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清峰/湖南省保靖縣畜牧水產局
?
如何科學制定動物免疫程序
彭清峰/湖南省保靖縣畜牧水產局
動物免疫接種工作是控制和預防動物疫病的有效途徑。經多年畜牧獸醫工作者的努力,動物免疫工作越來越得到畜禽養殖場(戶)的認同,由原來的排斥到逐漸接受再到現在積極配合,畜禽免疫率有很大提高,但免疫抗體水平較低,甚至免疫失敗,免疫效果令人擔憂。而免疫程序設計的是否合理是直接影響動物防疫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科學的免疫程序,可以預防相應疾病的發生和流行。本文中就如何制定動物免疫程序,提出一些個人觀點,供大家參考學習。
免疫接種不僅需要質量優良、安全、高效的疫苗,正確的接種方法和熟練的操作技術,還需要一個合理的免疫程序,才能充分發揮疫苗的免疫效果。一個地區、一個畜禽養殖場(戶)可能發生多種動物疫病,而可以用來預防這些動物疫病的疫苗性質又不盡相同,免疫期長短也不一,因此,在實際生產中,沒有一個固定的,沒有一成不變而又廣泛適用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是否合理直接決定免疫效果的好壞。畜禽養殖場(戶)必須根據動物疫病流行情況、抗體水平、疫病種類、動物生長階段以及飼養管理水平等綜合因素制定適合本場(戶)的免疫程序。
(一)疫病流行情況
動物疫病種類多、流行快、分布廣,畜禽養殖場(戶)在制定免疫程序時首先應考慮當地疫病流行情況,和當前可能造成該地區暴發、流行的動物疫病來確定所免疫苗種類、時間與次數。并非所有有報道的動物疫病都納入免疫范圍,另外能夠及時治療的動物疫病,如細菌性傳染病一般不列入免疫范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開支,更嚴重怕引入新傳染源。而本地從未發生過的疫病,即使有疫苗可免疫,也應慎重使用。
(二)抗體水平
動物體內存在的抗體依據來源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先天所得,新生動物通過胎盤,初乳或從母體所得的抗體稱為母源抗體,母源抗體可使新生動物獲得天然被動免疫。但母源抗體可干擾弱毒苗的免疫對免疫效果影響比較大,在制定免疫程序時,應根據母源抗體消退情況確定初免的時間;另一類是通過后天免疫產生的抗體。動物體內的抗體水平與免疫效果有直接關系,一般免疫應選在抗體水平到達臨界線時進行。但是抗體水平一般難以估計,有條件的畜禽養殖場(戶)應通過監測來確定抗體水平;不具備條件的,可通過疫苗的使用情況及該疫苗產生抗體的規律去評估抗體水平。
(三)疫病種類
根據疫病性質主要可以分3大類:傳染病、寄生蟲,普通病。我們平時預防接種的疫病主要是傳染病,其病因包括病毒、細菌、立克次氏體,衣原體,霉形體和真菌等微生物。不同的動物疫病有其發病規律,有的疫病對各種日齡的動物都易感,而有的疫病只危害特定日齡的動物,如新城疫各種日齡的雞都易感,而產蛋下降綜合征只危及產蛋高峰期的蛋雞,法氏囊病主要危害青年雞,鴨病毒性肝炎只危害幼鴨等。因此應根據動物不同的病因,疫病的發病規律,在不同生產日齡進行相應的免疫接種。
(四)動物生長周期
根據生產需要可將動物分為肉用動物與種用動物兩大類,二者的免疫程序是不同的。種用動物的生產周期較長,一次免疫不足以提供長效的免疫力,因此應進行多次免疫,并且種用動物免疫后還應保證其生產的幼仔(雛)含有較高水平的母源抗體;肉用動物,由于生產周期較短,因此免疫次數及疫苗種類都比種用動物少。
(五)飼養管理水平
飼養管理范圍比較廣,不同的飼養管理水平,動物疫病的發生情況及免疫的效果差異較大。飼養管理水平高的畜禽養殖場(戶)一般較少受強毒的攻擊,免疫程序能落實到位;飼養管理水平低的養殖場(戶),畜禽與各種傳染源接觸的機會較多,免疫程序較難徹底落實,因此此時免疫程序設計就應考慮周全,以使免疫程序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一般而言,飼養管理水平低的畜禽養殖場(戶),其免疫程序比飼養管理水平高的畜禽養殖場(戶)要考慮復雜一些。
(六)疫苗種類
疫苗一般分為弱毒活苗、滅活苗或單價苗、多價苗、聯苗等。各種疫苗的免疫期及產生免疫力的時間是不相同的,設計免疫程序時應考慮采用合理的免疫途徑及疫苗類型來刺激機體產生免疫力。滅活苗安全性能好,可以早期免疫,同時不受母源抗體的干擾,可與其他滅活疫苗聯合使用,免疫力維持時間長。弱毒疫苗既能引起體液免疫應答,又能引起細胞免疫應答,還可激發局部免疫。接種后產生免疫力快,5~7 d可以產生免疫力。特別適合首次免疫。一般情況下應首選毒力弱的疫苗作基礎免疫,然后再用毒力稍強的疫苗加強免疫。特別需要說明的,由于病原體有多種血清型(如豬瘟是單一血清型,疫苗的選擇比較容易,而口蹄疫病毒有7個血清型,80多個亞型),因此,選擇疫苗時,應包含當地流行的血清型,針對性選擇科學、有效、經濟、穩定、無副作用的疫苗。
(七)免疫方法和劑量
設計免疫程序時應考慮疫苗的免疫方法,正規疫苗生產廠家提供的產品都附有使用說明,不能隨意更改免疫方法和接種劑量,免疫應嚴格按照使用說明進行。一般活苗采用飲水、噴霧、滴鼻、點眼、注射免疫,滅活苗則需肌肉或皮下注射。合適的免疫途徑可以刺激機體盡快產生免疫力,而不合適的免疫途徑則可能導致免疫失敗,如必須肌肉注射的口蹄疫疫苗、新城疫I系疫苗注射于皮下,或改成飲水免疫;注射時選擇針頭過短,注射深度不夠;都會造成疫苗不能很好地吸收,從而達不到應有的免疫效果。油乳劑滅活苗不能做飲水、噴霧,否則易造成嚴重的呼吸道或消化道障礙。同一種疫苗用不同的免疫途徑所獲得的免疫效果也不一樣,如新城疫弱毒疫苗可以滴鼻、點眼、飲水,但滴鼻、點眼的免疫效果比飲水好。只有正確選擇免疫方法,只能獲得好的免疫效果。
(八)環境因素
有些動物疫病發病有一定的季節性和階段性。制定免疫程序時,應根據這些疫病的發病季節特點,既要避免疫苗浪費和減少人工,又要起到較好的免疫效果,如乙型腦炎在吸血昆蟲較多的夏季多發,可以在4~5月份蚊子開始大量繁殖前對種豬進行免疫。同時,動物的免疫應答能力與環境有著密切關系,當動物機體受到環境不良因素的影響時,產生應激,會發生生理狀態的改變,引起動物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等一系列應答反應,造成動物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的下降。
(九)免疫間隔時間
免疫抗體時間應根據免疫后抗體的維持時間決定,不可太早或過遲,疫苗免疫后,會在一定的時間內產生相應的抗體,并不斷增高,達到高峰后再逐漸下降,到一定時間后降到保護范圍以下,這個時候就需要考慮進行免疫。所以應根據抗體的消長規律,來確定疫苗免疫的間隔時間。實踐證明,首免屬于基礎免疫,二免作為加強免疫。
(十)疫苗間的相互干擾
由于各種免疫的免疫期及產生免疫力的時間不同,幾種疫苗同時使用(多聯苗除外)或接種時間相近時,就會產生干擾作用,應合理安排免疫時間,避免干擾現象。產生干擾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兩種病毒感染的受體相似或相同,產生競爭作用;二是另一種病毒感染細胞后產生干擾素,影響一種病毒的復制。因此,兩種及兩種以上的疫苗不能同天接種,更不能混在一起接種,最好相隔7~10 d。
(十一)免疫前的檢查及藥物使用
免疫前應全面了解接種動物的健康狀況、病史及免疫情況,凡病畜、弱畜暫緩接種;幼畜、孕畜按疫苗說明書執行;對新引進的動物,應隔離觀察,有條件的進行免疫抗體檢測,達不到要求的,及時補免。盡量避免在免疫的前后七天內不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劑,特別是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藥物。在不得不用的情況下,要在使用后的7~10 d內補免一次。接種疫苗前后,要調整好飼養密度,控制好欄舍的溫度、濕度、通風、光照,定期消毒,營造舒適環境 ,防止免疫失敗。
(十二)免疫效果
沒有一成不變的免疫程序,一個免疫程序應用一段時間后,免疫效果都會變得不理想。因此,應根據免疫抗體監測情況和疫苗保護期適當調整,使免疫更實用、更科學、更合理。養殖場(戶)每年至少進行兩次免疫抗體的檢測,以便評估免疫效果,并合理調整免疫程序。一般動物抗體水平超過70%以上的是合格的,則說明該種疫病在保護范圍。
動物免疫程序制定是一項繁重的系統工程,不可指望只做好其中一項工作就可避免出現免疫失敗,只有做好動物疫病的綜合防控,在生產實踐中應全面考慮各方因素,找出原因,才能科學制定動物免疫程序,有效防止免疫失敗。真正做好當今養殖業健康、持續發展的保護神。
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