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維莉
和很多計劃留學美國的同學一樣,王宇當初也是為了進入更好的大學進行學習,選擇在高二結束后,來到美國求學。他的目標非常明確:常春藤大學!如今,已經(jīng)快要完成大學學業(yè)的他,目前在一家美國知名媒體實習,但是回首近五年的留學生活,他又有哪些感悟呢?
想清楚自己為什么要留學
王宇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他開玩笑說自己話還沒說利索,已經(jīng)開始看書了。在這樣的一個家庭里,他當然也被父輩寄予厚望,不說望子成龍,也至少要青出于藍。對此,他坦言自己的壓力比較大,而在這樣的壓力下讓他在頗為關鍵的中考中發(fā)揮失常,雖然成績也不低,但距離自己的理想學府還是差了幾分。
在進入高中后,他一邊埋頭苦學,也開始為自己規(guī)劃未來。他很清楚,雖然在自己的學校里,他名列前茅,但是等到高考時,自己并沒有優(yōu)勢,于是為了進入更好的學府,他決定留學美國。他的想法得到了父母的贊同,因為他把自己的想法、觀點以及未來的目標都很明確地提了出來,表示自己并不是“一時頭腦發(fā)熱”。對此,他建議有留學打算的同學,一定要先想清楚自己的留學目的,而不是跟風而上,要從自己的內心出發(fā),去選擇一個屬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設定目標去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
在經(jīng)過高二一年有目的的英語強化學習,在高三來臨之際,他登上了飛往美國的飛機。
初到美國,他并沒有語言問題的困擾,很快適應了當?shù)氐纳罟?jié)奏。但是在學習進度上,他表示“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相對于國內的高中來說,在這里沒有每天耳提面命的師長,沒有做不完的習題,所有的一切都是要靠你自己。”好在,王宇出發(fā)前,已經(jīng)給自己訂了目標與方向,在逐漸適應一切之后,開始有條不紊地制訂學習計劃。
“在美國,不是只要成績好就一定會上常春藤聯(lián)盟高校,有時候你要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努力去向你心儀的學校展示你自己的與眾不同。”王宇用一句話概括了自己的“成功秘訣”。他坦言,自己不是天才,所以想要成功就要尋找“捷徑”,不是說要投機取巧,而是要去“投其所好”。
當他開始適應新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之后,王宇開始查閱美國眾多高校的入學指南,然后去總結自己心儀學校對學生的要求標準,拿這些來比對自己身上的優(yōu)勢和不足。有了這樣的比較,他對自己的學習計劃進行了調整,去申請必要的選修課程,“選擇最有利的方式,把申請的風險降到最低”,這就是王宇的“規(guī)則”。
我不是天才
半年之后,他的學習計劃已經(jīng)初顯成效,當與他一同來留學的同學還在研究大學的錄取資格、不停地遞交申請時,他已經(jīng)穩(wěn)穩(wěn)地拿到了兩所知名院校的通知書——要知道,他一共就申請了三所大學,這樣高的命中率,讓很多人覺得他是個天才,甚至不少家鄉(xiāng)媒體也要來采訪他。
“我不是天才,更沒有什么過目不忘的本領,不過是很客觀地了解了我自己,制訂了靠譜的計劃,并且認真去履行,這樣說也許看似很簡單,但是真的要堅持下來,需要的也是毅力。”王宇說,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有過懶惰、畏難的情緒,好在美國的教育不求“全才”,所以他才有更多的機會去選擇自己感興趣且比較容易獲得出色分數(shù)的科目去學習。
但是,他也表示這樣的“規(guī)劃”雖然讓自己離夢想越來越近,但是也讓他習慣了這樣按部就班的“安逸”,生活太過平淡,沒有激情。“我和很多同學聊天的時候,他們都說我太成熟了,做事之前思量太多。”他覺得可能是與自己從小看書、愛思考有關,也和從小的家庭教育有關,“我父母告訴我,不打無準備的仗。”所以,從小為了獲得成功,他都會做好計劃,不輕易嘗試計劃外的內容——為什么要冒著失敗的風險呢?
人生也需要失敗
進入大學之后,他身邊聚集了更多的精英,讓他深刻感受到,生命是一場需要完全體驗的偉大冒險,而不是一份需要逐項完成的任務清單。所以在大學的四年里,他開始嘗試去改變自己,讓自己的生活中多出現(xiàn)驚喜,甚至開始允許自己出現(xiàn)失敗,在失敗中找尋經(jīng)驗教訓。這樣的改變,讓他的人生有了不一樣的轉折。
“我發(fā)現(xiàn)經(jīng)歷過失敗的成功,反而會讓我在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后,所獲得喜悅更多,也學到了更多。”同時,挫折也讓王宇變得越來越成熟,他不再在意事情的結局如何,反而會越來越去享受完成過程中的體驗,“我覺得這樣的人生,有高低起伏,有酸甜苦辣,這樣才更圓滿。”
去年秋天,他向美國一家知名媒體遞交了實習申請,并且得到了面試的機會。在面試的時候,被問及為什么想要這份工作時,他有些茫然——如果順利地進入這家媒體,就代表著自己的成功?是自己讀了十幾年書的目的嗎?“忽然間,我意識到,我來做這份工作,僅僅是因為我喜歡,而不是因為學習,或者說把它當作自己炫耀的資本。”有了這份認知,都讓他在以后的工作中變得更加從容——把興趣變成工作,才是最美妙的結合。
他建議想要走出去的同學,要先放平心態(tài),想清楚,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而不是把留學當作一種可以夸口的人生經(jīng)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