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下旬,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局長庫熱西在廣西調研后指出:“廣西測繪地理信息發展的機遇在東盟,特色在東盟,亮點也在東盟,只有做好東盟文章,融入區域發展,服務國家戰略,廣西測繪地理信息事業才能拓展自身發展空間。”
通過采訪,記者了解到,一年多來,廣西測繪地理信息系統克難攻堅,勇練內功,大膽走出,積極做好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這篇文章,有效服務國家“一帶一路”等重大發展戰略的實施,取得了可喜的進展。
1 充實數據 實現衛星影像全覆蓋
2月的南國,春寒料峭。走進廣西地理信息大數據中心,卻是溫度宜人,如沐春風。
空調房里,80臺機柜有序排開,服務器指示燈閃爍不斷。2名機組人員,神情專注,一刻不停地監視著機器的運轉。
該中心主任、高工唐長增頗感自豪:“這些機器數據存儲容量達2個PB,以廣西圖書館藏書350萬冊計算,這里相當于526個廣西圖書館藏書內容信息量。”
據介紹,為了實現東盟區域衛星影像全覆蓋,在自治區政府的支持下,經過廣西測繪地理信息局積極爭取,2015年3月,國家國防科工局明確批復,依托廣西測繪地理信息局設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廣西數據與應用中心。
為加快項目落地,廣西測繪地理信息局與自治區發改、工信等部門,聯合行動馬不停蹄。制定方案,落實場地,采購機器,安裝設備,充實數據。
“經過一年的努力,目前已落實了1 000 m2的辦公場所,初步建成了240 m2的大數據中心。近年來廣西測繪地理信息局在重大項目投入達到近20億元,測繪地理信息數據、種類齊全,基本具備了中心運行的軟硬件條件。”唐長增說。
今年1月下旬,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衛星測繪應用中心首次向廣西分中心實時推送資源三號等一批國產衛星遙感數據。首批接收的數據覆蓋全區約60%的土地面積,這些影像將為廣西的國土、規劃、交通、測繪、農業、林業、安監等領域的應用提供優質的數據源。
2 建設平臺 服務東盟信息港建設
中國-東盟信息港建設,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點項目,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平臺。
信息港將通過共建基礎設施、信息共享、技術合作、經貿服務、人文交流五大平臺,加快中國和東盟通信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步伐。
“按照信息港建設方案,廣西測繪地理信息局作為成員單位,主要任務是協調搭建地理信息平臺,具體協調推進‘廣西-東盟北斗導航與位置服務公共服務平臺和‘廣西-東盟北斗高精度基準站網建設。”廣西測繪地理信息局國土測繪與科技處處長陳林這樣介紹。
2014年8月,自治區政府印發《廣西推進北斗導航產業發展工作方案》,2015年3月,北斗地基增強系統項目改造正式啟動。
當年內,北部灣地區20座連續運行基準站以及控制中心3星數據處理系統升級改造全面告捷,系統服務覆蓋面積達到4.2萬km2。
2月15日,喜訊傳出:北部灣北斗地基增強系統正式面向區域內用戶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務,填補了廣西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務的空白。
廣西測繪地理信息局專家告訴記者,該系統實現了北斗導航兼容美國GPS和俄羅斯格洛納斯的3星高精度導航定位服務,各項性能、精度指標均達到甚至優于當前雙星地基增強系統水平,“可為北部灣地區提供亞米級、厘米級和后處理毫米級高精度定位服務,滿足不同定位精度的需求。”
按照建設計劃,2016年將在全區新增完成32座連續運行基準站的升級改造,首先在全區范圍內實現北斗衛星導航亞米級RTD定位服務,逐步實現全區北斗衛星導航厘米級高精度實時動態定位服務。
3 交流對接 共建雙向“合作之路”
“廣西測繪與東盟國家發展友好關系的良好愿望,展示出廣西測繪開放、自信、合作的形象。”出席多次對外交流活動、擔任翻譯的該局工程師賀雨晴如是說。
繼2014年5月該局在南寧成功舉辦“中國-東盟測繪地理信息論壇”之后,廣西測繪走出去步伐堅定,有條不紊。
2015年8月,該局派出總工程師周濤等一行到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部分企業,開展管理、學術和應用交流,收獲頗豐。
2015年11月,該局在南寧順利承辦了聯合國現代大地測量基準與位置服務國際研討班。來自15個國家的代表在廣西進行了參觀考察,交流經驗。
2015年12月17-19日,局長席揚應邀出席在云南昆明召開的東南亞測繪協會第58次理事會。廣西測繪發聲,反響強烈。
席揚在典型發言中提出了3點建議:一是形成中國-東盟測繪行政管理有效合作機制,促成測繪管理政策的融通;二是逐步推廣中國高分辨衛星和北斗導航衛星數據在東盟的推廣應用,促成空間信息的共享;三是共同促進廣西與各國測繪企業密切合作。
東南亞測繪協會主席莫哈德·辛當場回應:“廣西建議很合時宜,盼望你們參與協會活動,共同合作,期待你們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記者了解到,在與東盟測繪地信產業對接上,廣西同樣思路清晰,開局良好。
據透露,為把中國設備、中國技術、中國標準帶出去,該局正在緊鑼密鼓推進中國-東盟廣西地理信息產業基地建設。
2月24日,記者來到位于南寧市五象新區龍崗片區的基地,但見占地9.6 hm2的基地已完成土地平整,周圍建起了高高的圍墻。按照規劃,一期將投入10億元于2018年建成,預計年產值將達到30億元。
基地相關負責人表示:“基地的目標是,打造輻射東盟的科技研發、項目孵化、產業聚集、國際合作四大平臺。至今已有國內10多家知名地信企業表達了濃厚的入駐意愿。”
(摘自《廣西日報》,2016-03-04, 唐廣生, 方 強 ,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