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122)
高職教育以“實用、適度和提高動手能力”為目標,培養適應企業崗位發展所需要的實用型、技能型人才。作為高職實踐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實驗教學是學生理解和掌握相應基本原理的必需環節,可強化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實踐能力、培養創新能力和職業素質。這就要求教師提高實驗教學質量,使學生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本文根據目前高職院校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就其教學改革做出些許嘗試。
許多高職院校為適應企業多數崗位的需求,設置較多的專業理論課程,縮減了實驗課時量,簡化了實驗內容,而且有些授課班型過大,甚至多于40人,教師無法一一指導,導致實驗教學在無形中被削弱。另外,普通高職院校對實驗實訓投入不足,實驗條件有限,很多實驗內容無法開設,或多人同做一組實驗,所以在學生中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驗”現象。盡管教師一再強調實驗的重要性,但多數學生都不能認真對待,實驗操作能力相對較差。
在傳統的實驗教學中,由實驗員和教師預先完成一切準備工作,并根據經驗總結出可能影響實驗結果的操作注意事項并提前教予學生。這樣會使學生對實驗的完整性缺乏了解,不利于培養學生解決突發問題的能力。若學生缺乏對復雜和具探索性的實驗準備工作的了解和操作鍛煉,將影響他們日后對實際操作崗位的適應能力。
由于實驗講義操作步驟明確、詳盡,多數學生甚至不加思考,按照操作步驟“照單配藥”,無法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傳統的實驗教學方法與理論教學大同小異,固定的時間、地點,一成不變的操作方式,按部就班的教學內容。這樣的方法無法使學生體會實驗的奧妙并享受實驗的樂趣,多數學生只圖應付了事,甚至袖手旁觀,把實驗變成“見習”,限制了動手能力。
自然科學中一切理論都是從生產實踐和科學實驗中總結出來的。高職實驗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職業素質和創業精神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改變實驗教學中存在的上述弊端,真正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動手能力,就必須重視實驗步驟的邏輯性和儀器設備操作的復雜性,通過教材改革、課程體系改革、授課內容整合等方式將實驗教學構建成獨立的教學體系,使其在高職課程體系中占有不低于理論課的地位。
根據高職教育對學科培養目標的要求,在制訂實驗計劃時,結合不同專業及相應企業崗位,安排操作性強、接近崗位實際又突出專業特點的實驗。例如,臨床與護理專業的生物化學實驗內容以常用的生化檢驗為主,旨在讓學生掌握臨床檢驗的基本方法;而生物制藥技術專業生物化學實驗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熟練掌握生化分離基本技術并能熟練操作相應儀器。根據培養目標選擇實驗內容,可為日后就業做好準備。
為開設可提高學生操作能力及思辨能力的實驗課程,針對專業實驗設備相對不足的現狀,可采取加大實驗教學經費投入和實現共享資源的措施。一方面,對專業方向相近、實驗課程內容有重疊的實驗室進行整合,建立公共教學實驗室,實現資源共享;另一方面,加大實驗設備和耗材投入的同時也采用實驗替代品,最大限度地降低實驗耗材的成本,使有限的經費投入到必需的基本實驗設備上,為學生獨立完成實驗、加強基本實驗技能訓練創造條件。
4.1 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由學生分組輪流準備實驗,包括清點實驗用品、配制試劑、調試儀器等。通過讓學生了解儀器設備在企業崗位的用途、操作方法及市場價值,使其更加用心地掌握儀器設備的操作規范并精心使用,以盡早適應崗位操作模式。這一過程培養了學生的責任心,提高了學生的職業素養。
4.2 濃縮課堂教學內容,加強輔助教學配置。為能在有限課時內讓學生掌握更多知識,可充分利用實驗過程中操作等待的時間間隔穿插相關教學內容,將學生動手操作與教師示教、播放錄像資料等不同形式的輔助教學手段有機結合,以保證高質量和高效率的實驗教學。
4.3 重視實驗操作考核。實驗成績根據實驗態度、操作熟練程度以及實驗報告的書寫規范性進行綜合評定,堅決杜絕不重視、不認真、弄虛作假以及抄襲數據的現象。實驗考核的目的在于養成學生實事求是的良好習慣,即使實驗失敗或異常,也應據實填寫實驗現象,并認真分析原因,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這樣公正、客觀、合理地評定學生的實驗成績,可提高學生的實驗積極性和動手能力,并增強團隊意識。
實驗課程的改革和實踐是一個系統工程,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職業素養方面還需不斷總結經驗,積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