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中縣規模化豬場疫情疫病發生的主要原因與防控策略
綏中縣位于遼寧省西南部地區,是遼寧省養殖業大縣之一,目前,綏中縣以散家各戶為主的傳統養豬生產逐步向產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的高標準養殖業方向發展,綏中縣的生豬養殖場養豬的數量與質量正穩步上升,養豬設施、飼料、種源、技術服務等相關資源實現了整合重組,綏中縣規模化養豬業方興未艾。但是,在養豬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規模化養豬場疫病發生較難控制等不盡如意的問題,干擾和影響著綏中縣養豬生產的穩定健康發展,為此,我們必須認真研究探索規模化豬場疫病發生的原因,并采取相應的防控策略,以提高綏中縣科學養豬水平,提高養豬生產效率,使養豬業成為綏中縣經濟發展中不可缺少的支柱產業。
1.1 生豬養殖設備陳舊,飼養規程不科學。綏中縣養豬業的規模化、標準化程度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還存在著養殖設施陳舊、養殖環境不良、飼養管理簡單、飼養密度擁擠、防疫程序不配套、消毒技術不匹配的情形,規模豬場之間的間隔長度不夠、小規模豬場與散養戶之間沒有設置一定距離,造成危害豬的病原微生物在場與場之間、豬場與散養戶之間的惡性循環和連續污染。可以說,綏中縣近幾年來豬場疫病控制效果較差,這也是其中的原因。據調查得知,有部分養豬場飼喂人員、管理人員對國家關于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等的使用、規定還不夠全面掌握,國家禁用、停用的飼料添加劑、假劣飼料隨意購買和任意使用。
1.2 養豬場消毒意識較淡,獸藥應用過頻過大。據調查得知,部分養豬場由于消毒概念不清和模糊,把消毒與無消毒一樣對待,認為消毒就是做樣子,不按消毒程序進行消毒。部分養豬場為降低成本,購買低效低濃度的消毒劑,只對所管理的豬圈舍、飼養用具、道路等實施簡化消毒程序,無法有效地殺滅豬場周際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導致危害豬的病原微生物在養豬場內長期滯留,造成豬場疫病連接不斷。部分養豬場隨心所欲在豬飼料中添加獸藥,使所飼養的豬群長期食用、超量食用獸藥,引致豬群細菌耐藥性大幅度增強。部分豬場疫苗超量接種,甚至部分豬場注射疫苗超越常量高4~6倍,造成生豬產品藥殘程度嚴重超標,不僅大大降低豬肉產品的質量,還嚴重地危害了廣大消費者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
1.3 多種疫病并發感染和繼發感染率居高不下。當前,綏中縣養豬生產疫病并發感染和繼發感染與日俱增,危害逐漸嚴重,直接間接損失有所增大。動物防疫科學表明,豬群發病常常是兩種以上的病原微生物相生相伴,協同危害所發生。譬如豬偽狂犬病、豬細小病毒病、支原體肺炎三種病原菌的相互作用產生并發感染或繼發感染,再譬如豬圓環病毒病、豬細小病毒病、放線桿菌胸膜肺炎三種病原菌的相互作用產生的并發感染或繼發感染,引致豬群發生呼吸道病綜合征病害。由于兩種或兩種以上病原微生物能相互協調和促進致使病情的發展速度快,使受危害的病豬的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復雜化,給動物醫學的臨床上的診斷與治療工作帶來非常大的難度。

2.1 安全規范應用獸藥。具有一定規模的養豬場,要有專門的執業獸醫負責防疫,應根據豬只保健防病需要和本場主治醫病發生發展的規律,適度、適量、適次對豬只實施群體藥物預防或治療技術措施。對于國家禁止使用的獸藥嚴格控制使用,做到不濫用,不盲目,對于國家限制計量計次使用的獸藥應嚴格按照國家的相關規定使用,飼料、飲水中長期添加獸藥的做法應該受到嚴懲,激素類藥物嚴禁添加在飼料、飲水之中,人用藥品絕對不允許用于豬只,做到規范、安全用藥,用藥記錄要作為檔案進行管理。
2.2 強化環境消毒的管理。嚴格要求應用國家農業部GMP認證的獸藥生產廠家所生產消毒劑,要嚴格按規定的劑量配方使用消毒劑定期對豬舍、用具、走道、周際、道路等進行長期持續的交替消毒,做到春夏兩個季節每周1~2次,秋冬兩個季節每周2~3次消毒措施,出現疫情時,要按著規定增加消毒次數和頻次。經過全面消毒的豬舍和飼養用具等病原微生物能徹底消滅,有效的防止病原微生物借助空氣、飼料、水源、用具等傳播媒介傳播疫病進入豬舍,減少豬只發病概率。
2.3 堅決執行衛生防疫制度。豬場總門口處、每個功能區的入口處、每棟豬舍的入口處都要建立消毒設施,譬如車輛消毒池、行人消毒池、迷霧噴霧消毒室、人員更衣消毒室(裝有紫外線燈)。飼養人員要按單元進行固定,嚴禁隨便往來互串,目的是為了減少交叉感染。飼養用具不得共用或相互借用飼養用具,堅決禁止將其外借和攜帶出豬場,場外的其它豬場的飼養用具嚴禁攜帶入場使用,所有進入生產區物品都要進行嚴格消毒處理。豬場所有物品出入全部按著“單向制”進行,以最大限度地實現養豬場的生產安全。
125200 遼寧省綏中縣畜產品質量安全監察所
魏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