,這樣的老師固然是為了學生著想,但是也該考慮學生能否接受,課堂效率能不能保證。在課堂上,每門課都應該遵循精講、巧練、多練的原則,盡量多給學生自學和練習的時間,每個老師能教學生的知識是有限的,“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因為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還有很多的知識需要自己去獲得。比如在教《網絡信息下載》的課堂上,首先提出下列問題:如何建立分類目錄與建立分類目錄的目的?網絡信息下載基本方法有那些?直接下載的概念與如何進行?利用軟件下載的概念與如何進行?目前較流行的下載軟件主要有那些?然后引導學生去看課本,找出答案。最后讓一個學生到講臺上演示出每個問題的解決方案,或者直接口頭回答。這樣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不僅讓學生學到知識,更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使課堂效果達到最佳。
教師最好在網絡上可以建設信息技術教育的網站,把課件和教案以網頁形式呈現,運用局域網,把網上教學和課堂教學相融合。不僅使課堂容量增大,還可以提高課堂的行動性、趣味性與直觀性,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在課堂復習時,首先要求學生對本章的全部內容進行回憶,此時教師可以預先設計好網絡(概念圖)來幫助學生回憶本章的全部內容。通過對信息技術教學的改革,教師也會明顯的發現,新教材與原來的教材最大的不同就是:新教材中的每個章節尤其是重點章節的“自我檢測”中,幾乎都會出現一個新型題“畫概念圖”。其本質就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到的知識,并培養他們自學的能力,通過概念圖可以方便學生整合新舊知識、建構知識網絡。
不論是哪門課在教學中,都是以教會學生自學為最終目的,善于自己去發現新問題,去探究新知識。為了達到此目的教師們就應該是讓學生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有所提高。如果要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和培養,筆者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理論與實踐有效的相結合;是讓學生學到的相關知識從書本走進生活、走進社會;是讓學生把所學的相關知識轉化為相應的能力并讓這些能力服務于生活、服務于社會,使學生從學習中獲得快樂,在能力培養與提高過程中獲得快樂。從而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
從教學方法的角度來說,要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是運用探究式教學方法。探究式教學方法就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全過程,學生自主地相互討論積極探討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與完成學習任務的措施,如果我們的教學做到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成了主動學習就是成功教學,那么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因此探究式教學方法是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的一個有效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