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少林
全國“兩會”報道收官,地方媒體利用新媒體平臺實施的“彎道超車”式追趕,令中央級媒體普遍感到了競爭壓力。其中,廣東廣播電視臺從理念、體系、流程到技術全方位升級轉變,在全媒體融合報道上大膽嘗試和創新,在強手如林的“地方軍團”中脫穎而出。
從本次兩會報道的創新實踐來看,廣東廣播電視臺的全媒體融合探索不僅開拓了傳播報道的渠道,提高了新聞傳播的時效,更主要的是贏得了受眾,實現了在新媒體輿論場的優質傳播效果。
在廣東廣播電視臺臺長張惠建看來,廣東廣播電視臺之所以在今年兩會報道中能夠較好地實現全媒體融合發力,主要取決于媒體發展戰略的轉型創新、傳播體系流程的重構再造、新聞立臺的堅守以及報道方式的融合創新四個方面。
媒體發展戰略的升級轉變,直接帶動廣東省宣傳思想文化系統在新媒體跑道發力,營造了奮發向上的媒體融合熱潮。今年全國“兩會”,廣東7家主要媒體400多人的傳統媒體報道團隊普遍實現了一崗雙責,在為報紙和廣播電視供稿的同時也為新媒體報道提供內容支持,做到了全媒體報道,多平臺傳播。
傳播體系流程的重構再造,為今年“兩會”廣東臺融合報道上的突破打下了堅實基礎。在宣傳管理部門的統一部署下,同時結合多年新媒體建設的成果,廣東廣播電視臺集中力量在傳播意識、傳播體系和傳播流程三方面實施升級改造,積極推動媒體融合發展。
對于廣電媒體而言,落實黨的新聞輿論導向就要堅持新聞立臺。堅持新聞立臺、不走泛娛樂化道路是廣東廣播電視臺長期的立場和原則。據資料顯示:2016全國“兩會”,廣東廣播電視臺派出100多人的報道隊伍,在北京開通廣播、電視和新媒體直播室,圍繞“五大發展理念”“2016兩會十大看點”,結合廣東實際情況,精心策劃制定了宣傳報道計劃,捕捉兩會最新熱點。在廣東衛視《廣東新聞聯播》、《七點新聞》欄目開設《聚焦全國兩會》《兩會現場》《兩會記者觀察》《一起讀報告》《旁觀兩會》等專欄,及時報道兩會最新動態,全面準確解讀《政府工作報告》亮點,追蹤代表委員熱點提案議案, 全方位多角度第一時間為觀眾呈現兩會資訊。
更為亮眼的是報道方式上的融合與創新。廣東廣播電視臺從理念創新入手、從手段創新落實,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在全媒體端大膽嘗試和創新,并利用新媒體端生產的內容,反哺電視節目生產,對傳統媒體報道產生積極影響。廣東衛視、新聞頻道頻率、珠江頻道其他新聞、專題欄目,以及與ZAKER合作的“觸電頻道”也開辟專欄,滾動播報兩會最新信息。
其中,“聚焦2016全國兩會”專題共設置了《兩會速遞》《代表委員聲音》《熱點》《記者觀察》《現場》《要聞》六大專題,發布了超過280篇兩會相關報道,閱讀總次數超過300萬,體現出“報道搶速度、解讀有深度、形式抓創新、雙屏呈互動”四大特點。
“全媒體端的內容生產過程也嚴格執行三審制度,參考傳統媒體發布流程,把好導向關,堅持媒體姓黨。”張惠建強調,“新聞輿論工作需要與時俱進,在新媒體領域施展拳腳、快速贏得話語權是當前主流媒體重建融合時代的輿論影響力的關健。2016年的‘兩會報道,廣東廣播電視臺在新媒體跑道發力趕超,為媒體融合的深入發展提供了有益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