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場是條龍
凱爾特人目前37勝25負,這實際上是波士頓“后三巨頭時代”的同期最佳戰績了。在2011-12的縮水賽季,凱爾特人在前62場比賽中曾拿到36勝26負,最終他們一直殺到東部決賽,這似乎說明凱爾特人在今年的季后賽中絕不是來看戲的。實際上,現在聯盟中有很多人都非常看好這支球隊。根據ESPN最近所做的一項預測顯示,凱爾特人在常規賽結束時大概會拿到47.9個勝場,比熱火(45.9)、步行者(45.5)、老鷹(44.1)、黃蜂(43.6)、公牛(43)、活塞(41.4)都要高。而BPI(籃球實力指標)也提供了更有力的數據:凱爾特人有47.5%的幾率會成為東部三號種子,有32.8%的幾率殺進東部決賽,另外有15.2%的幾率可以挺進NBA總決賽。
聽好了,我們說的是東部第三,而不是東部第八,這意味著他們將在季后賽中保有主場優勢。如果一切順利,他們甚至有可能在5月17日那一天迎來與騎士的東部決賽首戰。扯得有點遠了,但既然提到主場優勢,你不能回避的是,凱爾特人最近在主場拿到了12連勝。盡管常規賽還有20場要打,凱爾特人與東部第九奇才的勝場差(6.0)和他們與猛龍的差距(4.5)也差不了多少,但考慮到他們未來有10場是在TD北岸花園作戰,被擠出季后賽幾乎為零,甚至掉到東部下半區的幾率都很小。
凱爾特人的主場調子不是一開始就這么好的。一月初,他們的主場戰績曾一度低于50%。但此后他們開始爆發,至今活塞成為最后一支在波士頓拿走勝利的球隊。這一切皆緣自球隊對賽程有著清醒的認識。凱爾特人主教練布拉德·史蒂文斯有個癖好,他對于眾多對于賽程的評論聲經常不予理會。漫長的客場之旅?背靠背?超乎尋常的比賽強度?從2013年七月他第一天成為球隊主帥開始,史蒂文斯就在不停地向隊員們強調,這些絕不是球隊表現不佳的借口。
反過來說,連續主場作戰也不是什么甜心,就像是在足球比賽中,你獲得一次角球機會,也可能成全對手的反擊。這不由得令人想起昔日拉里·伯德在賽季前看到賽程表時所說的那句著名的話:“41個主場,41個客場,看起來還不錯啊,我沒什么不滿意的。”斯蒂文斯很快就發現,球隊前段時間所以步履蹣跚,完全是對主場過多的賽程過于樂觀。他不停地提醒球員,除非他們真的在比賽中表現出色,否則那份賽程表并不能代表什么。
凱爾特人現在還不到沾沾自喜的時候,他們必須充分利用主場之利,努力把自己的常規賽排位再靠前一點,否則他們在東部半決賽時就有可能提前碰到潛在的東部冠軍(很可能是騎士)。別忘了,凱爾特人上賽季在季后賽首輪中曾被騎士以4:0橫掃。
不變是王道
俗話說得好:“機器沒壞就不要修”。眾所周知,NBA后半程難打,很多比賽的強度會提前啟動季后賽模式。凱爾特人在沒有增加任何人手的情況下,仍能不斷取得勝利,這足夠令人敬佩。而且在裁掉大衛·李后,史蒂文斯似乎也沒有興趣再補進球隊第15人了——也許喬·約翰遜去達拉斯打球,對凱爾特人反而是件好事。
很多時候最糟糕的事情就是改變。你找來一名超級巨星,這樣的交易通常很愚蠢,這等于為了不確定的未來,放棄之前球隊做過的所有努力,還會對現有陣容造成傷害。即使有一筆好的交易,能讓凱爾特人走得更遠,但那樣做又有什么意義呢?凱爾特人的目標不是拿到東部頭名,而是要成為總冠軍多年的有力競爭者,看看當初籃網交易到加內特和皮爾斯換來的后果吧。所以凱爾特人GM丹尼·安吉很明智,他不懼冒險,但更善于把握時機,他始終相信球隊最好是在賽季結束后再尋求交易。
顯然,在經過一年左右的陣容整合后,凱爾特人球員都想保持不變。他們的擔憂來源于此前安吉在交易談判桌上的過分活躍,坊間更是把卡梅隆·安東尼、埃爾·霍福德、賈利爾·奧卡福、布雷克·格里芬、凱文·樂福等一眾超級巨星拉進了流言游戲里。但熟悉凱爾特人掌故的人都記得,近年來球隊從沒有在二月做出過壓哨式的重磅交易。綠衫軍有必要改變陣容嗎?也許。但他們把伊薩亞·托馬斯這樣一個二輪末位秀培養成了全明星,無聲無息間把喬·克勞德復制成第二個無所不能的德雷蒙德·格林。NBA有哪支處于重建期的球隊能做到這點?也許凱爾特人根本就沒打算重建。
凱爾特人球員是幸運的,我不敢說維克·格羅斯貝克就是NBA中最好的老板,但你的確無法指出還有誰能比他做得更好。目前,波士頓的高層已經建立起一種高度信任的食物鏈。格羅斯貝克充分信任安吉,13年來一直把他放到正確的位置上。無論安吉讓球隊支付奢侈稅還是置身其外,他都欣然接受,你還能對他要求更多嗎?同樣,安吉雇傭了斯蒂文斯,并給他提供了六年合約。近三年來,安吉/斯蒂文斯已經成為聯盟中最令人信服的GM/主教練組合。他們自成體系,有著長遠的規劃,一切都在他們的掌控之內。
如果說凱爾特人的現有陣容天賦度不夠,也沒什么不對。如果你是凱爾特人球迷,會產生一種錯覺:“怎么回事,為什么其他球隊的陣容看起來更好呢?他們似乎總是能擁有更好的球員。“好吧,我非常樂于把凱爾特人和森林狼做一下比較。全明星周末,森林狼成為最大贏家,但對照他們全聯盟第五差的戰績,球員們驚人的天賦完全兌現不出即戰力。可以這么說,凱爾特人會是更好的球隊,而年輕的森林狼則擁有更好的球員。如果有機會,我毫不懷疑安吉會用大半個首發陣容來換一個威金斯或者是唐斯。看看吧,史蒂文斯手中的牌是怎么得到的:他們從小牛手中“偷”到了喬·克勞德,伊塞亞·托馬斯曾被太陽拋棄,埃文·特納則被很多人認為是不擅長合作的球員。但就是這樣一套堪堪令人滿意的陣容,卻在不斷贏球,真是令人頭疼。這就像是在說,如果蒂姆·弗洛伊德率領失去喬丹的公牛每晚虐對手十分二十分,你覺得這個世界還有王道嗎?但凱爾特人偏偏就是這么神奇。
地板球哲學
上個月,安東尼·戴維斯在對活塞的比賽中狂砍59分、20個籃板,震驚了整個聯盟。“濃眉哥”在賽后透露了他爆發的秘訣:“金特里教練告訴我們,要像凱爾特人那樣打球,永遠斗志旺盛,充滿能量。”
戴維斯所說的這種能量,就是凱爾特人球員總是毫不惜力地把自己扔在地板上搶球,史蒂文斯把這稱之為“斗牛犬精神”。斯瑪特是那種讓你既愛又恨的球員,他從不懼怕別人批評他的假摔,正如同他從不懼怕在TD北岸花園的鑲花地板(或在其他球館的地面)上拼搶每一個地板球。斯瑪特曾給籃網后衛唐納德·斯隆上了一課。當時,斯隆讓發出的球在他面前慢慢滾動,希望消耗點時間。但當球接近地板半場的LOGO時,斯瑪特突然化身成地板上的閃電博爾特,撲向皮球,并博得一次跳球機會。史蒂文斯最喜歡的一個回合出現在本賽季初期,斯瑪特像超人一般越過托尼·帕克,偷到皮球并傳給杰·克勞德,讓后者輕松上籃得分。
即使史蒂文斯剛剛拿到執教生涯的第100場勝利,但他還只是個三年級教頭,到今年十月才年滿40歲。那么他是如何讓這些身價百萬的球員去拼搶地板球、為他賣命?答案很簡單,那就是選擇那些樂于每時每刻都拼搶的伙計們。也許這些凱爾特人球員的才華不是那么出眾,但他們從史蒂文斯身上領悟到一條真理:在不需要天賦的事情上傾注你的全力,一樣可以取得成功。如果球在地板上,他們不會關注別的,只需要完成一件事:搶下它!
這就是破解史蒂文斯成功之謎的密鑰——為什么他不像里克·皮蒂諾、約翰·卡利帕里那些前輩,在NBA撞個頭破血流?因為史蒂文斯能毫不吝惜地把他在大學里的成功經驗移植到這個職業聯盟,包括搶地板球這種小細節,有時這看上去更像是個孩子刻意去討大人喜歡,然后能得到個棒棒糖。事實上,從在印第安納的成長和在大學打球的經歷中,他總是第一個撲過去爭搶地板球。在平時隊內召開的內部會議上,史蒂文斯也喜歡回放那些凱爾特人球員拼命搶球的回合,并試著鼓勵隊員這么做,即使他從未對此做任何的獎賞,哪怕是一朵小紅花。因為他深信,這些爭搶皮球帶來的疼痛,完成高質量掩護時的碰撞,以及最終完成的那些搶斷,都會隨著最終的勝利或者高舉獎杯而感覺更好。不過在隊內訓練時,史蒂文斯并不鼓勵隊員們這樣做。因為他很清楚,一旦訓練進入狀況,每個球員都會進入瘋魔狀態,他可不想有誰為此受傷。
讓我們問問斯瑪特的真實感受吧。當斯瑪特抬頭看著球館穹頂那些掛滿了的冠軍旗幟時,他說:“當你知道此前也曾有人在這塊地板上拼搶時——你還記得戴夫·考恩斯那次長距離的滑行嗎?還有伯德,在那場對陣步行者的比賽中,他還撞到了頭——我對也能在這里留下汗水感覺非常愜意。”
贏球靠防守
我們想弄明白的最大謎團是:是什么令凱爾特人成為了東部精英?答案是:防守。
凱爾特人的防守有多出色?掘金的新秀控衛穆迪埃恐怕最有體會。在一次進攻回合中,他足足運了16次球,時間仿佛像過了一個世紀那么長,最終他還是被布拉德利成功搶斷。“我嫉妒他們擁有這么多出色的防守者。”數據支撐起了掘金主帥邁克爾·馬龍的哀嘆。本賽季,凱爾特人場均能造成對手16.2次失誤,雄踞聯盟榜首。同時,他們還擁有位居聯盟第二的防守效率,每100回合只失98.8分,在全聯盟僅次于馬刺(95.1分)。凱爾特人的防守不單勝在堅韌、強硬,還有別人難以企及的多樣性,幾乎每個人都是防守專家。快艇主帥里弗斯在波士頓曾執教過布拉德利,他在最近一次到波士頓打客場時曾感嘆說:“我覺得他們有三個布拉德利。克勞德、斯瑪特和埃弗里,我覺得在NBA,這甚至是最好的一、二、三號位防守組合了。”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兩年前,在2014年NBA交易截止日的前夜,史蒂文斯在菲尼克斯將球員們叫到一起開了個會,他強調了球隊在下半程即將面臨的挑戰和對策:“讓我們在每場比賽中試著更努力地防守,然后看看會發生什么。”當時,史蒂文斯并沒有奢望球隊會發生什么翻天覆地的變化,畢竟他們當時距離五成勝率差了17個勝場——他們給自己挖了一個深坑。但他的確很想知道,當時在聯盟防守效率值上排在第14位的凱爾特人,能否在賽季最后28場比賽中將這一數據提升至聯盟前十。最終,這一切并沒有發生。賽季后半段,凱爾特人走得步履蹣跚,最后28場輸掉了22場,而且那段時間他們的防守效率值在聯盟只排第24位。惟一的收獲是他們拿到了那年NBA選秀會的六號簽,并以此摘下了斯瑪特,此人號稱早已具備NBA級別的防守。
2014年8月,作為波士頓“三巨頭”時代碩果僅存的幾名球員之一,布拉德利在自己舉辦的波士頓區籃球訓練營中和記者們談起了凱爾特人在防守端的潛力,并發表了一番與斯蒂文斯六個月前給球隊立下挑戰目標時相仿的言論。“我感覺我們今年能在防守排行榜上排進聯盟前十。”布拉德利說,當時他的這番話被很多觀察家看成是個笑料。在2014-15賽季的前24場比賽中,凱爾特人只取得10勝14負的戰績,103.1的防守效率值也僅排在聯盟第15位。這當然不是史蒂文斯或者布拉德利想要看到的結果,顯然,凱爾特人需要一次幅度更大的整頓。
去年一月,剛剛被交易到小牛不久的隆多第一次穿著客隊隊服踏進TD北岸花園球館。一群記者將技術臺圍了個水泄不通,他被問及為何在防守端風光不再。“我已經好幾年沒有認認真真防守了。”隆多說。“可我在波士頓打球時,球隊還是相當注重防守的。”這就是隆多的本色。同時他也承認,他已失去了防守端的斗志,這點令他尤其痛苦。而且,在凱爾特人最后的日子里,由于失去加內特的庇護,隆多在防守端的缺陷暴露無遺。但是,你不要搞錯了,防守是凱爾特人在這個聯盟生存的必需品。從史蒂文斯上任的第一天起,他就嘗試著給球隊逐步灌注“防守DNA”的理念。而在建隊方面,史蒂文斯的第一要務就是要求每個進入輪轉陣容的球員,都必須要在防守端貢獻出100%的專注度。這絕不是巧合——凱爾特人的防守水準從聯盟中游一躍成為精英水準,以至和勇士、馬刺處在同一級別——正是始于他們送走隆多,而得到一眾防守端的好手,其中就包括杰·克勞德。
真正的巨變是發生在上賽季后半段。自2015年2月開始,凱爾特人在賽季最后36場比賽中打出了100.6的防守效率值(排到聯盟第八位),取得24勝12負的戰績,最終位居東部第七,甚至殺進了季后賽。在這波勝利風暴中,凱爾特人在交易截止日又做出了兩筆交易,其中一筆就是從太陽得到在進攻端大放異彩的伊塞亞·托馬斯。托馬斯之前效力的國王、太陽,防守都不好,而且由于身高不足,他一直被進攻球員無視。但事實上,凱爾特人已經充分解放了托馬斯,他們可以讓布拉德利和斯瑪特去防守那些聯盟頂尖分衛,而托馬斯只要承擔防守定點射手就好。結果呢?根據聯盟對球員的跟蹤數據顯示,托馬斯可以將對位球員的三分命中率限制到26.1%,這可要比那些球員的賽季平均命中率低了9.4%。當然,托馬斯在防守籃下球員時表現掙扎是可以想像的,他已經盡力了。
有關凱爾特人防守的另一個驚天秘密就是,他們的替補陣容才是擔綱起防守大旗的狠角色。特別是當將布拉德利被編排進由斯瑪特、埃文·特納、奧利尼克和杰雷布科組成的第二陣容的時候。讓我們看看這些人在防守效率值上的個人表現吧:奧利尼克(96.5)、杰雷布科(97.5)、斯瑪特(98.2)和特納(98.6)分列球隊的前四位。像奧利尼克和特納這樣的球員,在他們的職業生涯中,何曾被人看作是表現強硬的防守者呢?
但凱爾特人畢竟是一支年輕的球隊。真正令史蒂文斯感到沮喪的是,當他們在丹佛祭出最優異的防守并贏球后,到了明尼蘇達,他們似乎轉眼就忘記了防守是他們的生命線。史蒂文斯是防守數據的忠實信奉者,他認為凱爾特人的防守還可以變得更好,前提是必須要改善犯規和防守籃板。目前,凱爾特人在對手的罰球比率上位居聯盟末尾(32.6%)——這個數據是以對手的罰球數與投籃數相除得來(凱爾特人讓對手每場有聯盟最高的27.5次罰球)。此外,凱爾特人的防守籃板率為74.6%,在聯盟僅僅位居NBA第25位,這意味著對手可以獲得大量的二次進攻機會(凱爾特人讓對手通過二次進攻場均得到14.3分,這在聯盟位居第27位)。