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尚偉
經銷商該用何種姿勢+互聯網?
寇尚偉
狼來了!這次是真的來了!在信息時代,所有的商業要素都將被重構,產品、渠道、傳播、運營等環節都將接受互聯網的改造,“互聯網+”的本質就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的多余環節都將被干掉,經銷商轉型刻不容緩。
互聯網對傳統經銷商來說既是沖擊,也是機遇,一旦插上互聯網的翅膀,將會飛得更高更遠。筆者結合市場上出現的案例,總結出了經銷商互聯網轉型的七大模式。
在傳統的渠道結構下,一款產品從出廠到消費者手中,至少要經過6個環節(廠家—經銷商—供貨商—二批商—終端商—消費者),產品經過層層加價,最后到達消費者手中的價格至少比原來高出20%。高毛利、高成本、高能耗是傳統渠道模式的典型特點,而電商最喜歡干的事情就是顛覆“三高”行業,圖書、服裝、3C、農產品等都已經被顛覆或者正在被顛覆,現在又盯上了快消品。如何避免被顛覆的命運?只有自己先動手,砍掉不必要的分銷和管理環節,直控終端或者自建終端。在過去,這件事情很難完成,但現在借助互聯網平臺可以很好地實現。
代表:1919。
1919的模式核心就是“電商+店商”,也即O2O,通過整合社區店和自建終端的形式,實現了線上線下的打通,即線上下單,線下就近派單配送,這樣一來就跨過各級經銷商和終端的多級周轉,砍掉中間環節的層層加價和費用,實現了與廠家和消費者的零距離,既保證了品質,也保證了低價,還滿足了消費者即時消費的便利性需求。
向終端化轉型,需要較大的投入,而且終端運營、品牌打造、O2O服務這些對傳統經銷商來說都是陌生的領域,因此風險較大。相比較而言,往服務化方向轉型則比較穩妥,經銷商本來就是做服務的嘛。
不管是京東、阿里這樣的集中式B端電商,還是批多多、掌合天下這樣的分布式B端電商,筆者相信,傳統經銷商的服務職能是任何人都取代不了的,因為中國的終端體系極度碎片化,不像歐美那樣成熟和集中化,只需掌控沃爾瑪、家樂福等幾家大型KA就可以實現全國覆蓋。這種碎片化特征也意味著掌控全部的終端渠道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使京東、阿里這樣的巨頭,筆者也認為是不可能實現的,經銷商在其中起到的客情維護、金融服務、物流配送等服務職能至少在短期內是任何人都取代不了的。經銷商有本地化優勢,如果在服務上做大做強,即使將來丟掉了產品代理權,也完全可以依靠輸出第三方服務活下去。服務可以分為物流配送服務、金融信貸服務、信息服務、運營管理服務等不同的領域,按照服務對象又可以分為:B端服務,即為終端商提供服務的;C端服務,即為最終消費者提供服務的。
平臺是什么?簡單說就是流量的整合者,包括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平臺的終極形式就是生態閉環。目前C端電商的阿里、京東正在從信息流、物流的整合向金融也就是資金流的整合過渡。平臺賺取的是管理費,是最長久也是最穩妥的商業模式,未來,誰能把流量整合得最好,誰就是勝者。
目前,C端電商的流量紅利已經耗盡,所以出現新的大平臺商的幾率很小,但B端電商還處于開拓階段,而且相比C端,B端的市場要大得多,只要模式清晰,定位精準,完全有可能出現京東、阿里這樣體量的平臺商。
代表:萬商購。
萬商購的前身是煙臺的一家經銷商,早在幾年前就意識到了渠道商的危機,開始著手轉型,其轉型步驟如下:第一,公司購置了一塊荒地,建了一座現代化的物流倉庫;第二,成立聯盟,所有加盟經銷商都可以免費使用倉庫,并為經銷商提供物流、金融貸款等服務;第三,免費使用倉庫的同時,要求所有經銷商的二批商、分銷商到萬商購的網站上進行交易;第四,通過網站發生的交易額,最多停留一晚,如果要存放在網站賬戶,可以按息計費;第五,通過經銷商服務的終端網點,利用交易網站,發展O2O模式。
通過提供免費倉儲的方式,萬商購完成了對區域內經銷商資源和終端網點的整合。據了解,其注冊用戶已經達到5,000戶,日交易額突破50萬元。
平臺化擁有閉環優勢,可以坐享流量紅利,但也絕非易事。一是前期投入大,打造線上平臺和整合線下資源都需要資本;二是對零售商的教育和習慣培養難,多數街邊小店店主都是中老年人,如何說服這群人使用線上采購系統?就算說服了,如何教會他們使用?這都將付出很高的教育成本。零售商的教育和習慣培養也是目前所有B端電商共同面臨的難題。
另外,平臺化也是傳統經銷商組織管理轉型的方向。筆者曾經采訪過青島的一位酒水飲料經銷商,他告訴筆者前幾年他也遇到過人員管理危機,用人成本越來越高,員工積極性卻越來越差,他采取的一個措施就是承包制,將手上所有的終端網點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搭配,承包給業務員,每個業務員負責固定的幾家店的維護,這樣一來不僅管理成本降低了,而且員工積極性高漲,收益穩步增加。這位經銷商的做法很值得借鑒,隨著公司化運營的成本越來越高,經銷商應當轉變思路,把公司變成員工創業的平臺,即“平臺+個體戶”。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經銷商都具備打造平臺的實力,除了自建平臺,還有一條轉型途徑就是入駐第三方平臺,借助第三方平臺來實現運營和組織管理的互聯網轉型,在大平臺內部建立自己的小平臺。這類似于生物界里的“內共生體”(體積小的一方)與“宿主”(體積大的一方)組成共生伙伴關系,通過共生共享的方式一起發展壯大。
代表:批多多。
批多多是分布式B端電商里的典型代表,號稱要打造快消界B端電商里的Uber,其模式是以現有的經銷商為主體,通過信息手段重構快消品行業的價值鏈節點和組織結構,以區域劃分形成無數的小平臺,每個平臺都由一家運營商和多家供貨商、服務商、終端商組成,平臺之間相互區隔獨立。也就是說,經銷商原有的市場區域不會變,但借助平臺可以實現經銷商之間的資源共享,還可以分享平臺帶來的流量,享受平臺提供的信息和金融服務。
共生模式的好處是能夠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迅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例如在終端配送方面,A經銷商的配送車輛如果沒有裝滿,可以就近接單,為B經銷商提供配送服務,收取部分費用。對于A經銷商來說,避免了不滿載造成的資源浪費,而對于B經銷商來說,花很小的成本就可以補充之前自己配送不到或者配送困難的地方,這就是共享帶來的好處。
對于經銷商來說,因為平臺有完善的交易系統、培訓系統,幾乎可以“拎包入住”,快速建立自己的小平臺,省心省力。從平臺方來說,共生模式的優勢是借助經銷商的資源,能夠快速完成前期用戶的積累,對零售商的整合阻力也會相對減小。困難是經銷商之間的關系處理,比如原來存在競爭關系的經銷商,如何說服他們相互協作?還有就是經銷商的分工和職能需要轉變,有的成為運營商,而多數成為供貨商、服務商,在新的分工體系下,相互之間能不能很好地配合和建立信任關系?這都需要一個磨合的過程。
隨著市場的不景氣,在許多行業出現了經銷商自發聯盟的形式,抱團取暖,共同應對危機。這樣做的好處有:一是可以化解同行恩怨,避免惡性競爭;二是可以發揮集采優勢,以較低的價格從廠家拿貨。
代表:酒商聯盟。
2014年6月20日,經過數月醞釀與預熱,湖南酒水行業首個民間組織酒商聯盟啟動,該聯盟由酒水行業資深人士鄭應平發起。經銷商聯合做大的一大益處就是集中采購,小商聯合起來,可以用有限的資金享受茅臺、五糧液、洋河等大品牌最大的優惠政策,對代理商來說可以加速資金回籠,也減輕了總經銷運營商的壓力。另外,把眾多經銷商聯合起來,還可以彼此幫助,聯合動銷。
行業低迷、電商的沖擊,將逼迫越來越多的經銷商聯合起來,通過同業或者異業結盟的形式抱團取暖,行業協會、各地商會將在此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盡管微商存在很多問題,但筆者始終認為微信是一個很好的分銷渠道,尤其是對于新創品牌和三、四線小品牌而言,過去的問題是走入了傳銷的誤區,而微商的正確打開方式應當是直銷,即品牌商的產品通過一、二級代理商直達消費者。
代表:微商。
經銷商做微商有很多優勢:一是對產品熟悉,二是有資金優勢,三是有人脈客群優勢,四是有物流配送優勢。手上大品牌不多的中小規模經銷商,可以考慮通過直銷的方式來拓展業務范圍。
“經銷商做品牌比廠家有優勢”,這是大連大雷物流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大雷的觀點。他認為經銷商最大的價值就是連接價值,上游對接生產廠家,下游對接終端商甚至直接服務消費者,因此,經銷商是最懂整個產業鏈、最熟悉市場的一群人,尤其是他們的渠道維護和服務職能是任何廠家和平臺都取代不了的。
代表:大連大雷物流貿易有限公司。
大連大雷物流貿易有限公司本來是一家調味品經銷商,后來隨著市場發展,一些成熟品牌的利潤越來越低,經銷商的生存壓力越來越大,在這個時候劉大雷起了轉型品牌商的念頭,最終創立了中高端調味品品牌“中調”。他們的運作模式是以品牌為平臺,采取持股聯銷體的形式,即整合各地的經銷商資源,用股權將大家捆綁在一起,形成龐大的渠道體系;上游則是根據市場需求去尋找優質廠家代工生產,他們最后完成包裝設計和定價,最終通過自身的渠道推向市場。
總之,不管哪種轉型方式,打鐵還需自身硬,首先要把原有的業務基礎打好,如果你是一坨爛泥,誰都沒辦法扶你上墻。
(轉載自《銷售與市場》,2016年No.9)
How Can Dealers Adapt to the “Internet 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