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雙學++陸軼++袁忠大


摘要:本文以飛機部件修理專業為例,從宏觀政策、產業特點與現狀分析、專業設置與產業發展相關性等三個方面對高職專業與產業發展的適應情況作了一般性的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高職;專業建設;飛機部件修理;產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6)02-0014-02
收稿日期:2016-01-04
作者簡介:符雙學(1979-),男,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副教授。研究方向:航空機械、高職教育與教學研究等。(廣東 廣州/510403)
陸軼(1981-),男,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教師、講師。研究方向:主要從事高職教學管理和研究。(廣東 廣州/510403)
袁忠大(1984-),男,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教師、助教。研究方向:主要從事航空動力裝置技術的教育教學工作。(廣東 廣州/510403)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培養計劃項目(YQ2014178)研究成果。
一、引言
隨著民航業快速發展,民用航空器部件維修市場需求日益增長,在飛機結構修理專業的基礎上,2010年我校創建了飛機部件修理專業,成為第一所培養從事飛機部、附件修理專業技術人員的高等職業院校。飛機部件修理專業主要培養從事航空器結構修理(STR)、起落架修理(LGR)、機械附件修理(MEC)、動力裝置修理(PWT)、電子附件修理(AVC)和電氣附件修理(ELC)等生產第一線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從專業開辦到建設成為省級重點專業,筆者全程參與其中,本文結合筆者多年以來對飛機部件修理專業的教育教學、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提出了高職專業建設與產業發展相互適應(以飛機部件修理為例)的一般思路,旨在為高職新專業的建設提供一定的參考。
二、宏觀政策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國家戰略的推進,我國的航空維修產業面臨著騰飛的契機。2006年2月9日,國務院頒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大型飛機被確定為“未來15年力爭取得突破的16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現代飛機制造集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為一體,民航維修是飛機設計、制造的延伸,除自身帶動新技術、新工藝發展外,還促進飛機設計、制造技術和工藝材料發展。
2011年4月12日,《中國民用航空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發布。根據規劃,到2015年民航運輸總周轉量將達990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達4.5億人次,貨郵運輸量達900萬噸,年均分別增長13%、11%和10%。作為民用航空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民用航空維修業也將得到迅速的發展。
《國家高新技術產品目錄》第7條702款明確了將“航空機載設備及地面裝置”定位為高新技術產品。其中包括:航空發動機、機上導航設備、機上控制設備、地面導航設備、地面飛行訓練裝置、航空儀表、生命保障系統等。航空部件維修行業重點維修這些產品,所需維修技術均屬高精尖技術,是國家重點扶持產業。
三、產業特點及現狀分析
民用航空維修(MRO)是民用航空器安全正點飛行的保障,是民航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衡量一個國家民航業發展的指標是飛機數量、飛行員數量、機場數量、客運運輸量、飛行小時和MRO年產值。航空部件修理作為航空維修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型行業。部件修理的產值占飛機總維修產值相當大的比重(約22%),詳見表1。
目前國際航空維修市場的主流趨勢是航空公司將維修業務外包。如:聯邦快遞(FEDEX)公司現有600余架飛機,其飛機維修主要外包給TMG等公司;俄羅斯的20家航空公司,目前無一家自己建立維修廠;美國夏威夷航空公司把80%維修業務外包;美國西部航空公司在過去的4年,有75%的維修業務是外包出去的。分析其原因,主要系航空公司專注主營運輸業務,提升核心競爭力。國內航空公司也充分認識到加強核心運輸主業的重要性,未來將逐步加大維修外包的比例。因此,對航空公司來說,經濟的做法是將維修業務外包。外包的順序為:首先為部附件、航空電子及其他一些裝進盒子的東西(單元體或組件),其次為發動機,最后是機體。
除了設有飛機部件修理部門的北京飛機維修公司和廣州飛機維修公司等大型飛機維修企業外,我國從事航空部件修理的民營企業多不勝數,較著名的有海特、海新和航達等。縱觀全國的航空部件修理企業,都迎來了蓬勃向上、不斷壯大的發展勢頭,這正是適應了航空維修業尤其是部件修理業務外包的潮流。
相對于歐美國家,我國的MRO企業勞動力成本競爭優勢明顯。近幾年來,全球知名航空公司,如:美國聯航、德國漢莎陸續將MRO業務轉移到中國,這種轉移將成為一種趨勢,正是意識到這種趨勢和看到中國民用航空業的發展機會,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國外/地區維修單位申請CAAC 維修許可證的積極性。在新批準的維修單位中,以部件維修單位增長速度最快。
高職專業建設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探索與實踐
四、專業設置與產業發展相關性分析
1.產業的發展決定了對人才的強烈需求
基于以上分析,我國的飛機部件修理企業發展迅猛,對人才的需要日益強烈。目前我國僅有的幾所民航院校開設的均是傳統的飛機維修專業,畢業生能夠較好地承擔航線或機庫的飛機維修工作,但不能完全勝任內場主機或部件的修理工作。我院開設飛機部件修理專業,定位清晰,特色鮮明,市場需求旺盛。該專業的開設填補了國內航空院校尚無該專業的空白,是對國內民航飛機維修專業教育的一大貢獻。
2.行業特點決定了對人才的高技能要求
民用航空維修行業是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型行業。民航飛機的安全性要求決定了飛機的部件的精密性,這也決定了航空部件修理是專業性極強的高精尖技術。由于直接關系到民航飛機的飛行安全,我國民航局對民航維修行業的管理制度非常嚴格,只有按《民用航空維修人員執照管理規則》規定獲取執照、合格證書的人員才能從事航空維修工作。因此,從事航空部件行業技術壁壘很高,技術更新快,對從業者知識和技能水平提出了很高要求。
3.本專業的人才培養定位
本專業以培養航空部件修理企業急需的,具有高素質、高技能的實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要求畢業生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強烈的民航業歸屬感,掌握飛機部件修理的專業技能和基本理論,能夠從事飛機機械部件、飛機起落架部件、飛機電氣部件、飛機電子部件及飛機動力裝置部件等的維修工作。
4.專業設置高度適應產業發展
飛機部件修理專業以中國民航CCAR66部和CCAR147部為專業設置的依據,按照民航飛機部件修理崗位能力要求建立人才培養模式,與目前我國民航部件修理企業迅猛發展、急需高技能專門人才的產業發展狀態高度適應。本專業的開設,是我院主動適應產業需求、創新辦學理念的一次成功實踐,必將會培養出滿足產業發展急需之高技能的專才,為民航維修企業的發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和人力資源儲備,對進一步促進我國民航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五、結束語
高職新專業的開設與建設必須與產業發展適應,以行業背景為依托,專業只有與產業發展相適應,適應行業的發展趨勢,才能使專業的特點更加鮮明,由此而建立的課程體系、人才培養方案更具針對性,專業也更能適應行業的發展與需要,為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提供了可能。
參考文獻:
[1]吳萬敏,姚琳莉.論行業高職院校基于行業標準的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之必要性[J].高教探索,2010(6).
[2]田巨,符雙學,張建榮.民航機務維修人才的培養與培訓研究[J].機械職業教育,2012(1).
[3]符雙學,陸軼.淺談高職專業的特色建設與思路[J].內江科技,2015(11).
責任編輯 陳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