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婧/重慶市銅梁區平灘畜牧獸醫站
一例雞混合型禽痘的診治體會
段婧/重慶市銅梁區平灘畜牧獸醫站
禽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禽類的一種急性、接觸傳染性疾病。皮膚型以頭部皮膚的痘疹,形成結痂、脫落為主要特征;黏膜型以口腔和咽喉黏膜的纖維素性壞死性炎癥、形成偽膜為特征,又稱為禽白喉;有的病禽同時這兩種病理變化,稱為混合型。
本病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在大型規模化雞場易出現流行。病禽生長發育遲緩,生產性能下降,如果繼發其他傳染病、寄生蟲病、衛生條件較差營養不良時,也可引起大批死亡,對雛雞危害較大,常給養殖場帶來嚴重經濟損失。近日某養殖場發生一例雞混合型禽痘病例,現將診治過程報告如下。
銅梁區平攤楊立萬只蛋雞養殖場飼養的25日齡雛雞3 d前出現精神萎頓、采食量降低、打噴嚏、流漿液性鼻液、流眼淚等癥狀,全群使用泰樂菌素、黃芪多糖飲水,不見效果,發病雞只數量有所上升,經仔細觀察發現大部分雞頭部皮膚有痘疹,有的張開口呼吸,已經死亡200多只。
整個雞群50%以上的雛雞精神不振,表現出病態。病雞頭部皮膚、腿、腳有明顯的痘疹,呈灰色或黃灰色,大小不一,表面凹凸不平。有的呼吸困難,流漿液性或膿性鼻液,流淚,有的張嘴,呼吸時發出“嘎嘎”聲,有的病雞眼臉腫脹。病死雞體重較輕,泄殖腔和翅膀內側無毛處有痘疹,口腔、咽喉上有黃白色偽膜。
隨機剖檢5只病死雞病理變化基本一致,肝臟、脾臟腫大,胸肌顏色較暗失去彈性,心肌松軟,器官和食道黏膜表面潰瘍,有黃白色纖維素性壞死性偽膜。
1.涂片檢查。無菌采集剖檢雞的心血、肝臟、脾臟進行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未見細菌。
2.細菌培養。將無菌采集的心臟、肝臟接種于普通肉湯培養基,置37℃溫箱培養24小時,無菌落生長。
根據主訴、臨床檢查、病理剖檢變化及實驗室檢驗初步判定該雛雞群發生混合型禽痘。
1.及時淘汰病弱雛雞,對病死雞的尸體、臟器、排泄物以及養殖場內的垃圾進行焚燒或深埋處理。緊急接種2周后使用1%醋酸、聚維酮碘交替帶雞消毒,1~2次/d,直到雞群穩定。對腸內路面和雞舍內過道使用1%氫氧化鈉溶液進行消毒處理,舍內清洗后撒布生灰。
2.對全廠進行殺滅蚊蠅等吸血昆蟲工作。
3.對全廠的雛雞緊急接種鵪鶉化雞痘弱毒疫苗。
4.對呼吸有雜音的病雞體表的痘痂,先使用1%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后剝離痘痂,然后涂碘甘油,將口腔里的痘痂先剝離后使用1%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后涂碘甘油。
5.全群使用大觀霉素混飲,每1 L水,500~1 000 mg。連用5 d。同時添加黃芪多糖和電解多維。
一周后回訪病,死率為10%,接種疫苗部位出現干燥的結痂,雞群不在有新發病例。
1.預防措施。康復的病禽,可以獲得終生免疫。接種疫苗是預防該病的最有效的方法。鵪鶉化雞痘弱毒疫苗是目前應用較廣泛、效果較好的活疫苗。首免一般選在25~30日齡,二免在開產前進行。
2.治療措施。目前沒有針對禽痘的特效治療藥物,主要采取對癥治療和緊急接種等綜合措施來減輕雞群的發病癥狀和防止并發癥的產生。針對皮膚型禽痘一般不進行局部治療,在存在繼發感染的情況下使用防腐消毒藥處理。對黏膜型禽痘對口腔內的偽膜進行剝離處理,然后涂抹碘甘油等藥物,避免雞窒息死亡和繼發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