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沂水縣委黨校,山東 臨沂 276400)
郡縣治,天下安。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縣域首當其沖。從2013年至今,沂水縣落實黨的十八大關于“完善黨員干部直接聯系群眾制度”要求,率先開展了以“全覆蓋、網格化,低標準、嚴要求,常態化、長效化”為特點的干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工作,鎖定發展和民生兩大社會治理目標,找準了聯系服務群眾這一社會治理的突破口,在此基礎上,把聯系服務群眾的做法在社會治理領域進行拓展,初步形成了獨具沂水特色的“縣域新治”模式。
著眼于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全面搜集群眾訴求需求,依據民情訴求趨勢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分別從縣、鄉、村層面做出有針對性、群眾性的決策,堅決杜絕違背群眾意愿、與大局工作矛盾、與上級政策要求沖突的決策,為“縣域新治”奠定了決策基礎。
2.1 是建立完善干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網格操作體系
堅持全覆蓋聯系群眾,實現全縣10180名干部與33.7萬戶、百萬群眾“結親連心”;堅持網格化管理,嚴格按照群眾居住區域進行聯系,形成村(社區)、工作片、鄉鎮、縣四級網格體系;堅持常態化、長期固定聯系,干部崗位可變動,但聯系戶不變;堅持問題層級循環解決,干部個人能解決的問題要及時解決,解決不了的要按時報上級網格分層級研判解決,并及時向群眾答復反饋。
2.2 是建立干部聯系服務企業網格操作體系
由94個縣直部門分別聯系服務全縣277家重點企業,每個企業由一名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聯系服務,形成聯系干部、縣直部門、全縣三級網格化管理服務體系,分層級循環解決企業提出的影響生產經營和發展的問題。
2.3 是建立從嚴教育規范管理干部網格操作體系
運用結構化研討方式,建立起覆蓋全縣干部的學習研討網格化體系,以15名左右的干部為單位,構建起干部教育管理網格,每月至少開展1次專題學習研討,并把這一干部教育管理方式延伸到農村社區,以加強對農村干部的教育管理。
2.4 是完善部門業務工作網格操作體系
按照“可抽查”原則,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部門業務工作網格操作平臺,對事關全局的工作、與群眾利益相關的工作,通過網格平臺全面向群眾公開,并隨機進行雙向抽查,把群眾的評價和滿意度作為部門工作考核結果。
3.1 是建立全覆蓋、網格化監督平臺
將社會治理網格操作體系內的工作內容信息及時輸入網格操作平臺,建立大數據庫,編號管理,實時更新,實現責任人員與服務對象、管理對象對應,工作事項與處理結果對應。
3.2 是建立隨機抽查工作機制
堅持大規模集中抽查、分專業分區域分層級抽查與日常隨機抽查相結合,向群眾、企業核實治理工作開展情況;對抽查出的弄虛作假行為,以“零容忍”態度進行嚴肅處理。
3.3 是強化抽查評議結果運用
將抽查結果和評議成績作為單位評先樹優和干部選拔使用的重要依據,把群眾、企業的評議作為提拔干部必經的考察程序,形成“要過組織關,先過群眾關”的鮮明用人導向。
1.1 是杠桿理論
在社會治理創新中,要利用杠桿原理,以干部為支點,堅持做到干部在哪里,支點就在哪里,就能以干部小支點撬動基層社會“大治理”。
1.2 是鑰匙理論
鐵棍砸鎖鎖不開,鑰匙輕轉鎖就開。要把行政、經濟、司法等力量“鐵棍”變成一把把能夠打開百姓“心鎖的鑰匙”,社會治理才會事半功倍。
1.3 是循環理論
在社會治理中,從搜集問題、解決問題再到反饋問題,這是一個動態的小循環,有多少群眾、多少企業就有多少個循環,以循環方式化解社會問題,才能有效進行社會治理。
1.4 是原點理論
要實現社會治理的高效徹底,就必須回到源頭,回歸原點。群眾的點就是最原始的點。只有回到群眾原點,用群眾思維、群眾方法解決社會治理問題,方能治標治本。
在基層社會治理中,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在廣泛搜集問題的基礎上,本來尊重群眾的原則,進行充分論證,實現了縣域社會治理的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初步建立起了覆蓋縣、鄉、村三級,集決策、操作、監督評判于一體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雛形,邁出了縣域社會治理的堅實一步。
在縣域社會治理中,沂水創新總結了責任落實法、感情增進法、幫助扶持法、解困扶助法、配套工作法、稀釋工作法、正反雙向推動工作法、相對論工作法、物理工作法和心理疏導法等十大社會治理基本工作方法,并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治理效果。
沂水社會治理對基層黨的建設體系和建設能力現代化作出有益探索,實現了黨的先進執政理念與最根本的群眾路線的結合創新;它設計出一套完善的循環操作體系,實現了基層治理體系建設的創新;它運用互聯網技術手段解決政府施政方式問題,實現了社會治理操作手段上的創新。概括起來,主要有三點啟示:
沂水縣以干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工作為起點,拓展延伸其做法到社會治理的其它領域,建立了科學決策體系、網格化服務操作體系、監督評判體系,形成沂水“縣域新治”的基本架構。其中,群眾是基礎,先進的治理理念引領是前提,先進的技術手段運用是關鍵,治理方式的創新是根本,正是這套現代化體系,實現了沂水“縣域新治”工作有依托,推進有路徑,成效有保證。
沂水社會治理突出情感交流,在聯系、服務、引領群眾過程中,在解決訴求需求中服務群眾,在教育宣傳中引領群眾,讓解決群眾問題,保障群眾利益,干群形成了水乳交融的情感共同體、利益共同體、發展共同體,夯實了“縣域新治”的實施基礎。
沂水縣堅持先進的理念與先進的技術相結合,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技術,建立起覆蓋社會治理工作的大數據信息網格操作平臺,這種現代互聯網技術在社會治理中的應用,是“技術政治”的創新,它關鍵性地解決了工作推進、監督考核等方面的操作難題,成為沂水“縣域新治”的強力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