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英民/黑龍江省鐵力市172信箱
養禽場如何進行禽病的綜合預防措施
許英民/黑龍江省鐵力市172信箱
眾所周知,如果沒有病原體存在就不會有家禽傳染病的發生。一般在新建的禽場或禽舍養禽,不必花費很多功夫去修整。而在2、3年之后,疫病一年比一年增多,藥物和疫苗費用也逐年上升,最后可能被迫停產。解決這一難題,就必須對家禽飼養環境的病原微生物進行徹底的凈化。要從種禽著手,逐步建立少病種群,防止疫病經種苗或其他一切可能渠道進入禽場內。另一方面可能由于防疫不嚴格,經種苗或或另方面將病原體進入禽場內。對禽舍,進行徹底的清潔和消毒,使禽場永遠像新建時一樣干凈,無病原體。如何使禽舍凈化,應采取的措施。
1.養禽舍打掃干凈。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將舍內家禽出售上市或淘汰。如是全進全出的禽場,則盡快使全場排空,一只家禽也不留。如是多日共存的禽場,也應盡可能將某一禽舍及附近的家禽排空。
2.把用具和棚架清洗消毒。在空欄之后,應清除飼料槽和飲水器中的殘留飼料和飲水,清除產蛋箱內的墊料,然后將飲水器、飼料槽、產蛋箱、育雛器和一切可移動的器具搬出舍外的指定地點集中,用消毒藥進行浸泡、沖洗、消毒。電燈、風扇等也可從插座上拔出,移除出舍外進行消毒。
3.清掃灰塵、墊料和糞便。在移走舍內用具后,可用適當量的清水噴濕天花板、墻壁上的灰塵、蜘蛛網,然后將天花板和墻壁上的灰塵、蜘蛛網掃落地面上,并將掃落的灰塵、垃圾、墊料、糞便的一起運走并做無害化處理。
4.用清水沖洗和消毒。在清除灰塵、墊料和糞便后,可用高壓水槍,沖洗天花板、墻壁和地面,尤其是注意對角落、縫隙的沖洗,在有糞堆的地方,可用鐵片將其刮除后再沖洗。沖洗后已干燥的禽舍,可用氫氧化鈉、農福、過氧乙酸、百毒殺等消毒藥進行消毒,必要時可用殺蟲劑控制蚊、蠅等。在第1次消毒后,要用清水沖洗,干燥后再用藥物消毒1次。
5.封閉熏蒸消毒。沖洗消毒后要空置禽舍15~20 d,然后封閉禽舍可用甲醛和高錳酸鉀進行熏蒸消毒。熏蒸消毒應在完全密閉的空間內進行,才能達到較好的消毒效果。如果禽舍的門窗、屋頂的均有很多缺口或縫隙,則熏蒸起不到作用。消毒后,開啟門窗和通風口,排出殘留的有刺激性氣體 ,準備開始下一輪的飼養。
近年來,家禽的營養缺乏病仍有發生,原因也很復雜,如為了降低飼料成本和提高競爭力而使混合飼料中某些貴重成分的含量不足,某種飼料原料的營養成分實際低于計算含量。飼料的加工和貯存不當,不同成分的拮抗作用。因家禽患病或使用某些治療藥物后對某些營養成分需要量的異常增加等。所以,在飼養管理中,應根據實際情況滿足家禽對各種營養成分的需要,防止家禽營養缺乏病的發生。
雛禽不適時開水與開食,也是致使家禽瘦弱多病的原因之一。羽毛未干和站立不穩的雛禽過早地進入育雛舍,容易受冷或被水弄濕羽毛,過早提供動物性蛋白飼料容易引起雛禽消化不良。而太遲飲水、開食又會引起雛禽過分饑餓和缺水。一般應于出殼后24 h內提供飲水與開食,可在育雛器下放置飲水器,讓雛禽自由飲水。先飲水后開食,開食時可將玉米粉或顆粒飼料撒在紙上或木板上,輕輕敲響訓練雛禽啄食。
在育雛期溫濕度掌握不好,很容易忽高忽低。溫度過高雛禽的體熱和水分散失受到影響,食欲減少,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長發育緩慢,死亡率高;溫度過低雛鵝不能維持體溫平衡,出現雛禽扎堆、擠到一處,生長緩慢,極易踩死或壓死,并可誘發其它疾病。濕度過大對雛禽危害也很大,潮濕影響雛禽生長發育,容易受涼,導致感冒、下痢。高濕時,雛禽向外散熱受到抑制,影響新陳代謝,食欲下降,抵抗力減弱,也易患疾病或死亡。
雛禽怕圈舍潮濕,如果地面墊草潮濕,雛禽扎堆,尤其是濕度過高,溫度低的情況下,容易引起雛禽感冒和下痢,食欲下降,抗病力減弱,發病率增高。一般在10日齡以前,育雛舍內濕度必須達到60%~65%。10日齡以后,隨著雛禽的采食量、飲水量、呼吸量、排泄量等逐漸增加,很容易造成室內潮濕。因此每天要勤換墊草,盡可能的將濕度控制在55%~60%后保持18℃~20℃為宜。
弱雛禽是指一些卵黃吸收不完全,臍環腫脹有粘液,腹部腫大,出生時體小軟弱、體質差、反應遲鈍的雛禽。這些雛禽如不與健雛分群單獨飼養,極易吃不到食而餓死,或被健雛踩壓死亡。先把育雛舍溫度提高到30℃左右,將弱雛挑出單獨飼養。補充營養,在飲水中添加5%葡萄糖和0.02%氟苯尼考,飲溫開水7 d。第三天以后每天早晨加飲1次酸牛奶,以促進雛禽消化吸收。飲水后2 h開食,給煮成八分熟的碎玉米或小米,每10只雛禽給1個雞蛋黃和醇母片3片,研碎后拌在飼料中,每天喂給3次,連喂3~5 d。
育雛舍內由于密度大,飼槽、水槽數量少,放置的位置不當,或環境突變,使雛禽運動受阻,采食飲水困難,造成育雛舍空氣混濁,缺乏氧氣。特別是天氣寒冷,單純強調取暖、保溫而忽視通風換氣,再加上舍內生火爐取暖,致使舍內氧氣減少,而有害氣體增多,如氨氣、硫化氫、一氧化碳等,在短時間內可引起雛禽死亡。
雛禽的光照管理有時不合理,采取24 h全天光照,使雛禽得不到休息。或者是縮短時間,這樣雛禽很不適應,雛禽碰到停電時,發生驚群、騷動,其表現不安。
雛禽的光照管理,頭2 d應使用24 h光照,4日齡以后采用23 h光照,1 h黑暗。在3日齡前,為了讓雛禽熟悉飼槽、水槽位置和舍內環境,可用較強的光照,每平方米4~5瓦。其余時間使用弱光照有利,每平方米1瓦左右,一般20~30平方米有一個25~40瓦電燈泡掛于2米高處即可,這樣有些弱雛在吃不飽時,可以繼續采食而雛禽仍然可以照常睡眠。此外,夜間給光還能有效地防止獸害,又不會引起雛禽不安或驚群。
對于平地飼養的家禽,墊料吸水性能和墊料充足與否均與疾病的發生有密切關系。谷殼、干沙、稻草吸水性較差,遇上雨季往往弄得地面泥濘,在添加量不足尤以明顯,很易發生球蟲、沙門氏桿菌病、曲霉菌病。為了減少疾病的發生,地面平養家禽時,一定要添足吸水性好的墊料。如墊料問題一時解決不了,則應考慮改為網上飼養。
充足和衛生的飲水對家禽的健康十分重要。如果產蛋禽斷水24 h,第2天產蛋量下降30%,死亡數增加。室溫在30℃以上時,只要幾個小時的斷水也可造成大批家禽急劇死亡,所以在整個家禽飼養期,均要保證充足的飲水。在炎熱的夏季,家禽限飼時、停電或供水系統發生故障時、家禽長途運輸等情況都是容易使家禽缺水,應特別注意。飲水的衛生質量對于家禽的健康也相當重要。污染的河水或渠水對家禽是不利的,有時甚至可能引起家禽的疫病的暴發。供家禽飲用的水必須澄清,無臭、無味、不含毒素和病原體,符合人的飲水標準。對不合標準的飲水,可通過沉淀、過濾和添加漂白粉等進行消毒和凈化,方能飲用。
對家禽捕捉、搬遷、斷喙、免疫接種,突然的音響,不當的光照,氨氣濃度過高,過分擁擠,無規律的供給飲水和飼料,飼料的改變,過熱或過冷等應激因素均可引起家禽的抗病力降低,從而誘發疾病。注意熱應激,禽舍應減少陽光的直接照射,禽舍之的空地植樹、種草、栽花,進行綠化環境。禽舍內要安裝定向大功率排風扇,增加舍內的空氣流通,在禽舍內頂部噴灑水霧。在夏季要保證清涼的飲水供應不斷,可在飼料中適當添加碳酸氫鈉、蛋氨酸、電解多維、多種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
盡管已經采取了種種的防止病原體進入家禽體內的嚴格措施,但家禽有時仍可受到某種病原體的感染,所以應根據本場及周邊鄰近地區的禽病流行情況,適時地接種疫苗,是家禽對某些重要的傳染病形成一定的抵抗力。免疫接種雖然能使家禽對某些疾病形成一定的抵抗力,但如果有毒力強的病原侵入家禽,難免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失,尤其是對雛禽或幼禽。所以,良好的飼養管理、衛生消毒,才是預防疾病的最有效的方法。千萬不要以為接種疫苗就萬事大吉了,放松了衛生消毒等預防措施。
禽發生急性傳染病時,對禽進行接種疫苗會投給藥物,另外對禽舍要進行噴霧消毒,以減少病原的擴散。在禽中不時有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散發的巴氏桿菌發生時,除接種疫苗和投放預防藥物外,定期對禽舍進行噴霧消毒,可明顯減少疾病的發生或降低感染的嚴重性。實踐表明,堅持定期對禽舍進行噴霧消毒是可以減少或減輕禽病的發生。當人們發現禽患病時,體內組織器官的功能和完整性已受到很大的損害,此時即使能投放藥物減少死亡,病禽的生產性能也難以恢復正常水平,對于產蛋的高產家禽更為明顯。因此,對于一些藥物預防有效的禽病,例如,球蟲病等可通過飼料和飲水添加一些預防藥物,防止疾病的發生,這要比到發生時再投藥好得多。
外來人員不得入內,確實需進入人員時,必須嚴格沖洗和消毒。要減少人員交叉。接種疫苗和注射藥物的人員最好由同一生產區內人員完成,大的禽場最好設有專業人員進行。每次進入生產區前應沖洗消毒,更換衣物和鞋帽。送檢病禽的飼養人員不得直接送到獸醫室,飼養人員也不要直接將死禽送到尸池。獸醫室、尸體解剖室、藥房、疫苗室的工作人員不得進入生產區。養禽場的工作人員不可在家中飼養家禽,也不要參與對場外單位禽病診療服務工作。
孵化場要遠離家禽飼養區、加工廠或獸醫診斷室等可能有病原體污染的地方。從進蛋、熏蒸消毒、儲蛋室、選蛋裝盤、孵化、出雛、雛禽停留室、裝運室等均應單向流動不得逆轉運行。孵化用種蛋必須經過消毒才能進入孵化機,蛋盤、蛋架、孵化機和出雛機在每次使用后均應沖洗消毒。對連續生產的孵化機,也應定時停機清洗消毒。孵化后的死胎、廢蛋及絨毛等應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對孵化室內的地板,除經常打掃外,每天可用消毒藥液噴灑幾次。
許多動物是家禽傳染病的傳染源、媒介物或中間宿主。如犬、貓傳播禽霍亂,鼠類傳播沙門氏桿菌病、李氏桿菌病,飛鳥傳播新城疫、禽流感、鴨瘟,庫蠓傳播卡氏白細胞病,蚊蠅傳播多種細菌和病毒性疾病,蚯蚓是傳播組織滴蟲病的堆積宿主,劍水蚤是劍帶絳蟲的中間宿主,淡水螺是鴨卷棘口吸蟲、細背孔吸蟲和嗜眼吸蟲的中間宿主,蜻蜓是前殖吸蟲的中間宿主等。
飼養家禽的用具、雜物是很容易被忽視的傳播媒介,因此,對進入養禽場內的車輛要通過消毒池,同時還要對車輛各個部分進行噴霧消毒。飲水器、飼槽、產蛋箱、育雛器、蛋托或蛋盤、禽籠等都要進行必要的嚴格消毒后才能進入禽場或禽舍。在使用過程中還要定期清洗和消毒。運雛箱、種蛋車必須經過消毒后才能進入孵化室。注射器、針頭、玻璃瓶等接種疫苗或注射藥物的用具,也必須經高壓滅菌后才能使用。墊料要衛生,特別是來自各處的谷殼、稻草、刨花或鋸末,要進行消毒并在太陽光下曝曬,或堆放在密閉的室內用高濃度的甲醛熏蒸消毒。
為了預防家禽中毒的發生,應做好有毒藥品的保管和使用。對毒物應分別登記并由專人保管,使用殺蟲劑等毒性藥物時,必須在專業人員的監督下進行。防止用霉變的飼料喂家禽,防止飼料、飲水和墊料中混入有毒物品。家禽不到剛施放過農藥的地區放牧,在使用化學藥物治療禽病時,應按規定的劑量使用,不能隨意增加劑量。對那些毒性大、安全范圍小以及尚未了解其特性的藥物,更應該嚴格按說明書使用,而且在大群使用之前,最好先做小群安全試驗,確認安全有效之后再擴大使用范圍。藥物用量的計算、稱量應反復核對,不能有差錯。不管是經飼料或飲水投藥,均應充分拌勻,對毒性大的的藥物,或對貴重又敏感的禽鳥,最好是逐只給藥更為安全。
放牧有節約、降低成本和保持肉質鮮嫩美等優點,所以在農村放養雞、鴨、鵝仍較普遍,但放牧也給家禽帶來很多傳染病和中毒性病的發生。隨著生產的發展,越來越多都采用舍飼。對于仍然采用放牧的家禽,要注意避免在剛施完農藥的地方放牧,要定期服用驅蟲藥,并密切注意牧區附近的家禽傳染病流行情況,在疫病流行時停止放牧或轉移到安全的地方放牧。
對于一個有多批次不同日齡的養禽場,有時傳染病不斷地在群與群、舍與舍之間傳遞,連綿不斷,雖然經多方面努力,包括全面重復接種疫苗、反復大劑量使用高效抗菌素藥物等,但疫病仍然未能很好的控制,死亡和淘汰有增無減,生產成績下降,生產成本不斷增加。此時,較明智的辦法,是不要怕因停產造成的暫時的經濟損失,下決心停止生產,徹底清理禽場,反復嚴格地的清洗和消毒,空欄一段時間后,再重新飼養家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