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人名異稱看《世說新語》的編撰

2016-04-05 03:08:33胡曉華
現代語文 2016年12期

□胡曉華

?

從人名異稱看《世說新語》的編撰

□胡曉華

摘要:《世說新語》中出現了許多人名異稱,這與其編撰特點有關。《世說新語》以人物為綱,人物的社會身份與地位決定了相關稱謂;在采撰材料的過程中,對人名稱謂的承襲和修改較為明顯;異稱的多樣化還與多錄人物對話及較為口語化的表達方式有關。

關鍵詞:人名異稱 《世說新語》 編撰特點 語料

《世說新語》(以下簡稱《世說》)中人名異稱的繁復現象,早有學者關注。作為一部以人物的言談、軼事及風尚為寫作中心的筆記小說,閱讀者若對其中的人名異稱茫然無知,則對書中的內容就無從把握。宋人汪藻所作的《敘錄》,就曾考訂過其中的稱謂問題。清末王先謙據明清兩代善本校訂重印此書,所附《釋名》部分,也是為了便于辨別人物而設。今人所作各種校釋整理本,亦將“人名索引”或“人物異稱表”設為書中的必備內容。

《世說》[1]中為何會出現如此多人名異稱?單純利用“人名索引”或“人物異稱表”似乎無法回答這一疑問。從以往研究來看,一些學者認為人名稱謂不一的緣由是因為《世說》“成于眾手”,編撰上有不太一致的地方,曹之、吉川幸次郎等均持此看法。[2]另一些學者如楊勇、范子燁等則認為這是“其時之士人習尚如此”[3]。這些意見均未提及人名異稱的使用有無規律可循的問題。

《世說》各條目中出現的人名異稱,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有全稱名者,如:

(1)張玄之、顧敷是顧和中外孫,皆少而聰惠,和并知之,而常謂顧勝。(《言語》51)

有全稱字者,如:

(2)褚季野語孫安國云:“北人學問,淵綜廣博。”孫答曰:“南人學問,清通簡要。”支道林聞之,曰:“圣賢故所忘言。自中人以還,北人看書,如顯處視月,南人學問,如牖中窺日。”(《文學》25)

有全稱官名者:

(3)謝太傅重鄧仆射,常言:“天地無知,使伯道無兒。”(《賞譽》140)

更多的,則是名、小字、字、謚號、官名、官地名、爵名等混稱者[4],如:

(4)王緒數讒殷荊州于王國寶,殷甚患之,求術于王東亭。曰:“卿但數詣王緒,往輒屏人,因論它事。如此,則二王之好離矣。”殷從之。國寶見王緒,問曰:“比與仲堪屏人何所道?”緒云:“故是常往來,無它所論。”國寶謂緒于己有隱,果情好日疏,讒言以息。(《讒險》4)

(5)王大將軍執司馬愍王,夜遣世將載王于車而殺之,當時不盡知也。雖愍王家亦未之皆悉,而無忌兄弟皆稚。王胡之與無忌,長甚相昵。胡之嘗共游,無忌入告母,請為饌。母流涕曰:「王敦昔肆酷汝父,假手世將。吾所以積年不告汝者,王氏門強,汝兄弟尚幼,不欲使此聲著,蓋以避禍耳!」無忌驚號,抽刃而出,胡之去已遠。(《仇隙》3)

如上所列,這些異稱在使用時確實紛繁多樣,單做形式上的分類,并不能解答針對人名異稱產生的疑問。試舉一例:

(6)晉文王稱阮嗣宗至慎,每與之言,言皆玄遠,未嘗臧否人物。(《德行》15)

此條中兩位人物一稱謚,一稱字。曾有學者撰文說,《世說》中稱司馬昭為晉文王,是因為他在生前就被封為文王,而不是死后的謚號,依據為《資治通鑒》:“泰始元年,五月,魏帝加文王殊禮。”也有人認為司馬昭只是去世當年被稱為文王。[5]事實上,《世說》中凡提及君王,往往不論其生卒,稱謚號者為多,這類內容往往不是實錄,而是根據他書材料編撰而成。可見討論者對于《世說》人名異稱的通例不夠了解。

基于上述理由,辨清《世說》中人名異稱使用的規律,不僅能解答這些異稱形成的原因,還可以從稱謂人名的視角考量《世說》的編撰特點。以下分而述之。

(一)異稱多樣化與《世說》以人物為綱有關

中古漢語中的人稱與稱謂較上古漢語有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口語人稱與稱謂大量進入了書面語中,使得原本就龐雜的稱謂系統更加復雜。志村良治認為:“這一方面反映出晉的南渡、南北的動亂,另一方面反映出以身份制度的確立為背景而使人稱和稱謂復雜化了。”[6]人稱與稱謂的變化背后所隱含著的原因是很深刻的,但究其根本,不同的文化背景、人際關系與社會地位等狀況所起的作用最大。《世說》正反映了這個特點,身份、地位往往決定了特定人物的稱謂,凡具有較高名望或特殊社會地位者,以尊稱、謚號、官名、官地名、爵名稱之者為多,以此為身份的象征。

王導,《世說》中稱其名僅3次,稱其字4次,稱其官名共66次,尊稱王公20次。[7]

謝安,稱其名11次,字14次,稱其官名38次,尊稱“謝公”59次。

桓溫,稱其名15次,字1次,官、爵名54次,尊稱“桓公”39次。

劉惔,稱其名2次,字31次,官名50次。

簡文帝司馬昱,稱其歷任官、爵名18次,廟號2次,謚號46次。

支遁,《世說》原文中不稱名,但稱字21次,尊稱其為支公、林公、林道人、支法師、林法師等36次。[8]

《世說》中的人物及故事并非雜亂無章地被輯錄在一起,同一門內上下數條中往往會出現一個主要的人物[9],對人物的稱謂自然也受到“以人物為綱”串聯上下文的影響。倘若在上下文中一直以一種稱謂稱呼主要人物,會顯得較為死板,故而《世說》多變換稱謂方式,如《德行》門40~43條,《文學》門60~63、65條,皆以殷仲堪為線索人物。試將其中人物稱謂羅列于下:

殷仲堪,荊州(《德行》40)

桓南郡,揚廣,殷荊州,殷覬(《德行》41)

王仆射,殷、桓,王綏(《德行》42)

桓南郡,殷荊州,羅企生,桓公(《德行》43)

殷仲堪(《文學》60)

殷荊州,遠公(《文學》61)

羊孚,王永言,東陽,殷仲堪(《文學》62)

殷仲堪(《文學》63)

桓南郡,殷荊州(《文學》65)

以上稱呼殷仲堪,有直稱其名,稱姓氏加官名,也有稱官名的。同一條中,不同人物的稱呼也各異,讀來顯得自然,不至于板滯。但可以看出,稱“桓南郡”時,每以“殷荊州”對之,既呼應了彼此的身份地位,也使音律齊整。

《德行》43條尤其可說明《世說》編撰者對人名稱謂的安排有自己的考量,并非隨意而為。

(7)“企生答曰:‘為殷荊州吏,今荊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顏謝桓公?’”(《德行》43)

(8)“企生正色曰:‘我殷侯吏,見遇以國士,不能共殄丑逆,致此奔敗,何面目就桓求生乎?’”((《德行》43劉孝標注引《中興書》)

同為羅企生稱呼殷仲堪,為何《世說》稱“殷荊州”而《中興書》稱“殷侯”?查《世說》全書,稱“殷侯”者凡二見,所指的均是殷浩,見于《品藻》門。可見《世說》雖然異稱眾多,但通貫全書,仍有一定的條例講究。

(二)異稱的多樣化與《世說》纂輯異文有關

呂思勉先生曾總結古人著書的一個特點,認為“古人著書,有所本者,大抵直錄其辭,不加更定。”[10]《世說》之撰述,自然也“有所本者”。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認為《世說》“乃纂輯舊文,非由自造”。所纂輯的“舊文”具體指什么?王能憲、范子燁、劉強等皆對此有過分析。王能憲認為《世說》材料的來源主要來自于記載人物言行的軼事小說、史書及雜史等,劉強將這類“舊文”稱為《世說》的前源文獻,分為正史材料、雜史別傳、志人小說及其他文獻。[11]將《世說》所依據的原材料與《世說》本文加以比對,就能發現一些人名異稱是直接抄自原有材料的。例如,以《世說》與裴啟《語林》相比較,考察其中重出的內容共80條,可以發現《世說》中有52條稱謂與《語林》相同。[12]

另一方面,《世說》在采撰各種材料的過程中,對人名稱謂的修改也較為明顯。有學者認為“《世說》本具史傳之特點,但稱謂之不一致,則有別于史傳”[13],其實,史傳的稱謂問題有時未必與《世說》有別,因為史傳中的材料來源也比較龐雜,對人名的稱法會受到編撰材料的影響。[14]所以,從編撰材料去反觀《世說》中的稱謂問題,就能明確《世說》在撰述的過程中做了哪些修改。

通過比較可以發現,《世說》對原材料中人名的修改,往往可以使前后人名的稱法更加整齊協調。

(9)祖士少好財,阮遙集好屐,并恒自經營。(《雅量》15)

此條《語林》作:祖約、阮遙集。

(10)太傅有三才:劉慶孫長才,潘陽仲大才,裴景聲清才。(《賞譽》28)

此條《語林》作:裴邈、潘陽仲、劉慶孫。

此外,這種修改的目的往往更加凸顯人物的身份、地位,較為注意人物的尊稱、敬稱。

如《世說》談及李膺凡5次,皆稱字而不稱名,其中《德行》門下兩條如下:

(11)李元禮風格秀整,高自標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為己任。后進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為登龍門。(《德行》4)

(12)李元禮嘗嘆荀淑、鍾皓曰:“荀君清識難尚,鍾君至德可師。”(《德行》5)

后一條中荀淑、鍾皓為名,李元禮為字,而劉孝標注中引《海內先賢傳》,則稱為“李膺”。《世說》極有可能取材于《海內先賢傳》,但卻改其稱謂與上條相呼應,可見編撰之痕跡。

(13)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車不停軌,鸞不輟軛。詣黃叔度,乃彌日信宿。人問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萬頃之陂,澄之不清,擾之不濁,其器深廣,難測量也。(《德行》3)

此條內容應當是綜合了《郭泰別傳》和《謝承書》而成,《后漢書·郭泰傳》李賢注引《謝承書》,稱“泰”與“袁奉高”,而《世說》則稱其字“郭林宗”。

(14)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明,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言語》2)

孔融見李膺的故事,《后漢書·孔融傳》直稱名,而《世說》則皆稱字,這條材料應當是采自《孔融別傳》。

(15)衛伯玉為尚書令,見樂廣與中朝名士談議,奇之曰:自昔諸人沒已來,常恐微言將絕,今乃復聞斯言于君矣。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鏡也,見之若披云霧睹青天。(《賞譽》23)

此條劉孝標注引《晉陽秋》及王隱《晉書》,皆稱名“衛瓘”而不稱字。

這種修改的原因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受到篇幅限制,《世說》對人物的介紹更加突出人物性格的描寫,往往直接從能夠體現人物性格的言行入手,故而刻意模糊了人物背景資料的介紹,以區別于普通的史傳材料。[15]

另一方面,《世說》不是少數人物的個人史傳,而是匯集了魏晉時期人物言行風尚的著作,著眼點在于如何通過言談、舉止等來表現人物,而要營造出一種較為“動態”的交游過程,自然需要考慮不同人物在社會上的身份及聲名,以便在龐雜的人物系統中,直接從稱呼上凸顯人物。

(三)異稱的多樣化與《世說》多錄人物對話有關

《世說》中的人名異稱,有時出現在不同門類中,有時則在同一門類上下數條中異稱雜出,此外,還有一種較為特殊的狀況:

(16)簡文為相,事動經年,然后得過。桓公甚患其遲,常加勸免。太宗曰:一日萬機,那得速。(《政事》20)

余嘉錫《箋疏》指出:“上稱‘簡文’,下云‘太宗’,一簡之內,稱謂互見,此左氏之舊法,世說亦往往有之。如言語篇‘元帝始過江’條,上稱顧驃騎,下稱榮是也”。余嘉錫指出的“一簡之內,稱謂互見”的狀況,即一人在《世說》的同一條內容中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異稱,《世說》中用例很多。如:

(17)王長史求東陽,撫軍不用。后疾篤,臨終,撫軍哀嘆曰:「吾將負仲祖于此,命用之。」長史曰:「人言會稽王癡,真癡。」(《方正》49)

(18)王仲祖、謝仁祖、劉真長俱至丹陽墓所省殷揚州,殊有確然之志。既反,王、謝相謂曰:「淵源不起,當如蒼生何?」深為憂嘆。劉曰:「卿諸人真憂淵源不起邪?」(《識鑒》18)

(19)王大將軍在西朝時,見周侯,輒扇障面不得住。后度江左,不能復爾,王嘆曰:「不知我進,伯仁退?」(《品藻》12)

(20)裴令公有俊容儀,脫冠冕,粗服亂頭皆好,時人以為「玉人」。見者曰:「見裴叔則,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容止》12)

“一簡之內,稱謂互見”的狀況是否獨見于《世說》?并非如此。

(21)高坐道人不作漢語,或問上意。簡文曰:以簡應對之煩。(《言語》39)

此條孝標注中引《高坐別傳》,稱:

(22)“和尚胡名尸黎密,西域人……丞相王公一見奇之,以為吾之徒也。周仆射領選,撫其背而嘆曰:若選得此賢,令人無恨。俄而周侯遇害,和尚對其靈坐,作胡祝數千言。”

周顗一作周仆射,一作周侯,這或許是當時這類志人典籍中對人物稱謂的慣用表達。

那么,“一簡之內,稱謂互見”的現象到底是怎么造成的?除了以上兩條所分析的原因外,在粗略統計了《世說》中“稱謂互見”的56個條目后,可以發現超過半數的條目中人物重出的異稱都出現在人物對話中,達到38次之多,可見《世說》中異稱的多樣與較為口語化的表達方式有關。

以上分析,可以對探究《世說》的編撰方式提供一定的證據,也可以讓我們借助人名異稱進一步思考漢語史研究中語料的復雜性問題。

由前所述,《世說》雖然有直接取材于其他典籍材料的內容,但撰述者對這些材料并非照搬全錄,而是做了必要的改動,以符合書中情節需要的語態。正如袁褧《刻世說新語序》所說“臨川撰為此書,采掇綜述,明暢不繁”“采掇綜述”的過程,必然加入了撰述者的敘事意圖,甚至其語言習慣也會對撰述有所影響。[16]前人已有述及,例如:

(23)南郡龐士元聞司馬德操在潁川,故二千里侯之……士元曰:“仆生出邊垂,寡見大義,若不一叩洪鍾,伐雷鼓,則不識其音響也!”(《言語》9)

此條中記錄龐士元語中“邊垂”一詞,余嘉錫《箋疏》已辨之:“襄陽之在漢世,不得謂之邊垂,此明是魏晉人語。

(24)中朝有小兒,父病,行乞藥。主人問病,曰:患瘧也。主人曰: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瘧?(《言語》27)

(25)中朝時有懷道之流,有詣王夷甫咨疑者。值王昨已語多,小極,不復相酬答,乃謂客曰;身今少惡,裴逸民亦近在此,君可往問。(《文學》11)

此用“中朝”,是晉帝室南渡后稱西晉的話,可見這條材料的編撰者當為南渡后追錄西晉事而成。[17]

這種后人追錄撰述時自身語言習慣的影響,自然也會表現在人物稱謂上:

(26)顧司空未知名,詣王丞相。丞相小極,對之疲睡。顧思所以叩會之,因謂同坐曰:“昔每聞元公道公協贊中宗,保全江表。體小不安,令人喘息。”丞相因覺,謂顧曰:“此子珪璋特達,機警有鋒。”(《言語》33)

對話中顧和稱中宗(晉元帝廟號),而此時不可能有元帝廟號。王導任揚州刺史時,始召顧和為從事,則顧和詣王時王導未成丞相,但《世說》中凡述及王導,往往不考慮其稱呼所對應的歷史年代及事件,多稱其為“丞相”。[18]述及簡文帝,《世說》對其稱呼的處理亦同,無論其是封為會稽王時,或只是作撫軍未登帝位時,一概以“簡文”呼之。[19]

(27)王仆射在江州,為殷、桓所逐,奔竄豫章,存亡未測。王綏在都,既憂戚在貌,居處飲食,每事有降。時人謂為「試守孝子」。(《德行》42)

(28)孔仆射為孝武侍中,豫蒙眷接烈宗山陵。孔時為太常,形素羸瘦,著重服,竟日涕泗流漣,見者以為真孝子。(《德行》46)

按此二條所述事中,王愉、孔安國皆未為仆射,后記追述也。此外,如阮籍喪母在司馬昭加九錫前,而《世說》徑稱司馬昭為文帝(《任誕》2);明帝少時未為帝而徑稱之謚號(《豪爽》5,《夙惠》3);桓玄五歲時事即稱之為南郡(《夙惠》7)等,均與史傳稱人之追述后記的特點有關。

明確了這一特點,則可以對如下疑惑提出解釋:

(29)桓征西治江陵城甚麗,會賓僚出江津望之,云:“若目此城者有賞。”顧長康時為客在坐,目曰:“遙望層城,丹樓如霞。”桓即賞以一婢。(《言語》85)

針對此條,程炎震提出疑問說,桓溫與顧愷之相遇時,桓溫未做征西大將軍。而余嘉錫《箋疏》則以為加桓溫侍中之句,意桓溫雖為大司馬,仍未失去征西之號。但即使已經失去此號,此說若為后人所記,也可能將后有之稱呼“提前”使用,《世說》中各種用例可以證明之。

以后來之稱謂冠以史事之“現在發生時”的例子,不僅在記事材料中可見,甚至也出現在人物對話中。《世說》既以人物言行為重要內容,為了表現生動的情境,人物對話自然是最常見的撰述內容之一。但在對話中,撰述者無法避免因后世印象對人物身份的認知,便會經常發生以后有之稱謂稱呼人物的“虛擬”對話[20],此類狀況不在少數。例如:

(30)劉公干以失敬罹罪,文帝問曰:“卿何以不謹于文憲?”楨答曰:“臣誠庸短,亦由陛下綱目不疏。”(《言語》10)

此處,劉楨因得罪曹操獲罪,稱之為“陛下”,按照注中引《魏志》所言:“楨被刑魏武之世,建安二十年病亡。后七年文帝乃即位,而謂楨得罪黃初之時,謬矣。”事實上,曹丕不可能以“文帝”的身份與劉楨對話,撰述加工痕跡十分明顯。此類例子還有很多,如:

(31)元帝始過江,謂顧驃騎曰:“寄人國土,心常懷慚。”榮跪對曰:“臣聞王者以天下為家,是以耿、亳無定處,九鼎遷洛邑,愿陛下勿以遷都為念。”(《言語》29)

顧榮死于元帝稱帝之前,此處卻對晉元帝稱陛下,亦后人撰述之痕跡。[21]

(32)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驍壯。因在卞太后閤共圍棋,并啖棗,文帝以毒置諸棗蒂中。自選可食者而進,王弗悟,遂雜進之。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預敕左右毀瓶罐,太后徒跣趨井,無以汲。須臾,遂卒。復欲害東阿,太后曰:“汝已殺我任城,不得復殺我東阿。”(《尤悔》1)

按此條,曹植為東阿王時,曹丕已卒八年,而卞后與曹丕對話中稱“東阿”,此明顯是史臣敘事之誤,或后人因其事而增飾之耳。

(33)簡文作相王時,與謝公共詣桓宣武。王珣先在內,桓語王:“卿嘗欲見相王,可住帳里。”二客既去。桓謂王曰:“定如何?”王曰:“相王作輔自然湛若神君。公亦萬夫之望,不然,仆射何得自沒?”(《容止》34)

此條余嘉錫《箋疏》引程炎震語,辨謝安此時不當為仆射,而簡文以太和元年始為丞相,前此不得稱相王也。

(34)桓南郡小兒時,與諸從兄弟各養鵝共斗。南郡鵝每不如,甚以為忿。乃夜往鵝欄間,取諸兄弟鵝悉殺之。既曉,家人咸以驚駭,云是變怪,以白車騎。車騎曰:“無所致怪,當是南郡戲耳。”問,果如之。

此條余嘉錫《箋疏》引吳承仕云:“車騎口中,何云南郡,此記事不中律令處。”此處記事的不中律令,又是后人撰述改寫導致。

這些異稱的例證均出于人物對話,也即“記言材料”中。關于史傳中記言記事語料的鑒別問題,前人討論已多,其中以柳士鎮、方一新、胡敕瑞等先生所述最具代表性。如方一新認為,記言材料“既已經過作者之手,則很難保證原汁原味,毫不走樣,難于排除其增刪改易乃至再創作的可能性。……在未作具體分析的情況下就把記言或記事材料當作史書所記載年代的語料來使用,是值得商討的”。[22]對《世說》稱謂的分析也支持了這一看法,這提醒我們對于史傳語料的可靠性應當細查,不可一概認為能夠反映當時的語言狀況。

注釋:

[1]為行文簡潔,以下提及《世說新語》,皆簡稱《世說》。此外,本文所討論的人名異稱,單就《世說》本文而言,不包括劉孝標注。

[2]曹之認為:“從內容上看,《世說新語》前后重復,或近似各類篇幅懸殊、分類不當、人名多用異稱等,留下了成于眾手的痕跡。”參看氏著“《世說新語》編撰考”,《河南圖書館學刊》第18卷第1期,1998年,第38頁。吉川幸次郎認為:“此書之撰述,當非出劉義慶一人之手,據梁劉孝標注解中所引書籍已可證明。又如同一人物,而稱謂不一。例如謝安,或稱謝公,或直呼謝安,即其顯證。此說轉引自范子燁《世說新語研究》,第39頁,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3]此說見于范子燁《世說新語研究》,第39頁,文中征引唐張彥遠《法書要錄》卷十《右軍書記》,用參軍、阮光祿、許中郎、庾君等,又《淳化閣帖》第五《晉右軍將軍瑯琊王羲之書》,用桓公、殷生、安西等稱呼,對吉川的觀點提出不同看法。楊勇也提出:“《世說新語》中所載之人物名稱,多以官名、地名、字號、或小名出之,此固時人之風尚如此,實亦增加言談間之親切感,或用以顯示對方之尊貴也。”參看氏著《阿大為謝安考》,收入《楊勇學術論文集》,第472頁,中華書局,2006年。

[4]這類混稱的條目也可分為多種類型,但與本文主旨無太大關聯,故此處不再細分。

[5]任國征“‘魏武王’是流行稱謂嗎?”,參看《中華讀書報》

2010年10月13日第15版。

[6]志村良治《中國中世語法史研究》,第31頁,中華書局,1995年。

[7]《世說》中尊稱“公”如郗公(郗鑒)、庾公(庾亮)、褚公(褚裒)、桓公(桓溫、桓彝)、謝公(謝安)、山公(山濤)、王公(王導)、陶公(陶侃)、張公(張華)、蔡公(蔡謨)、阮公(阮籍、阮裕)、曹公(曹操)、裴公(裴楷)、羊公(羊祜)、戴公(戴逵)、溫公(溫嶠)等,皆一時權貴。

[8]《世說》對僧侶的尊稱如遠公(釋惠遠)、壹公(道壹)、林公、林道人(支道林)、支公(支道林)、深公(竺法深)、汰法師(竺法汰)。

[9]劉強在分析《世說》人物與編目方式的關系時指出兩種方式:一是連續的幾條故事有同一個人物作為記述的主體;二是連續的幾條故事雖不共有一個“主人公”,但卻有一往來穿梭的“線索人物”,表明所記載的人物大體處在相同的時段和空間,只是“主”、“賓”的位置在不斷變換。所言較允當,參看氏著《世說學引論》,第40-41頁,復旦大學2004年博士學位論文。

[10]其下還說:“《史記·陳涉世家》,謂其子孫至今血食,而《漢書·涉傳》,沿襲其文,是其一例。今《史》、《漢》辭句同異,非傳寫偽誤,即妄人改易,而為鈔胥所刪節者尤多,《漢書》虛字,恒較《史記》為少以此。”參看《呂思勉讀史札記》,第655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11]參見劉強《世說學引論》,第12頁。

[12]劉強《世說學引論》對材料的文獻來源分析最為詳盡,可參看第一章“《世說》文獻學研究”部分,此章附錄有“《世說新語》條目取材文獻一覽表”。另外,翟秀麗《<世說新語>編撰研究》一文重點考察了《世說》對《郭子》、《語林》的采錄情況,文后附錄了三者重出材料對照表,河南大學2007年碩士論文。

[13]范子燁《世說新語研究》,第39頁。

[14]如錢大昕曾引《晉書·郗超傳》“王文度”,《隱逸·范喬傳》“劉公榮”,《王彌傳》“董仲道”等,說明“史傳稱人字”,參看《十駕齋養新錄》,第411頁,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年版。《史通·采撰》曾對《晉書》“征求異說,采摭群言”的編撰特點有所說明:“晉世雜書,諒非一族,若《語林》、《世說》、《幽明錄》、《搜神記》之徒,其所載或恢諧小辯,或神鬼怪物。其事非圣,揚雄所不觀;其言亂神,宣尼所不語。皇朝新撰《晉史》,多采以為書。”參看《史通通釋》,第108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可見錢大昕所指出的特點與《晉書》的編撰材料來源有關。

[15]劉強及翟秀麗等對此皆有申說。

[16]《世說》有沒有一個超于材料之上的主動的敘述者?劉強已談到這個問題,他認為《世說》的作者“他仿佛是一個事實的轉述者,除了控制敘事的速度與節奏(如盡快由對過去事態的敘述過渡至對人物現在時態的言行的刻畫,前己詳論),并不愿意拋頭露面,對所敘人物及其言行發表議論”,參見《世說學引論》,第78頁。另外,書中“歷史時間與敘事時間的錯位”一節,也與本條所述有關。

[17]蔡鏡浩《魏晉南北朝詞語例釋》已釋其詳,參見氏著,第431頁,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年。

[18]如《言語》37條,稱其司徒、丞相府的官僚,王導于王敦叛變時為司空、揚州刺史,明帝時調任為司徒,成帝時為丞相,此時未為丞相明矣。

[19]參見《言語》48、56條。

[20]本文開頭所引以謚號稱皇帝的對話,就屬于這種情況。

[21]此條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已有按語,認為:“顧榮卒于元帝未即位以前,不當稱陛下。世說此條已為敬胤所駁,見汪藻《考異》。”但也有不同看法,如王子今就指出: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錄的始皇確定皇帝稱謂的內容,秦王政剛剛令諸臣討論更定名號的事情,王綰、馮劫、李斯等人就在對話中稱其為“陛下”了。他還列舉了《史記·留侯世家》中劉邦為漢王時,臣下便稱之為“陛下”的十四次例證,認為“或許‘王’在有的情形下也可以稱為‘陛下’”,參看氏著《秦漢稱謂研究》,第7-8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

[22]方一新《東漢魏晉南北朝史書詞語箋釋》,第9-10頁,黃山書社。

(胡曉華 浙江杭州 浙江傳媒學院文學院 3100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综合日本| 亚洲中文在线视频| 国产在线欧美| 国产Av无码精品色午夜|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看国产一级毛片| 成人欧美日韩| 色综合五月婷婷| 国产精品视频999| 狼友av永久网站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视频网| 亚洲精品麻豆|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九色综合伊人久久富二代| 永久免费AⅤ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中文在线| 欧美性天天| 18禁色诱爆乳网站|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国产高清色视频免费看的网址| 19国产精品麻豆免费观看| 香蕉久久国产精品免| 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奇米影视狠狠精品7777| 国产永久无码观看在线| 国产女人在线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自慰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无码久久久| 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二区| 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影音先锋亚洲无码| 欧美亚洲欧美| 青青青草国产| 国产又大又粗又猛又爽的视频| 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 日韩福利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美乳| 日韩福利在线视频|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手机在线国产精品| 狠狠色综合网| 最新无码专区超级碰碰碰|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国产成人亚洲日韩欧美电影|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久久亚洲美女精品国产精品| 日韩国产无码一区| 丁香婷婷激情网| 国产久操视频| 成人va亚洲va欧美天堂| 婷婷六月在线| 亚洲欧美人成人让影院| 99视频在线免费看| 久久免费视频6| 青青青视频蜜桃一区二区| 日韩欧美网址| 91久草视频| 国产 日韩 欧美 第二页| 国产喷水视频| 国产不卡在线看| 天堂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啪啪网| 青草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天堂中文在线资源|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v国产精品| 亚洲一级色| 尤物视频一区| 中国国产A一级毛片| 国产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欧洲日本亚洲中文字幕| 国产毛片久久国产|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无码啪啪精品天堂浪潮av|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