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力/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
?
豬病毒性腹瀉的綜合防控
馮力/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
我國至少存在四種主要病毒性腹瀉(劇烈腹瀉)病原,還有至少其他五種潛在病原(致病性弱或不確定)。腹瀉病原感染情況各個豬場不盡相同,混合感染非常嚴重。豬流行性腹瀉為主要病原之一,發生腹瀉的豬場陽性率超過80%。新的德爾塔冠狀病毒在我國存在。
豬病毒性腹瀉的臨床特點主要是嘔吐,水樣腹瀉,脫水,哺乳仔豬的高死亡率,無體溫升高,瀕死期體溫降低,所有日齡豬只均可感染,日齡增加,死亡率下降。此病的病原為病毒,具有極強的傳染性。冬春季節多發,夏季發生也成“新常態”。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抗菌素治療無效。
豬感染后會造成仔豬死亡,7日齡仔豬的高死亡率可高達100%。另外,造成育肥豬推遲出欄可達10~15 d,育肥后期每天需要3 kg飼料,1.5元/kg,每頭損失45元。
據悉,豬病毒性腹瀉病毒的變異在纖突蛋白上,基因1群與2群相比存在基因的缺失和摻入等。PEDV G1與G2群可以交叉中和,但中和能力差2倍。在我國不僅有基因1型,也有基因2型和PEDV。豬流行性腹瀉只有一個血清型。日本科學家結論:抗原性相似,與CV777更近。我國至少存在6種血清型的A群狀病毒。僅從抗原變異得出疫苗毒株不保護“變異毒株”的結論是不正確。
豬傳染性胃腸炎、豬流行性腹瀉與豬輪狀病毒(G5)三聯活疫苗已經成功上市。三聯苗安全有效,可控制三種病的混合感染,一針防三病,減少應激。采用傳代細胞進行生產,可有效控制外源病毒污染。
疫苗的科學免疫要做到無易感豬群(群防),如果育肥豬先發病的豬場,更應該引起重視。哺乳仔豬常靠被動免疫,要求做好母豬,尤其是后備母豬免疫工作。抗體對活疫苗有干擾,要做到正確的免疫。要知道,疫苗不是用來治療用的,要牢牢樹立傳染病根本在于防。腹瀉的季節性已經明顯了,做好日常免疫,尤其是穩定期間的基礎免疫非常關鍵,反復反飼(強毒免疫)導致豬群中長期大量的野毒存在,可能讓我們的防控更加困難。疫苗的使用要根據抗體檢測情況來定,一定要先用活苗后用死苗。
對于疫病按照防控科學的生物安全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在發生疫病后徹底的清洗、消毒圈舍,空舍7~14 d。真正的做到全進全出,多點飼養,盡可能將后備母豬放到一棟舍。冬季產仔舍要注意保溫,堅持自繁自養避免外來人員、車輛等進入生產區。
另外,要克服病毒性腹瀉疾病的三個誤區:第一個是診斷誤區,診斷想當然,僅憑借臨床癥狀來判斷;一次實驗室診斷結果用幾次或一兩年;實驗室診斷不全面;實驗室檢測水平不同,影響結果的科學與真實。第二個是免疫誤區,不當傳染病對待,只是局部免疫(母豬免疫);經產與后備母豬一樣免疫;等到發病了,才接種疫苗,疫苗當治療制劑;只有流行季節前做,平時不進行免疫;過度依賴疫苗,不重視生物安全;反復反飼。第三個是生物安全誤區,做不到真正的全進全出;消毒不徹底,空舍時間太短;不把引種隔離當回事;綜合管理出現漏洞。
總之,防控的關鍵點:一是確定發病病原;二要做好全群免疫,不留易感豬群(尤其是做好后備母豬,后備公豬的免疫);三是要列入常規免疫計劃而非季節性免疫;四是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要做好:多點飼養,全進全出,嚴格的消毒與空舍;五是要做好產仔舍保溫工作;六要注意避免應激,提高豬機體自身抗病力。(本文根據會議錄音和資料整理,未經本人審閱,如有出入,以專家意見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