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王窯學區小學,甘肅 秦安 741619)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涵,更是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打造高效課堂的方向。素質教育要求我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注重開發學生的潛能,對于數學這門學科來說,其中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關鍵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這是培養新世紀新型建設人才的時代要求,也是教學的重任。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抓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低年級教學“10的認識”中,剛開始我讓學生通過彩色小棒,擺出自己喜愛的圖形,然后對學生進行進一步的引導。“10”是由哪幾個數字組成?并通過手中上午小棒擺一擺,比一比看誰的擺法最多?這樣就可以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努力尋找組成10的幾組數,接下來就這幾組數進行討論交流。通過這樣的學習,不僅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還可以培養學生自學以及創新的意識。
“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是創新的基礎,大膽生疑才能有所創新,為此我們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生疑,并引導學生去探求這些問題的答案。如:學生會對已經學過的數進行比較大小,然后問老師:“為什么相同數位的兩個數,在比較大小時必須是從高位比起,而不是從低位比起呢?”
當認識到倒數后,又會問:“為什么0沒有倒數”等。對于提出問題的學生,教師必須給予相應的表揚,然后加以引導,或讓學生自己查資料,或請教別人。總之,一定要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學生的這種敢于質疑和積極參與求知的精神,是創造力的萌芽,十分可貴。
教學也是一門藝術,教師既是導演也是演員。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雙邊活動,教師主導作用應體現在組織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學習活動中。要著力把學生推到主人的位置,讓學生去思考、發問、答問、動手操作。自己創造性地探索知識,發現規律,歸納結論,總結問題。只有滿足了學生精神世界中探索與創造的需求,健康的學習情感才能得到保持。
教師還要根據教學目的與要求,恰當的組織教學內容,精心地設計教學過程,巧妙的選擇教學手段,機智的處理教學矛盾。讓學生在群體的學習環境中,充分地體驗探索知識時的神秘與新奇,獲得成功時的愉悅與自信。創新能力要有一定的知識和智慧作基礎,但也不可低估情感對知識、智慧的作用。所以,在課堂中,教師應該經常性的設計一些環節,盡可能的讓每一位學生參與,從而來展示他們的創造成果。同學們可以使用不同的畫面來表示百格圖中的50%。然后貼在教室的四周,以供學生與教師共同欣賞、品位以及評論。同時,對于表現好的同學,要滿腔熱情地去贊揚,最大限度的去肯定那些十分努力思考的學生,并保護和激勵同學們所有的創造欲望和嘗試。我通過自己對學生十分投入的情感去逐步的引導學生,讓他們積極的參與,使40分鐘的課堂活動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思維的興趣,創造的愉悅。
求異思維是創造思維發展的基礎。它具有流暢性、變通性和創造性的特征。例如:“五(1)班現有學生49人,男女生人數的比是4:3,五(1)班男生、女生各有多數人?”對這樣的應用題,可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試著做,而不是由教師直接教給解法。學生通過認真的思考,可以找出多種解法。再讓學生把思考的過程和方法說出來:解法一是用比例分配的方法;解法二是用歸一法;解法三是用分數解。
各門學科都蘊藏著美。就數學而言,數學學科中的數、形、定律、法則等等,蘊藏著抽象的美、對稱的美、序列的美、平衡的美、規律的美。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現美,充分的體現美,引導學生去主動地欣賞美。還要從構建美、創造美的高度,提高教學素養,做到儀表端莊,教態和藹,舉止自然,語言簡潔、幽美,板書規范,字跡美觀,教具、學具制作精美等等。讓學生在美的熏陶下,進一步陶冶對數學學習的情感。譬如:從小學生入學后上第一節數學課開始,教師就著意通過教學的每一步去展現教學的美,指導學生寫阿拉伯數字時如何起筆、運筆、收筆才能把數字寫的規范美觀。脫式計算題,除題目應計算正確外,書寫格式上:左側等號對齊,等號的大小統一。出示幾何圖形,從線條、色彩、大小等方面都要規范、協調,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學生的作業也要做到解題思路科學合理,書寫工整美觀,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創造美的行列中來。用科學的“美”陶冶學生的學習情感。
這樣的教學,學生有充分思考的機會,在“想一想”的過程中,內部言語得到了發展,從而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總之,創新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是一個永恒的研究課題。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注意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求知欲,引導學生進行數學的“再創造”活動,這樣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就會在數學教學中得到培養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