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長江大學 經濟學院,湖北 荊州 434000)
荊州市農業產業化融資現狀研究
楊帆
(長江大學 經濟學院,湖北 荊州434000)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中央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業產業化是提高農村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是農業現代化、市場化的重要制度安排,它綜合發揮了生產專業化、經營一體化的特點,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經濟進一步深化改革和發展的必然選擇。文章將對荊州市農業產業化融資現狀進行研究。
農業;產業化;融資
(1)培育了一批龍頭企業。根據荊州市2012年的財政數據顯示,共有五十家企業年銷售額達到了1000萬元以上,其中達到一億元以上的有十家,僅居其次的年銷售額達5000萬以上的有五家,這些企業都成為了荊州市的龍頭企業。這些龍頭企業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而一些外部資金也對荊州市投入了更多資金,一批新興企業也在逐漸形成和成長中,這些外部資金看重了荊州市豐富的物產資源,通過建立相應的農產品生產線,也促進了當地的農業產業化進程發展。帶動了當地農業產品的銷售市場繁榮,進一步改善農業產業結構,為荊州市的農業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生機和動力。
(2)農產品生產基地獨具特色。荊州市的特點之一就是農產品資源豐富。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和經濟優勢,是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培育龍頭企業和農業產業化的首要任務。近年來,各地充分利用極為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大力扶持和發展以農產品加工為主的龍頭企業,既使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優勢得到了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又帶動了一些相關產業的發展;既發展了地方經濟,又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3)農產品加工業初具規模。荊州市把很多具有特色的糧食產品、水產品、棉花等作物作為一種具有國際高標準的生產原料推廣出去,給當地農產品加工企業開拓了市場營銷途徑,為整個荊州市農產品加工的檔次提升到了國際水平。
(4)農業產業化組織模式多樣化。隨著荊州市針對農產品開展了一系列產業化調整,已經建立了成熟的農產品生產、加工、經營體系,逐步形成了荊州市的農產品產業優勢和市場影響力,這些內容都從根本上推動了當地農業生產經濟,建立龍頭企業與農村共建農業生產基地,將農業產業化進程逐步推進。截止到2012年底,荊州市已經形成中介組織3999個,解決就業崗位6萬多人,通過這些中介組織完成的農產品加工和銷售額度達到100億元,給60多萬戶農民的農產品找到了合適的出路,并牽線建成農產品生產基地300多萬畝,由此可見這些中介組織為荊州市的農業產業化帶來了巨大的支持。
(1)融資總量不足,融資渠道窄。由于農業產業化周期較長,資金投入較大,簡單依靠單個投資主體很難完成,因此就需要考慮將投資主體增加,進行多元化融資來解決資金問題。在進行多元化融資過程中應該根據當地的經濟和農業發展特點,將投資主體進行重點發展,并根據情況控制不同投資主體在不同領域內的投入。根據現有情況,農業融資的投資主體多為政府、銀行和農戶。而其他的企業和金融機構以及外商的投資占比還比較小,這種現象主要是由于政策限制等因素導致。
(2)農村金融體制嚴重滯后。現有的農業發展銀行經營范圍較為簡單,許多政策性金融服務單一,無法給農業產業化提供有效的資金支持。近年來許多農業銀行逐漸向著金融行業進軍,而降低了對農業產業化的扶植力度。此外還存在一定的供給錯位現象,農村信用社的實力不足導致其吸收存款難度大,相應的資金能力嚴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農村信用社所針對的業務范圍和能力較少,無法給農業龍頭企業提供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務,對于國際化的農業產業化進程來講,更是無法滿足企業的金融需求。這樣就無法實現農村信用社與龍頭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
(3)農業投入的高風險限制了信貸投入。大多數農產品不具備科技性,因此在進行銀行貸款時很難獲得所求的投資金額。很多商業銀行在涉及農業生產內容的投資過程中也十分謹慎,一直將農業貸款的總額控制在遠遠低于負債業務總量,其主要原因就是考慮到農業生產具有的高風險和長周期特點,尤其是近年來不同的銀行機構都開展了降低不良貸款的清理活動,這樣就導致更多的銀行機構面對農業貸款時態度較為謹慎。面對農業這種基礎產業需求卻不具備良好信用的局面,還需要更多的金融改革予以完善和支持。
(4)企業自有資金不足,權責不明。很多農業生產企業最難的階段就是初始階段,由于資金短缺很多經營規模較小的企業難以抵抗市場競爭,加之企業結構不規范,導致出現問題推卸責任,因此有必要加強農業企業的制度健全。
(1)借助資本市場,拓展融資渠道。伴隨著改革開放,我國經濟體制改革,資本市場開始萌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資本市場已經正式發展,目前我國資本總市值已經居于世界前列,但目前我國資本市場仍有市場機制不完善、結構不合理等弊端,但已有很多企業直接通過資本市場獲得了融資。這些都為農業企業融資開辟了新的思路,應該更加靈活的運用資本市場,拓展其融資途徑。在農業產業化的大方向下,有關部門宜根據政策,加強對農業企業的扶植與管理,幫助并引導企業上市,積極促進農業產業化。
(2)加大金融機構對農業產業化融資的支持力度。我國現有的金融體系并沒有對農業產業化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相應的農業信貸市場發展緩慢。而目前農業投融資主體的農村信用社應該擴大現有優勢,進行商業化改革,逐步與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戶之間建立好金融紐帶,實現資金吸存能力的擴大,提供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務,增加市場占比。
(3)調整現有農村金融機構的職能定位。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是我國農村一種具有歷史基礎的金融組織,近年來不斷尋找能夠盤活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方法,在實踐中都取得良好效果和收益。面對農業發展需求的擴大,農村合作機構農村信用社應該將定位對準服務“三農”,加快商業化改革進程,提升在金融市場中的競爭力,尋找更多具有實力的金融客戶,提高在市場中的優勢能力,進一步完善金融服務內容。
(4)建立完善信用評價體系和擔保體系。為了推進我國農業產業化,還應該有針對性的建立起完善的信用評價體系和擔保體系,這是作為金融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必須跟隨農業企業的發展速度。尤其是農業企業的信用擔保體系,將嚴重影響企業進行農業產業化融資的速度,對于市場來講,時間就是金錢,很多商機都會因為時間的浪費而被錯過,為了減少這些由于信貸過程中出現的信用評價體系不完善和擔保體系不健全而延誤貸款進度的情況,迫切要求建立起農業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將農業企業的金融服務做到實處。
綜上所述,融資難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的重大瓶頸之一,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應不斷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以適應融資供給方的融資要求。
Research on Financing Status Quo of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 in Jingzhou City
YANG Fan
(School of Economics,Yangtze University,Jingzhou,Hubei 434000,China)
Agri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national economy.The central authority proposes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m countryside and puts“agriculture,farmer and rural area”in the first place.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rural economic,is an important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marketization,gives play to characteristics of production specialization and business integration,and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rural economy to further deepen the reform and the developmen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market economy.The paper studies the financing status quo of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 in Jingzhou city.
agricultural;industrialization;financing
F327
A
2095-980X(2016)09-0098-02
2016-08-13
楊帆(1988-),男,湖北天門人,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