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能發高山礦業有限公司,貴州 黔西 551500)
高山煤礦建礦初期,地面環境較差,各種物資堆放雜亂無章,環境衛生條件較差,礦區地面布置格局混亂。能發原有職工人心渙散,缺乏對企業的歸屬感;工作消極怠工,民心向背,對自身未來的出路和發展前途的認識很渺茫。與周邊地區群眾的關系不和諧,矛盾突出,經常會出現一些上訪鬧事事件,也發生一些糾紛矛盾事件。以上種種事件均對高山煤礦的發展建設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安全就是責任”,“安全就是員工最大的福利”。高山煤礦始終堅持“從零開始、向零奮斗”的安全理念,把追求零傷亡當作安全工作的永恒目標,把所有的員工當作自己的兄弟姐妹,帶著感情抓安全,帶著親情抓落實。確保員工生命安全是對員工最大的關愛,最大的福利,是礦區最大的和諧。在建礦以來,高山煤礦堅持每周進行安全大檢查,對井下安全隱患進行大排查,大治理,大整改。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大討論,做到綜合自理,預防為主。堅持做到“不安全不生產,以安全促生產”。同時高山煤礦的每項工作都制定有嚴密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防范措施,明確責任常抓不懈,確保施工安全。同時加強施工現場管理,嚴格杜絕空頂作業,堅持有人管、有人問、有人負責,不留安全管理空白點。通過高山煤礦堅持不懈的努力,礦井井下治理情況進一步改善,有利于煤礦生產工作的進一步推進。
高山煤礦在建礦過程中,奔著以促進社會進步和地方經濟的發展為責任,創造財富,惠及員工,造福社會,報效國家為己任。在項目建設用工方面,我們考慮到當地百姓的剩余勞動力問題,招收了一大批當地職工,占該礦職工隊伍的45%,并為他們進行健康體檢和辦理社會保險,使百姓安居樂業。同時在地方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成立了專門的和諧礦區建設辦公室和警務工作室,硬件設施配備到位,建立完善制度,制作牌板上墻,堅持日常接訪,同時,建立了突發事件快速反應機制,制定了鄉政府相關部門,村委會有關人員參加的各類領導小組,明確分工責任,超前思百姓所思,辦百姓所需,謀百姓所盼,把工作想到前頭,做到前頭,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高山煤礦與協和鄉達成協議相互參與管理,由煤礦派一名副部長擔任村長助理,協助解決村民與礦上的日常事務,村里派3名村民到礦上任群眾安全監督員,協助煤礦搞好安全生產。通過地礦的共同努力,營造了良好的礦群關系。
高山煤礦從關注民生的角度入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幫扶貧困群眾,解決職工及礦區群眾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因而深得民心,礦區呈現出一片和諧氣象。高山煤礦更不斷完善礦群和諧建設機制,同協和鄉黨委政府研究決定,規定每周一、周五為礦地領導聯合接待信訪日,每個接待日至少有兩名礦領導、兩名鄉黨委政府領導聯合值班。對礦區群眾及企業職工來信來訪反映的問題,進行專題記錄,現場答復,指定專人辦理,限期解決和落實。因客觀條件限制,暫時無法解決的,列入計劃逐步解決,確實不能解決的,向礦區群眾及企業職工說明情況,對受理的建議或意見的辦理情況,接訪領導要及時向礦區群眾及企業職工公開,接受監督。通過開展地、礦領導聯合接待信訪日制度,讓高山煤礦領導能夠開門傾聽民聲,熱心為民辦事,搭起了礦區與群眾之間的“連心橋”。
生態環境既是經濟活動的載體又是生產要素,建設和保護環境也是生產力。高山煤礦作為煤炭企業要轉變觀念,正視煤炭開采、洗選加工過程中帶來的環境問題。更要重視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一是減少污染,創新采煤方法,對現有的煤炭資源進行“精采細采”,做好煤炭深加工,發展循環經濟,減少廢水、廢物的排放;二是抓好污染治理,礦井水要通過凈化,做到達標排放;三要進行綜合利用,煤礦生產過程中的礦井水、瓦斯、煤矸石應予以開發利用;最后要做到節約型發展,進行集約型開采,提高資源回收率,實現我礦的可持續發展。
高山煤礦堅持依靠基層干部,和當地百姓處理好關系這一工作思路。在建礦過程中,堅持有禮有節,遇到問題主動和當地百姓溝通。堅持到與供電局、水利局、國土局、鄉政府,村委會等部門保持良好的友誼關系,協調好地方關系。同時我們以促進社會進步和地方經濟的發展為己任,為當地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做出貢獻。
在這樣的工作思路指導下,高山礦業一路征塵,一路汗水,一路風雨,一路弦歌。礦井建設工作進展順利,并且與當地百姓建立了深厚感情,礦井生產工作也得到當地干部群眾的充分肯定,為高山煤礦在當地樹立了良好的外部形象。
高山煤礦的和諧發展理念和和諧成效受到上級管理部門的高度評價和肯定,這些成績和榮耀的取得離不開各級政府的領導和支持。我們深知在創建和諧礦區工作中,才只是剛剛起步,與地方政府的期望,百姓的期盼,距離還很大,下一步我們總的工作思想是把一些常規性的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如捐資助學,扶助特困戶等工作形成一種制度,定期組織開展,實實在在為當地百姓、困難職工想辦法,提建議,出點子,幫助他們早日脫貧致富。同時高山煤礦繼續加大和諧礦區建設力度,努力建設成為富裕礦區,平安礦區、和諧礦區、文明礦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