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維莉
在學校學習一天,好不容易到了放學時間,自己感覺已經累得不行,甚至在公交車上站著都能睡著,可是一到了家,吃了飯、寫好作業,卻發現自己睡意全無——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困惑?為什么睡不著?這是失眠嗎?有沒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擺脫這樣的困擾呢?
想睡不能睡的痛苦
開學升入高二年級的曉云,從開學初就被“失眠”所困擾,明明困到不行了,可是躺倒床上腦子卻又開始不知疲倦地奔跑起來,一會兒想想自己的作業是不是都寫了,一會兒又擔心明天的英語單詞測試……總之,睡意皆無,沒辦法她又拿起自己的手機,刷刷朋友圈,或是看看小說,結果等到睡意再來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了……待到起床時,她都困的不行,白天更是沒精神,總是告訴自己早點睡,卻總是睡不著,這樣周而復始,讓她覺得自己很累。
其實,很多同學,包括很多成年人都有和曉云一樣的困擾,明明想睡覺,卻在心里總惦記著別的事兒,讓睡眠時間一拖再拖,然后就成了“習慣性”晚睡。對此,心理專家王穎老師表示,這其實是“拖延”癥的一種表現,就是心里明明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了,但就是做不下去,還總是為自己找這樣或那樣的借口,其實說到底還是沒有下定決心。“長時間晚睡不僅會摧毀身體正常的新陳代謝機能,帶來黑眼圈、偏頭痛、憔悴、萎靡不振等身體隱患;還會逐漸養成“夜貓”病,白天哈欠連天,進而影響正常的學習和工作。”王老師表示,如果不從一點一滴的“小事”上,戒掉自己拖延的習慣,會讓自己的人生也變得“拖沓”起來。所以,她建議同學們從即刻起行動,擺脫晚睡拖延癥。
記住床就是用來休息睡覺的
王老師建議大家先要給自己規定一個明確的上床時間,并且要告訴自己,上床就是要睡覺,不把與睡覺無關的東西帶到床上,比如手機。當你躺在床上,大腦卻不聽管教、告訴你不能睡的時候,你要去打敗這個聲音,去做自己身體的掌控者,暗示自己已經很困了,需要馬上休息睡覺,“經過一段時間的習慣培養,你的睡眠時間就會形成生物鐘,只要沒有重大事情就不要輕易去打破。”王老師強調道。
剛開始培養這樣的睡眠習慣時,確實有些困難,對此王老師建議大家不妨轉移一下注意力。比如說,準備就寢前,你可以洗個熱水澡,或是泡泡腳,給自己一杯溫牛奶等,總之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把你的作業、手機都放下,盡量讓自己保持在一個安靜的環境里,如果條件允許,你可以放一些舒緩的音樂,來幫助你營造一個比較舒服的睡眠環境,這樣環境里的睡眠質量也是可以得到充分保證的。
做些放松運動有助于睡眠
當然,要想真正地擁有一個質量高的好睡眠,還要同學們從自我放松做起。她為大家推薦了一些簡單易學的自我放松運動,在身體感到疲憊的時候,進行一個簡單的放松,從而幫助我們更好地入睡。“我們可以先輕輕閉上雙眼,保持十秒鐘的時間,這是你不要皺眉頭、周鼻子,然后繃緊你的肩膀,聳起,感覺你的肩膀似乎可以碰到自己的耳朵。”王老師一邊說一邊示范,“把你的兩只手臂的小臂彎起,放在身體兩側靠近肩膀,然后讓你的整個手臂都去用力緊繃。接下來,讓你的雙手用最大力氣握拳,深深呼吸,盡量收緊你的腹部,感覺就像有人要攻擊你的腹部,你深深吸氣躲避一樣,堅持10秒左右。”接下來,她采用坐姿,將一枚硬幣放在兩條腿的膝蓋中間夾住,然后把雙腿伸直往上抬,最后將腳趾慢慢向下彎曲,仿佛用力抓地,保持10秒鐘后,將腳趾慢慢向上張開,腳和腳踝不動,然后放松。王老師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小練習的間隔時間均是10秒鐘,可根據自身情況在睡前選擇1-2種,有睡意后即可停止。
在采訪中,王老師不止一次地強調,一定要明確床的“功效”,床就是用來睡覺休息的,所以盡量不要在床上做其他事兒,比如玩手機、背書、看電視、吃東西,要牢牢地把困、休息和床綁在一起,讓自己形成條件反射,只要困了就上床睡覺,上了床就意味著要休息。因此,她也建議大家,不到非常困的時候最好不要躺倒床上去。
當然在保證按時睡覺的同時,她也強調,大家要調好鬧鐘每天按時起床,這樣保證讓自己的生物鐘規律。可能習慣的形成過程比較困難,但是堅持十幾天之后,你就會發現效果立竿見影,睡眠占據了我們生命中1/3的時間,為之付出一些努力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