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
近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上海獸醫研究所獲悉,該所動物原蟲病創新團隊黃兵研究員主持的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中國畜禽寄生蟲彩色圖譜編撰”完成計劃任務,通過驗收。
我國畜禽寄生蟲種類多、分布廣,寄生于馬、牛、豬、雞、鴨等普通畜禽的寄生蟲種類達2000多種,全國各省市飼養的畜禽均有寄生蟲感染。畜禽寄生蟲既是病原,也是重要的自然科技資源。寄生蟲彩色圖譜是在對寄生蟲標本資源進行系統整理、鑒別的基礎上,采用先進的數碼影像技術,通過常規與顯微拍攝方式,形成蟲體實物照片,再按科學的分類系統進行歸類編撰和加工出版。寄生蟲彩色圖譜能真實反映蟲體的基本形態與結構,是對寄生蟲資源的有效利用,是正確進行寄生蟲蟲種鑒定、普及寄生蟲學知識、開展寄生蟲病流行病學調查等權威性的參考資料。
本項目完成了《中國畜禽寄生蟲形態分類彩色圖譜》系列5部著作的編撰,共收錄寄生于我國畜禽的寄生蟲1 028種、圖片5 469幅,其中《中國畜禽線蟲形態分類彩色圖譜》收錄線蟲300種、圖片1 711幅,《中國畜禽吸蟲形態分類彩色圖譜》收錄吸蟲356種、圖片1584幅,《中國畜禽絳蟲與棘頭蟲形態分類彩色圖譜》收錄絳蟲與棘頭蟲109種、圖片1 039幅,《中國畜禽原蟲形態分類彩色圖譜》收錄原蟲126種、圖片412幅,《中國畜禽節肢動物形態分類彩色圖譜》收錄節肢動物137種、圖片723幅;完成了“中國畜禽寄生蟲蟲種查詢系統網絡版計算機軟件V1.0”和“中國畜禽寄生蟲蟲種查詢系統光盤版計算機軟件V1.0”的研制,收錄了2 000多種寄生蟲的相關信息。
本項目是對我國寄生蟲資源的有效利用,極大地豐富了我國寄生蟲圖譜的內容和展示方式,完成的圖譜和軟件是正確進行寄生蟲種類鑒定、開展寄生蟲病流行病學調查等的有力工具,在促進我國寄生蟲學科的發展、提高寄生蟲學的教學水平、開展寄生蟲學知識科學普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與意義。
據英國每日郵報,近日,科學家成功完成了人類干細胞與豬類DNA結合實驗,成長的胚胎被放入實驗豬的體內,存活期長達28天。這些胚胎事實上還是正常的豬仔,只是體內存有人類的干細胞。科學家希望通過該實驗解決目前人體器官移植手術中所面臨的器官源短缺問題。然而這一實驗也為科學家們招致了很多批評,一些反對者認為,人豬細胞結合的實驗是對人類尊嚴的冒犯。
長期以來,在動物體內培植人體器官存在兩大難關,一為人體本身會對外來器官產生排異反應,二為器官移植可能導致動物細菌轉移到人體。但現在,科學家已經解決了這兩大難題,他們成功破解了豬的胰腺細胞基因密碼,通過將準確基因序列植入人體空白干細胞內從而決定胚胎的未來變化。混合后的細胞將被放入成年母豬的體內,最終成長為人類胰腺器官。
負責本項研究的帕布羅-羅斯博士告訴記者,實驗人員本意是希望讓胚胎自由成長,但出于實驗的市場應用性和當前醫療界的迫切需求,他們最終決定將培植人類胰腺器官作為最終的實驗目標。針對為何要選擇豬作為細胞載體,美國明尼蘇達州教授華特-洛指出,豬是所有動物中最為理想的天然孵化器,在豬體內培植的人體器官將更為年輕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